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师生恩怨录》
第11节

作者: 崇效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1 11:34:46

  其实咸丰帝的政治才能并不出色,让大臣们进言,主要是笼络人心。而摇摇欲坠的大清,咸丰看在眼里,曾国藩却急在心上。说实话,曾国藩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除了博取咸丰的欢心外,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还是有所体现的。看到咸丰帝对自己的请示总是不疼不痒,曾国藩下定了决心,他准备来剂“猛药”。四月,一道《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摆在了咸丰的面前。咸丰帝一看不要紧,顿时勃然大怒,将奏章扔在地上,要惩治曾国藩。到底这份奏章上写了些什么,能惹得咸丰帝这么生气?“去岁求言之诏,本以‘用人’与‘行政’并并举,乃近来两次谕诏皆曰:‘黜陡大权,朕自持之’,……初非自执自见,岂容臣下更参末议?”。这是奏章里的一句,大体意思就是你不是让我们提意见吗?我们提了,你又说你自己说了算,那我们还提意见还有什么用?这直接指向了皇权专制,皇帝一言堂的诟病不是不能说而是真的就不能说。曾国藩敢冒着触犯皇威来上这个折子可以说是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其实这个奏章除了对专制的不满,更多地指责皇帝在人事安排上的弊病,所以咸丰帝会发这么大的火气。就在咸丰帝想惩治曾国藩的时候,幸好有军机大臣祁隽藻帮着说好话,才让咸丰帝消了气。最终皇帝并没有惩罚曾国藩,反而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还下旨让他兼任了刑部左侍郎,到目前为止,曾国藩当了礼、兵、工、刑四个部的侍郎。在清朝一共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曾国藩一个人就兼任了四个,这还没完。

日期:2012-07-23 12:19:30

  当上刑部侍郎后,曾国藩更加接触到了基层的民情。咸丰元年十二月,曾国藩又连续上奏《备陈民间疾苦疏》和《平银价疏》两份折子,对那时的民间苦情和财政困难谈了自己看法。但咸丰已经被太平天国弄得焦头烂额,奏章也石沉大海。不过到了咸丰二年正月,曾国藩又被加上了新官职——吏部左侍郎。六部干了五部的领导,还都是兼任,是说明曾国藩能力强呢,还是说大清已经无人可用了呢?但曾国藩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了,再多的官职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自己救国救民的志向不能实现才是他的心病。

日期:2012-07-25 20:16:51

  人生的转机突如其来
  就在曾国藩这个侍郎那个侍郎忙着工作的时候,李鸿章干什么呢?这时的李鸿章还在“进修研究生”呢。咸丰元年,李鸿章的身份从翰林院编修变成了武英殿纂修,就是国史馆的协修,帮忙整理整理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不过接着这个机会恶补了一下各方面的知识,学识也大大的增加了。李鸿章和曾国藩虽然同在北京,但时局的动荡,也让两人各忙各的,交流的机会少了一些。李鸿章一定看的出老师的心思,他现在只是个低等官员,对于老师的想法并不能全部理解,但他还是敬仰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从曾国藩那里学习为官、为人的道理。

  可太平天国起义越闹越大,朝廷上下一片鸡飞狗跳,忙活着剿灭起义军。曾国藩、李鸿章自然不能身在事外,而两人却也无可奈何。特别是曾国藩,作为高层领导对于朝廷的无能只能是干着急。就在曾国藩郁郁寡欢的时候,正好来了一个机会。咸丰二年(1852),他被任命为江西的乡试正考官,可以暂时离开北京。正好他也想换换环境,舒畅一下心情,再加上他已经十四年没有回到湖南老家看望家人了,借这个机会回家看看。他向咸丰帝请了假,皇帝同意了,曾国藩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稍歇,躲一躲阴霾。六月,曾国藩准备妥当起程了,李鸿章专门为老师送行。李鸿章也感到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去南方可能会有不测,他一直送曾国藩到了卢沟桥。两人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少不了老师对学生的叮嘱和学生对老师的祝福,但两个人谁也不知道,两人这一别就是数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