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解读:唐诗演义》
第42节

作者: 李晓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6 08:26:56

  代宗永泰元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叛军手中收复,唐军以及请来助阵的回纥骑兵认为洛阳做过叛军首都,所以洛阳人都不是好鸟。他们不但抢走洛阳人的所有财物,还烧毁全部房屋。百姓没有衣服,只好用纸裹住身体遮羞。
  韦应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这时守卫洛阳的神策军依旧横行霸道,他们借口搜查叛军余党,趁机敲诈勒索,侮辱民妇。韦应物去找神策军将军交涉,对方只顾赌博,爱理不理。
  韦应物说:“将军,如果你没空管束你的手下,我替你管。”

  神策军将军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韦应物。
  “好呀。不过我先提醒你,我们神策军的将士都是贵族子弟,有些人还是宫中大太监的养子。到时出了乱子惊动了他们的家族势力,你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
  韦应物没有被吓倒,回到衙门找来十几个去少林寺学过武艺的捕快和民间高手,亲自上街巡逻。
  这天一队神策军士兵又策马在街上追逐妇女。几个妇女在逃跑过程中纸衣被风卷走,只能用双手遮羞。神策军士兵放声大笑。
  韦应物带领十几名壮士手持大棒站在街头,放过妇女挡住神策军的去路。
  韦应物指着为首的军官说;“我是洛阳丞韦应物。你们如果现在掉头,并保证以后不上街滋扰百姓,我就放你们走。”
  那军官狂妄地说:“洛阳丞是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东都留守,我们神策军也不放在眼里。”
  “我警告你是例行公事。其实我知道你们听不进去。”
  “那你还不滚蛋?好狗不挡道,我们今天不想杀人。”
  韦应物示意身边壮士让道。那些壮士按照事先布置在大街两边依次站好。

  神策军士兵以为韦应物已经认输,仰首从两排壮士中间穿过。
  韦应物一声令下。两排壮士同时挥棒横扫。
日期:2012-07-26 08:27:47

  神策军士兵人仰马翻,全部被擒。
  神策军将领闻讯扔下骰子赶到洛阳监狱。洛阳城里的神策军将士听说有人胆敢扣押自己的战友,全副武装骑马赶到,声称如不放人就捣毁监狱。
  韦应物不为所动。
  “监狱是司法重地,你们如果胆敢劫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韦应物命令手下,“把门打开,看他们谁敢进来。”

  神策军将士大喊大叫,可是谁也不敢踏进监狱一步。
  神策军将军已经听说韦应物也是做过三卫郎的贵族子弟,而且他也害怕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请求韦应物借一步说话。
  韦应物把他带进一间空着的牢房。
  神策军将军说:“韦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听说韦大人也是禁军出身,大家算是自己人,能不能网开一面?”
  “除非你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这恐怕有困难。驻守洛阳的除了我们神策军还有朔方军,他们不归我管。我们神策军鱼龙混杂,不怕你笑话,他们有时连我也不放在眼里。”
  “那就对不起了。”
  神策军将领见无法说服韦应物,只好把群情激奋的部下劝回去。这件事后来闹到对簿公堂,不过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辞职回到长安闲居。这件事消磨了韦应物的最后一点锐气。从此以后,他彻底成为一位循规蹈矩、得过且过的官吏。
  大历九年,韦应物得到京兆尹黎干赏识,先后做过京兆府功曹、栎阳令,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随后做了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在他做江州刺史三十年后,白居易来到江州做司马,诗兴大发写下著名长诗《琵琶行》。

日期:2012-07-26 08:28:13

  韦应物在五十一岁时回京做了左司郎中,随即出为苏州刺史。这可不是贬官,苏州刺史是从三品,标志韦应物正式成为高干。
  唐代诗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唐诗人五言写得多,盛唐诗人七言写得好,李白和王昌龄都是七绝圣手,杜甫在夔州写的那些登峰造极的组诗也是七言律诗。到了中唐,韦应物、刘长卿人称或自称五言长城,而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又是七言。
  我们谈论韦应物的五言,肯定不能对《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视而不见。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世事无常,劳生有限,眼前归棹,远寺钟声,韦应物表达的是对游宦生涯的厌倦。
  另一首《赋得暮雨送李胄》和这首风格意境相似。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类似的诗还有《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日期:2012-07-26 08:28:51

  他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样有名。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在江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最好的诗歌都和江淮有关。中唐诗人分为比较明显的两个集群,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和白居易青春激扬,刘、柳参加永贞革新,白居易力主追查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幕后元凶,韩愈直接参加对藩镇的战争。而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中唐前期诗人已经心灰意冷。厌倦了战争的他们特别喜欢山温水软的江南。刘长卿一直在江南游荡,韦应物后来终老苏州很可能不是因为贫穷,戴叔伦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回到故乡。

  韦应物的朋友冯著一度隐居灞陵,有一天他和韦应物相遇长安街头。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淡,但就象夏天成都街头的冷淡杯,看似简单其实丰美。
日期:2012-07-26 08:29:27

  韦应物特别擅长写五言古诗。古诗是相对律诗和绝句来说的,因为律诗和绝句出现得比较晚,所以称为近体。古诗一般对格律要求不严,而且长短不拘。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这首诗中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微雨霭荒原,春鸠鸣何处”都是自古文人津津乐道,经常题写在自己书房或园亭的名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盛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不过韦应物最有名的五言古诗不是《东郊》,而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韦应物当时在刺史衙门后院宴请苏州当地的才子文士。他把富甲天下、才子辈出的姑苏狠狠夸奖了一番,饭后当地文人纷纷要求韦应物给他们签名留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