《一个进出口贸易商的挣扎》
第4节

作者: petersaopaul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4 21:25:42

  我对价格的制定一般是新款高价,旧货低价,库存成本价或者亏本出售。没有什么道道,和大家的策略差不多。这里要提一下其它国家的商人和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价格战的策略。
  阿拉伯人是历史上有经商传统的民族,你看他们的国家基本上没什么工业,都靠出口石油和贸易生存,在巴西,大概有几百万的黎巴嫩移民,比在母国的还多,其中很多集中在家具和进出口行业。和他们及犹太人打交道,是非常累的,太精明了,犹太人还守信用,阿拉伯人就不敢恭维了,和韩国人是一对难兄难弟。但有一点中国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很齐心,至少在价格上,绝对是互相不拆台的,比如一个老黎卖闹钟,打上3块钱,其他老黎看到好卖会跟进,也打上3快,他们专门从事的行业一般利润都还可以,出售的商品存活寿命也较长。韩国人一般集中在制衣行业,很多都是前店后加工厂的样子。他们赖账是出名的,大概和民族性格有关。高丽民族的敬业精神是很让人敬佩的,认识很多韩国朋友和延边朝鲜族,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都能坚持到底,碰到困难咬牙顶住,而且胆子很大,借钱都要上项目,还是大项目,出手也很阔绰,就算家里是住租来的房子的,出门也肯定是衣着光鲜,好车代步。韩国制衣厂的款式一般是抄袭欧洲的款式,然后在韩国打样,巴西本地生产,新款的利润很高,一般出售一小部分,就能把全部系列产品的成本消化掉,然后在换季和换款的时候,超低价来倾销库存,作为自己的利润。说道老韩赖账,还有个小插曲。我有个朋友是绍兴师爷,他叔叔在当地有个布料厂,身价上亿,靠这个关系,这小子做起了无本的布料买卖。有次他到一个韩国人店里去收账,那个店上下5层,底楼店面,上面是加工厂和仓库,生意很好。帐也欠了有2,3个月了,去过好几次,每次老板都满脸可怜相的说生意不好,下个礼拜再来吧。那次大概我朋友有点不耐烦了,收不到钱就赖在店里不走,搬了个凳子坐在了收银台旁边,结果老板娘抄起扫帚,往他的头上打,硬生生把他赶出了店门。还有一次,他到另一家韩国店收账,时间是老板说好的,某某星期几早上8点,等他一到门口,看到已经有20多个工人等在那里了,大家都在嘀咕怎么今天过了半小时了,老板还没来开门,结果那个老韩夫妇再也没出现过,我朋友的20多万巴币的货款也打了水漂。

日期:2011-10-14 22:03:17

  比较而言,中国人的信用和付账还是可以的,只是批发给他们的价格较低,因为同胞们对价钱咬的比较死,宁愿付现金也要你把价钱降下来。
  现在说说中国人。
  欧洲人说中国人是黄祸,巴西人讲是蝗虫。我在这里混了这么久,对这些评价还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让我评论国人,我要说,称呼蝗虫还是夸奖了,因为蝗虫经过,虽然庄稼颗粒无收,但第二年撒上种子,还能再长出来,但是中国人做过的行当,经过价格战之后,基本上是无人再敢碰,就像火烧过一样,来年还是寸草不生。各位同行,贸易人,工厂老板,你们说,有木有,请大家热烈回帖,列举本行业的种种,谢谢。

  可以说,进出口这个行业在这里,出现过无数好的项目,产品,本来都有很高的需求量,和诱人的利润。如果同胞齐心,像老阿,老巴那样,很多产品可以继续做到现在,会有大把人发财致富。可现实是,可以做的东东越来越少,价格越做越死,大家都叫苦连天。这,估计也是民族性格使然,中华民族向来喜欢耍小聪明,一个中国人在巴西人圈子里,可能会赚到钱,因为巴西人比较单纯,不打小心眼,大家邻居,都卖同样的东西,还会坐下来,一起和杯咖啡。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做同样的产品,然后就一家比一家低,每个人都千方百计的想抓住客人,买自己的货,到最后,那些巴西客人都明白,到中国人那里都可以漫天讲价,你不做,自然会有别人做。葡文 NEGOCIO DA CHINA,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生意,意思是便宜货,便宜的买卖。

  下面,我举几个不同地区的人的例子。
日期:2011-10-14 23:38:03

  我有一个做首饰的温州邻居,瑞安的,前几年首饰生意红火的时候,赚了。耳环,戒指,人造水晶这行当的利润是非常高的,新款的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几百,一个浦江出的水晶手镯1,2块钱,在这里批发价能到7,8块,各位不要激动,我说的是前两年。09年的时候,山寨机流行,那些手机都是空运过来的,运费和提关费比较高,于是聪明的商人想到要把充电器和机子分开来走,充电器走海运,但做空运的对海运这块不熟,所以要靠做海运的商人来完成这个市场需要。那时,充电器是严重缺货啊,到什么程度,以前批发价是1.80元的万能充,涨到了3元,而且要货的人排队,就和中国的售楼处的情形差不多。这样,给天才的商人想象的巨大空间来了,多少人渴望一夜暴富呀。做包包的,做首饰的,小电器的,都回国找货源去了,就连开食品店的,也向我打听,兄弟,有充电器吗。这个温州阿姨也加入了这支大军,做了一个小柜,整整400箱。20万个。当一个产品如日中天,气势如虹的时候,就要小心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曲线图式的,冲到了顶点,接着就要往下了,上坡越陡,下坡也越急,越快。当她那个柜子还在海上漂的时候,市场上陆续有别人到货了,接着直接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价格血战。从3.0开始,2.5--2.2--2.0--1.8--.......1.3,大家看,像不像上海股市6000点之后的大势图,庄家纷纷出货,最后是恐慌性的抛盘,唯一的区别是股市还有反弹的一两天,这里的是直线下降,绝不反弹。到底是温州人,喝瓯江水长大的,危及时刻,处理的果断及时。她找了个福建人,批货的,用9毛钱的跳楼价,把400箱货甩手。一般人做不出啊,有几个会在货物还没到港就亏本清仓啊,况且,那时的市场价格1.3还是有点薄利的。事实证明了温州阿姨对市场前景的判断,2个月后,市场极度饱和,基本上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那个价,当然是跳楼价。

日期:2011-10-15 06:28:00

  乘着周末,索性再接再厉,多写一点,谢谢各位捧场。
  巴西自从94年开放进口之后,进口商品像潮水一样涌入了这个2亿人的消费市场。而在之前,市场上大多数是国产货,款式有可能4,5年都不变。领导中国商品大军的,一开始是温州人和台湾人,台湾佬起初还从本岛的工厂订货,但随着大陆制造业的崛起,慢慢的把采购重心转移到了大陆。温州人有天生的优势,家里亲戚朋友就是开工厂的,发些柜子工厂老板都不好意思收现款,资本小的,几个朋友就拼柜出货。那时的生意好做啊,就像我前面说到的,就算你长的凶神恶煞,但如果是搞进口的,对方马上笑颜如花,客官,楼上雅座。我98年刚到的时候,中国的运动鞋非常流行,巴西人从没看到过这么便宜的NIKE,ADIDAS,MIZUNO,商场里一双正牌的NIKE要卖到400黑奥,中国人的简陋小店一口价--35元,于是巴西人大排长龙。有两个上海人是进口运动鞋的,在大形势下,赚得连钱都数不过来,天天饭店大鱼大内。如果你是他老乡,他还会稍微客气一下打个招呼,换成别的店家,批货员,只能听到从鼻子里哼出的气音,还剩最后10箱了,只收现金。好景不长,进口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巴西人都去义乌,广东采购了,而且,市场上很少能再看到当初像鞋子那样的明星产品了。当黄金时代过去,接下来的是残酷的价格大战。

  说到价格战,就不能不提一支生力军的突起----福建人。
日期:2011-10-15 07:23:47

  这里的福建人大多数从福州附近的连江,莆田而来,闽南的厦门,泉州来的很少。直到5年以前,他们基本上还在从事背包客的生意,就是把货从邻国--巴拉圭背到这边来。巴拉圭是像香港一样的免税国家,做走私的就把货从世界各地发到那里,再让人通过边境带上来,以避免巴西的高关税。福建人像温州人一样,喜欢吃海鲜,喝啤酒,动作快,敢冒险。我严重怀疑,鱿鱼,螃蟹和酒精是不是可以强烈的刺激脑细胞的活动,否则怎么解释这两个地方的人的行为特征呢。

  巴西联邦政府从06年开始,对两巴边境的走私活动大规模稽查了,福建人,阿拉伯人损失惨重。痛定思痛,大家都横下来,进军进口市场,暗的不行,就来明的吧。福建仔拿出了当初跑巴拉圭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开始和温州佬一决天下了,但靠什么取胜呢,你懂的,价格。
  莆田人打价格不可谓不狠,想想纽约的福清帮打打杀杀,把黑人都赶出去了,我只是在巴西打价钱,毛毛雨啦。刚到的货,还热的,老板问老板娘,“隔壁的小温州卖多少钱”,“好像是18块一打”,“那我们拆开来卖,一个一块二,让那孙子好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