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46节作者:
淡淡雨后茶 这东西好吃吗?你说呢?然而若干年后,我爹爹每每回忆起这一节,却总是会说这烧皮条,竟是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美味”二字:嘴里有了东西嘶咬、咀嚼,身上仿佛很快就恢复了暖意和力气;虽然一长根吞下去,仿佛从嗓子眼里稍稍一拉,仍可以原根原样地拽出来,但艰难地分吃完两根束甲条,他们三人的眼睛都亮了!
日期:2012-06-22 15:38:31
吃完后继续上路。为避开乱军或者官军,三人只得昼伏夜行,尽走那些鲜有人经过的小道;白天草丛中、山坳间、破庙里,土鸡似地缩着脖子、竖了耳朵随便对付着眯一会儿眼,晚上就像被狼撵一样地死命狂奔。这不敢见人,想搞些吃的、穿的就尤其艰难,深秋季节没衣服添加,夜里冻得实在难受,只得拔了大把干草,贴肉塞得鼓鼓囊囊,然后外面再用草绳一道道地捆缚,把自己弄得像是由一堆长相奇丑的葫芦拼凑而成;至于吃的,就五花八门,啥都敢往嘴里塞了,诸如草根树皮、小鸟死蛇,逮什么就吃什么,哪里还讲一日三餐?有就撑个死胀,没有就饿个死瘪。
这样向西走了好几天,刚刚走到紫云山脚下,就又迎面碰上了许多难民。一打听,他们都是从邓州、唐州(今河南唐河)一带逃难出来的,因为这些天里,这一带仿佛从天而降似地,突然冒出了上万名丘八;这群丘八从口音到装扮,分明也是一队忠武“黄头军”,却蛮不讲理,尽干一些和官军打仗、奸淫掳掠之类的匪事;又剽悍异常、凶狠不堪,来无影去无踪,百姓如何敢惹得?
说到这里,小福祺你也一定很疑惑了:这忠武“黄头军”不是让黄巢乱军围在了陈州城里,便是在许州城外和秦宗权的奉国军打仗,怎么却又跑去邓州、唐州一带闹事了呢?
这个问题我爹爹也是至死都没弄明白。还是我来告诉你吧。你可记得杨复光带到长安去和黄巢打仗的那队忠武军?对,闹事的正是这帮家伙。
唉!说来说去,或者也只能怪杨复光死得太不是时候了。当初,那群丘八被忠武军节度使周岌送去长安时,明面上的口号,是要替朝廷出力,天经地义的事;但暗底下周岌那种剪除异己的态度,别人感觉不出,他们还能感受不到吗?所以在离开许州、开赴长安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心里,已然充满了怨气和愤懑;唯一的指望,就是既然跟着杨复光,就希望杨复光不但看在眼里,还能记在心里,到时候别让大家伙的血汗白白流淌。遗憾的是,长安刚刚收复,杨复光即谢世于河中,他们猛然间就成了没娘疼的苦孩子,再没有人出面给他们说一句好话,替他们争取一下他们应得的赏赐和利益了——朝廷对忠武军自然也有封赏,但出面领赏的,可不是其节度使周岌?而钱粮金帛、加官晋爵,种种名誉的和物质的好处都送到许州城里后,哪儿还有他们的份呢?更惨的是,黄巢一离开长安,马上就兵犯陈州,切断了他们和许州的联系;他们离乡背井打了两年多的仗,卖了两年多的命,一点儿好处没捞着不说,连粮饷都没人发放,更无家可归,其结局,实在是悲惨得不成样子了。
这要是再不闹点儿事出来,就真成了窝囊废了!也许,他们有多种选择,比如说马上杀回陈州,继续跟黄巢乱军拼命,为保卫家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可是问题出来了:当初他们几乎算得上是被周岌扫地出门的,现在整支队伍成了没人管的流浪汉,还不是他周岌作的孽?让他们回过头去帮周岌的忙,谁心里也都不情愿呐。所以,这帮忠武军卒在其都将鹿晏弘的率领之下,最后选择了这样的做法:离开了河中,转辗邓州、唐州、襄州(今湖北襄阳)一带,口号喊得很明确、很响亮,说是要远赴成都,去给唐僖宗保驾护行;其用意,事实上也就是要直面天子,给自己讨一个说法了。
而我大姑父他们一听说前面在打仗,并且还是“黄头军”在那里打仗,哪里还敢继续往前走?人逢难处,又总是特别渴望找到同道,以相互慰藉、帮衬,于是,就随着那些邓州、唐州的难民,一起向北胡走了。
日期:2012-06-22 15:39:13
中和三年的年底,我大姑父他们随同大批难民,走到了大唐朝的东都洛阳。
一进洛阳城,难民纷纷四散、各谋生路了。可怜我大姑父带一个女子、拖一个小孩,自己除了打铁,又什么都不会,还能找出什么营生的活路来?而且遍地难民,便是扛活之类的零工,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争抢,三人只得露宿街头,靠我大姑父没着没落地干点散活,煎熬着度过了一个新年。
日子过得凄惶且不说,别忘了,我大姑父还当过几天大齐乱军的陪戎副尉,他知道黄巢的最终目的地,也是洛阳;他最怕的,便是闹半天,再和旧袍泽来个相逢于洛阳街头。真有这天,可就小命不保了!因此他时时不忘打听陈州的战事。待打听了许多天,问了许多人,总是听说黄巢乱军在日复一日地围攻陈州,便到底没有了在洛阳呆下去的勇气,再次打算跑路了。
去哪里呢?听说洛阳西边的河阳、河中已经基本太平,我大姑父就又想要去长安了。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的年末,黄巢乱军不就是从洛阳西去长安的吗?我大姑父他们后来走的,或者也正是一条道。
这一路走得还算从容,哪里能找到活干,哪里便多呆几天,争取落几个盘缠钱。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的三月初离开的洛阳,磨磨蹭蹭,走了近一个月,三个人也才刚摸索着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地界。
日期:2012-06-23 20:06:14
2 黄巢的末路
到得陕州(今河南陕县)后,也真说不准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大姑父很偶尔地碰上了一位熟人。
那人姓杨,正是陕州人氏,原先在长安城里开一家小饭铺,因为价格公道,羊肉汤炖得颇具特色,我大姑父当年常常去那里吃饭,一来二去,混了个脸熟。后来长安沦陷,屡遭劫难,杨掌柜就偷偷地逃了出来,躲回了老家,改行开了一家小小的茶铺,赖于谋生。
这天我大姑父他们正好从茶铺前经过,我爹爹渴得难受,我大姑父便想进门讨一碗水喝;杨掌柜的浑家都已把我大姑父轰出了数丈远,忽然却认出了他,锐声说道:“咦!这不是刘家兄弟吗?你咋到了这儿?”
我大姑父自然也认出了她,当下三言两语,扯了一个谎,只说是逃出长安后去了洛阳,现听说长安太平,便想回家,所以才途经此地云云。
那女人倒也心善,当下让我爹爹喝饱了水不说,还端来了一碟茶点,更唤来杨掌柜,叙说了一番旧交情。杨掌柜从我大姑父他们的衣着打扮上,已看出了三人的窘境,同情心大起,便给我大姑父介绍了一份活计:替隔壁的一家粮店去码头上扛包。
“……刘家兄弟,再怎么着,回长安也得有几个盘缠不是?扛包活虽糙点,总能混口饭吃。你家表妹若不嫌弃,也能帮我烧烧火,或者替我浑家招呼一下客人;到夜间,这铺子反正也空着,桌子一拼即能当床,你和你家表妹、表弟,住在这厢便是了。”
正是杨掌柜的盛情,我大姑父他们暂且在陕州留了下来,住了两个多月。
日期:2012-06-23 20:07:58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的六月初,我大姑从几个茶客嘴里,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喜讯,说是黄巢的大齐乱军,终于被大唐的各路官军,联手给剿灭掉了。
原来,赵犨将军在陈州(今河南淮阳)苦守之时,到底还是派出了多位勇士,向其他各镇的节度使们送去了求援信——其实那么久的时间,那么大的动静,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黄巢发了疯,正在一根筋地死命攻打陈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