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43节

作者: 淡淡雨后茶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二十万乱军逃出长安后,其时尚然心有余悸——天知道其他官军,特别是黑衣黑甲的沙陀“鸦军”,会不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身后呢——又连个起码的落脚点都没找到,就悉数屯兵于陈州城外的荒郊野地里,没给自己留半点的退路,这黄巢可也真是够牛、够狠、够绝,也够傻、够呆的了。
  还是由于那种当了皇帝后无限膨胀的自我定位,就是行营,他也不再愿意再作丁点儿将就了;乃支了无数大帐,号称“八仙营”,皇帝该享有的,里面一样也不缺,什么金丝软床、珍奇古玩、山珍海味等等,应有尽有,反正是要做到打仗、享乐两不误的了。
  粮食不是紧缺吗?得,反正壕沟已经挖好,阵地上的那些百姓也没用了,瘦仃仃的看了眼气,说不准还会暴动制造麻烦,干脆,把他们杀了清静……

  又一场的灾祸,就此,便悄然降临到了我祖父他们的头上。
  而我祖父我大姑,竟还是很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因为我祖父在阵地上,救活了一个人。
  日期:2012-06-20 19:58:02
  12陈州之战(三)
  我祖父救活的那人正是我的大姑父,也是我爹爹后来的师傅。
  我大姑父姓刘,长安人氏,原先在长安城里,还是个小有名气的铁匠。

  小福祺,你也打小就知道:这铁匠可不是谁有把子力气,谁就可以当的。时至今日,这铁仍然和盐一样,是朝廷统一管制、专营的特殊商品。比起盐来,其实铁无论是开采、冶炼,还是运输、煅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没有朝廷的统一安排和管理,还真是很难玩得转;并且朝廷所以对铁也要实行专营,除了想从中获得丰厚的赢利外,更是出于一种战略安全考虑。想想吧,这铁要是散落民间,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打把刀、铸把剑,这天下还不得乱了套?万一要是流落入番邦外族,那更不得了。比如咱们北边有辽国契丹人,铁若是无缘无故流去他们那边,不等于是给他们送刀送箭,咱们自己在找死了吗?

  所以大唐王朝的普通铁匠,官府也都记录在案,活计由官府委派,工钱由官府发放,顶得上半个小吏哩。而我大姑父更牛,他所在的铁匠铺,直接归朝廷的兵部武器司管,一天到晚叮叮当当,除了刀枪便是剑戟,活儿不累,薪俸还正经不错。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乱军打进长安城后,有一队乱军冲入铁匠铺淘换家伙什,看到我大姑父打的刀正经不错,就不管不顾地将他强拉入了军营,编入一队打制刀剑、修理箭镞、搭造云梯等等专事制作军械的队伍里当起了丘八。要说我大姑父这人,不仅心灵手巧,为人也特别友善诚挚,嘴还甜,因此到得乱军营,倒也厮混得不错,到黄巢领了乱军倾巢而出来打陈州时,他已然混上个陪戎副尉的武职了。

  巧合的是,我祖父他们一家四口人到了阵地,正好就在我大姑父他们那一队乱军的监督下挖壕沟。当然,那时候他还不是我大姑父。
  日期:2012-06-20 19:59:05
  我大姑父在这陈州阵地上,因为天热人疲,又不知吃了什么变质的食物,就不小心患上了痢疾,上吐下泻,很快便瘦去了一圈;开初还硬挺着,不三日,便浑身疲软如一根面条,哼哼唧唧地躺在那里,说不准哪天都要过去,也要让人一个扛头一个扛脚,一二三扔大坑里去了。亏得我祖父早先识得几副土方,懂一点医道,找来几株掌上珠,煎水喂服,才总算止住了腹泻,替他捡回了一条性命。

  我大姑父受了我祖父的这一搭救,心里自是感恩不尽,自此也便一口一声大哥地称呼我祖父了,日常嘱咐他的袍泽不鞭抽我祖父他们不说,等这次黄巢下令要屠杀百姓,他还要冒险救我祖父一家了。
  所以说呀小福祺,这“艺多不压身”,你应当时时处处地留意学习,别小看一些毫不起眼的雕虫小技,说不准哪一天,它还会成为你最后的救命符哩。
  其实我大姑父救我祖父一家,倒也不仅仅是出于报恩之心。我大姑父信佛,历来与人为善。早在黄巢下令把这挖沟的百姓屠净之前,他已把我爹爹悄悄送离了阵地。在他看来,一个才刚七岁的孩童,成天瘦泥猴似地也趴那儿卖命地刨土挖沟,实在是造孽;而且,他和他底下的袍泽兄弟说,他们也该积一点儿德,为陈州留一点儿根苗,免得数年以后,这死去的陈州人,到清明节,竟连一个上坟烧纸的人都没有了……

  我爹爹被他们送到了一个地处偏僻的破庙里。这年头乱军啥都敢烧,啥都敢砸,但庙和菩萨还总算保存完整;阵地上天天打仗,天天死人,信佛不信佛的,也都要指望菩萨保佑了;时不时地,还有乱军丘八拿来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食物拜祭一番。这食物菩萨不曾享用,倒成了我爹爹的救命口粮,令我爹爹幸运地活了下来。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的九月初,黄巢暗中下令要杀净挖壕沟的百姓,我大姑父寻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反正阵地上天天有大量的乱军战死,这把衣服一扒一换,阵地上那么多人,兵不认将、将不识兵的,只要自己身边的人不说,谁还能看出来谁是假充?于是就和底下的袍泽商议,决定冒一次险,让我祖父那一干在他们手下挖壕沟的十几个百姓,换上大齐军服,权充一次大齐乱军以避此军令。

  正是在背了人偷偷地更换军服时,我大姑父知道了我大姑是个姑娘,并且还是个虽蓬头垢面、满面菜色却还颇有几分姿容的姑娘——没办法,我大姑又不是花木兰,挑了套最小的皮甲往身上套,还是宽宽荡荡一看就像是借来的。情急之下,好在我大姑父手巧,拿刀将皮甲割去一大块,粗针大线重新一缝、三下两下一搞,猛丁望去就很合身了,并且还恰到好处地,遮掩住了她姑娘家家的特征。

  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大姑认定了我大姑父是个可信赖、可依靠,而且还是个极有办法的人,自此,她就寸步不离、影子一样紧跟在我大姑父的左右了——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活着。
  日期:2012-06-20 19:59:38
  而我祖母就没有那种幸运了。任谁,也不敢让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半老娘们假充士兵呀。在我祖父我大姑他们换上大齐军服的翌日早晨,她就和阵地上的众多百姓一起,被押去屠杀了。
  这屠杀的法子还别出心裁,不是伸长了脖子,由着乱军们砍杀;而是发给了他们一些破败的弓箭刀枪,押着让他们去攻城。唉!我祖母这些人又哪里还学过使用这些劳什子?弓箭在手,先别说能不能射准,会不会掉在自己脚面上都是个大问题。然而,后面有雪亮的大刀和如林的长枪监押着,回头就是个死,也只得硬了头皮,乱哄哄地往前冲。

  这就是标准的借刀杀人了,城头上的守城忠武军卒一见有人来攻,哪儿还顾得上他们只是些才拿起刀枪的百姓?立时箭如飞蝗,嗖嗖地射来;百姓们一看有箭射来,顿时哭爹叫妈,四处奔逃,拥堵不堪,一时间被箭射死的,被自己人的刀枪伤中的,拥挤中摔倒被踩死的,掉入护城河里淹死的,应有尽有……
  最后的结局不言自明,那二十多万大齐乱军都奈何不了的陈州城,凭这些百姓还能变了天?我祖母就是惨死于这次名为攻城、实为屠杀的暴行之中。
  可怜我祖母因为城外尸体堆积如山,不少已被踩踏得面目全非,也终不可能再认清哪一具是她老人家的遗体了。当天黄昏,我祖父随同一些乱军丘八,打起白旗,把尸体从护城河边抬下来,归归拢,一并扔入一个大坑里,就给埋了。
  日期:2012-06-21 20:58:26
  13 所谓“两脚羊”
  百姓们是死了,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推移,黄巢乱军的粮食还是越来越稀少了。阵地上乱军们仗一天天地打,人一天天在死,嘴里的口粮一天天地减,到最后,也开始吃那些树叶树皮、麦杆谷糠等杂物,士气自是一天不如一天地消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