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21节作者:
淡淡雨后茶 参赛人员一共四位,不用说,第一个是陈敬瑄;另三位是谁呢?杨师立、牛勖、罗元杲(gǎo),都是神策军都将,同时也都是田令孜的亲信——明白了吧:这名为比赛,实际上就是假球。杨师立他们仨怎么会傻得连“亲一枝、近一折”这样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呢?他们明白自己就是个“陪太子读书”的龙套角色,上场的目的就是要演一场戏给唐僖宗看,自己装装猴子又拿唐僖宗当猴子耍耍罢了。当然,唐僖宗本人就是个打马球的行家里手,所以这戏要演好,还是很有点儿难度的,得竭尽全力假戏真做,把比赛打得紧张激烈、精彩纷呈、同时还得合情合理才行。不过只要跑好了这一龙套,奖励还是极其丰厚的,另有东川、山南西道(治所兴元,即今陕西汉中)、河阳这三镇的节度使,等着他们仨去干哩。
比赛的过程不说也罢,反正从头至尾,唐僖宗确实没有看出任何破绽,而是连连叫好、龙颜大悦。最后,陈敬瑄险中取胜,以微弱的优势拔得了头筹,从此正式入主西川。
唉!唐僖宗拿节度使当作比赛的奖赏,把任命藩镇大员视同儿戏,能做出这等事的皇帝,也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荒唐透顶!可笑的是他自诩内行,津津有味、饶有兴趣地看了半天,竟然愣没看出一场假球;分明被一帮人合伙算计了,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标准的“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实在更让人啼笑皆非了。
不消说,这件事,也必然将会成为后世帝王必读的反面教材。史称为“击球赌三川”。
日期:2012-06-01 16:00:07
14 不靠谱的高骈(一)
小福祺你也看出来了吧:唐僖宗所以依然如故地声色犬马、恣意胡闹,听不进侯昌业的泣血谏言,做出“击球赌三川”这等的荒唐事,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他身边的那帮大臣们,都充分地信任着高骈,以为有高骈担当都统,在淮南运筹帷幄、严防死守,剿灭黄巢乱军,不过也就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下面,咱们就说一说高骈吧。看看大唐朝廷给了他高度的信任和莫大的权力,可以说把大半的家当都押在了他身上,究竟依据何在;而他,又到底能否担当起将黄巢乱军彻底剿灭于淮南之地的重任呢?
高骈,字千里,唐宪宗朝著名将领高崇文的孙子——要说高崇文的威名和功勋,虽然比不上李係的太祖父李晟将军,却也足够如雷贯耳、百世流芳的了。当年,他曾在宁州(今云南华宁县)率三千将士大破三万吐蕃兵,打胜了一场真正“以一当十”的经典之仗;后西川刘辟叛乱,他更是创造了神话一般骄人的战绩,率神策军在鹿头山(今四川德阳境内)与叛军连战八场、八战皆捷,为平定西川立下了赫赫首功。另外,李晟将军给大唐王朝培养出了李愬这么一位盖世良将,他也不差,同样教育出了一个忠君爱民的好儿子,即高骈的老爹高承简;高承简历任溵州(今河南漯河一带)、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刺史,滑州(今河南滑县)的义成军节度使,在讨伐李絺(zhǐ )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倚仗祖辈父辈的功勋,高骈年轻时,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也到底进入了神策军中当差,吃上了皇粮。
小福祺你先前已经听我说过,神策军是皇帝的保镖兼打手,时不时地,就可能在皇帝跟前晃悠一下,受重用的机会当然还是挺大的。但问题也由此而来:德宗、宪宗朝时,各藩镇中经常会出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不顾百姓死活的白眼狼,神策军还时不时地要出征打仗,到宣宗朝时,天下太平,哪位吃了豹子胆或者缺了心眼,活腻歪了还敢和皇帝找晦气?因此后来的神策军实在是空闲得紧,说是天子禁军,肩负着保卫京畿的重任;本质上,却早堕落成一个纨绔子弟的集中地、小年轻的养老堂,一般人进了那个阵营,就等于毁掉了。这除了偶尔操练几下花拳绣腿,也找不到其他正经事可干呀。偏偏待遇还很高。年轻人嘛,精力又充沛,不去狗仗人势、酗酒赌博,或者在长安街头调笑一下妇女,鱼肉一下百姓,日子咋个打发?
奇的是,高骈混迹于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被同化。先辈的威名和业绩,正如一支火炬一样,照耀在他的前方,使他看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年轻时的他,确凿也曾怀抱着要征战沙场、扬名立万的远大理想。正所谓“心有多大,路有多广”,这人有了理想,就是和庸人不一样。当别的袍泽们都在酒杯里、甜梦中、赌桌上虚度年华之时,高骈却常常一个人在演武场上挥汗如雨,在书桌前挑灯夜读。勤奋加上天赋,再加上有这么一大帮子无赖子弟的映衬,他在神策军中间,很快就犹如“黄牛走进猪圈里——独大了”,鹤立鸡群一般地卓尔不群了。
这人出挑了,机会便不找自来。唐懿宗刚刚即位时,西边党项人和吐蕃人先后在边界搞摩擦、闹骚乱,高骈遂得到了下放煅炼的机会,成为了灵武节度使(治所今宁夏灵武)朱叔明手下的一员牙将。而事实证明,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已具备相当军事理论的高骈还是很有才华的,对付党项、吐蕃这些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外族胡人,他频施妙计、屡出奇招,大小数十战,立下不弱的战功,很快,升迁为朱叔明的行军司马(大致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参谋长)。
正是在当行军司马时,高骈留下了一个堪称传奇的故事:说是某一日,高骈照例率一帮袍泽在军营外巡察,忽闻天上雕鸣不绝,一抬眼,正有两只大雕在空中扑逐争食、聒噪不休。遂掂弓搭箭,朗声说道:“他日后我若得大富大贵,今必一箭贯之!”言毕,轻舒猿臂,张弓满月,弦响处,箭矢如流星赶月,果然将那两只雕串成了糖葫芦,一声哀鸣,如石块般直直地跌落下来——小福祺,你也听说过“一箭双雕”这个词吧,据说迄今为止,能完成如此高难度动作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北周朝的长孙晟,另一个便是高骈;即使那位“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的飞将军李广,也没听说他有如此神奇的射术。可见高骈的武艺能力,也真堪称登峰造极的了。而自此以后,他也就多了个响亮的称谓:“落雕侍御”。
平定了党项、吐蕃的骚乱之后,高骈重新又回到了神策军中,升任为骁卫将军。唐懿宗朝咸通五年(公元866年)的十月,西南面的南诏国(大理国的前身)又大肆进犯安南(今越南,其时可真真切切是大唐王朝的领地),在时任宰相夏侯孜的推荐之下,他再度出山,率官军大破二十万南诏蛮军,把其打得闻风丧胆,一举收复了交趾( 今越南河内),攀上了他人生事业的又一座高锋。
赶跑了南诏蛮军,高骈顺利升任为静海节度使(治所交趾),从此正式步入了藩镇节度使的行列。而这静海节度使他干得也相当不错,别的不说,只一条:广募工匠,把由安南至广州、邕州(今广西南宁)海路的沿途暗礁潜石一一凿平,确保漕运畅通,更确保了以后大唐官军能快速进入安南境,便算得上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功业了。
也正因为高骈具备将南诏蛮军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的本事,后来的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南诏国贼心不死再度进犯西川时,大唐王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才把他不远千里地从郓州(今山东郓城)调往西川去救急,不料倒让王仙芝、黄巢他们有了可乘之机。
当然,王仙芝、黄巢他们趁虚而入,大闹曹州(今山东荷泽)时,临危受命赶到了西川的高骈,表现还是相当优秀的。他在成都高筑城墙,又对南诏蛮军软硬兼施,反正到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的大年初一,王仙芝血洗荆南江陵城,把不要脸的杨知温大人吓得尿裤子时,他已经基本把南诏蛮军搞定,可以从西川脱身,赶往荆南去顶杨知温的缺了。
荆南呆了没几天,高骈不又调到浙西,去当镇海军节度使了吗?然后在浙西,他领兵屡破黄巢,打死了上万乱军,招降了若干乱将,整体表现,几乎依然可以用优秀来形容,咋看咋像是一个不管时间地点,不挑对手肥瘦,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就能胜哪儿的绝世良将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