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解读:唐诗演义》
第40节

作者: 李晓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4 07:14:35

  我还喜欢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竹叶一般是不会变色的,晚唐四川青城诗人唐球写过《庭竹》“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钱起再次脑筋急转弯,把竹叶的不变色解作别有用心,“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综观钱起一生,虽然他也写过一些同情民生疾苦的诗歌,但他主要是个宫廷诗人,大部分作品都在写流连光景、官场酬应。这种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中正平和,华美婉约,除了他的成名作《湘灵鼓瑟》,最能代表他这种诗风的是《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这首诗表面是在恭维裴舍人身为皇帝近臣,可以经常陪皇帝参加国宴接待外宾,实际上是希望对方向皇帝引荐。后面四句的意思是,我有一颗红心,可是混得很惨。曾经献赋皇帝,至今没有消息。如果再不做官,实在没脸见人。
日期:2012-07-24 07:18:25

  当时日本遣唐使络绎不绝,有个来取经的日本和尚叫山本太郎,对钱起非常敬仰。《送僧归日本》是钱起送给山本太郎的诗。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山本太郎临行前请钱起给他儿子取名。钱起说,你叫太郎,那你儿子就叫二郎,你孙子叫三郎,以此类推,这样好记又难忘。从此以后日本人的名字就开始按数字排行。山本太郎非常珍惜他和中国人的友谊,回国之后留下遗言,万一将来中日两国打仗,他的子孙不准参战。后来中日果然发生战争,山本的后人参加了日本海军。他想起祖先遗训不准他北上,只好带兵南下偷袭珍珠港,此举直接导致日本战败投降。他就是山本五十六大将。

  钱起还写过一首《衔鱼翠鸟》,把翠鸟捕鱼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和钱起同时或稍后的高仲武在他的唐诗选本《中兴间气集》中说“右丞没后,员外为雄。革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曼,迥然独立,莫之与京”。意思是王维去后,钱起称雄。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不过钱起确实名声很响。他有首诗被德国诗人戈谢翻译为《秋天的晚上》,后来被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谱入其交响曲《大地之歌》第二乐章,这就是他的《效古秋夜长》。
  秋汉飞玉霜,北风雪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雁起。
  谁家少丨妇丨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依。
  在历代状元中,钱起虽然不能和王维相比,但肯定是最有成就的状元之一。

日期:2012-07-24 07:19:21

  诗文是千锤百炼的语言艺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是所有人都能象祖咏、钱起这样一到考场就兴奋,大多数人还是杜甫这种缺少急智的人。所以行卷制度看起来影响了考试公平,实际上却纠正了考试弊病。主考官参考行卷来判断举子的水平,显然比纯粹根据考卷更客观公正。
  有鉴于此,唐代举子特别重视行卷,为了给自己考前造势,无所不用其极。有人竟然侵犯版权,偷窃别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文章交上去。宋之问杀害刘希夷,应该也是这个目的。
  诗人杨衡和钱起是同乡,而且年龄大致相当。安史乱中他从家乡吴兴避难到江西庐山,和符载、李群等人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每天饮酒唱和。有人窃取他的诗文行卷考中进士,不久之后杨衡自己也进京赶考,那人生怕露馅,赶紧把杨衡请到高级酒楼,一边敬酒一边求情。
  杨衡问:“我的‘一一鹤声飞上天’你没偷吧?”

  “这句知道是你老兄的最爱,不敢。”
  “既然这样,我就勉强放过你。不过你得承担我在长安期间的一切费用。”
  “那没问题。”
  “我喜欢美食美女。”

  “要得。”
  和钱起齐名的郎士元虽然成就不如钱起,但也写过很好的诗。他是中山即今天的河北定州人,和刘禹锡是老乡,这里当时正是安禄山的地盘。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爆发,他在次年考中进士。为了和安史叛军划清界限,他在战乱中逃往江南。战争耽误了他最好的年华,却让他饱览江南美景。他的诗也以写景见长,比如《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晚唐诗人王驾的《雨晴》和这首诗的立意有相似之处,不知是否从这首诗得到启发。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日期:2012-07-24 07:19:53

  郎士元还写过《柏林寺南望》,把云彩比作丹青妙手。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凭一首诗考取进士的人除了祖咏和钱起,还有晚唐河朔诗人高蟾。他出身贫寒,和杜甫一样考了十年,在唐僖宗乾符三年中进士,官至御史中丞。他中进士竟然是因为他落榜后写的一首诗《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意思是天生我才。进士及第又名蟾宫折桂,诗人取名高蟾等于宣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折桂舍我其谁。

  他在希望高侍郎汲引提携的同时,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意这里是“未开”而非“不开”,意思是芙蓉迟早要怒放,只是要等到秋高气爽;自己迟早会成名,只是需要高侍郎推赏。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果然蟾宫折桂,如愿以偿。
  高蟾还有一首诗堪称名作,这就是《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需要经历怎样的人生,需要有过怎样的痴缠,才能发出如此深永的感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