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故事》
第40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8 10:24:30

  借车者驰之
  孟尝君田文名重天下,就连赵王也非常仰慕他,把赵国的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封给了他。
  田文就打算从他的门客中挑一些人到武城去做官吏,帮他管理武城。临行前田文对这些人说:“我们齐国有句俗话,‘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意思是说借来的车就放开了跑,借来的衣服一定要穿在外边),’你们听说过吗?”
  这些即将上任的官吏们都说:“听说过!”

  田文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觉得这句话很不对呀!能够把车子、衣服借给你的不是亲戚朋友就是兄弟。开着亲戚朋友的车狂奔(注:意思是说不爱惜车子),把兄弟的衣服穿在外边(注:穿在外边的衣服易磨损沾染灰尘),我很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如今赵王抬举我,把武城封给了我田文,希望各位到了武城后能够善待百姓,不要砍伐树木,不要强拆民房,让赵王知道我知人善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管理好武城!”

  苏曰:孟尝君田文一生宦海沉浮,几起几落,对人情世故了然于心,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些被派去管理武城的官吏们是不是很像国企的老总?国企为什么搞不好?“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不是自己的东西当然不心疼了!
  这和国民性没有什么关系,而与人性相关!不但是我们中国的国企搞不好(注:垄断企业除外),苏联的也国企搞不好,东欧的国企也搞不好,印度的国企也搞不好!就连英国美国的国企也搞的是一塌糊涂,这才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改革,而他们也因这样的改革而名垂青史!
日期:2012-07-19 10:42:44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和大臣肥义在一起闲聊。当然啦,最为中国历史上武功最盛的帝王之一的赵武灵王就算是闲聊也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品味高得多!我们几个伙计在一起无非就聊些谁谁谁的胸大啦,谁谁谁比较风骚啦之类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肥义看赵武灵王眉宇间略有忧思便问:“大王是不是忧虑世事多变,为战事所累?是不是想继承先主赵简子和赵襄子的未竟的事业,计划攻击胡人和狄人呢(注:胡人和狄人都是战国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
  赵武灵王说:“继承祖先未竟的事业是寡人的本分!寡人想继续先主赵襄子的事业,把胡人和中山国的地盘统统抢过来!但是寡人这么崇高的理想不是凡夫俗子平头百姓所能理解的!敌人弱小,我们不用花多少力气就能取得很大的成绩,也不用征发百姓就能名垂青史!但是要想立下不世之功一定会被陈旧的风俗观念所拖累!众人皆醉而寡人独醒,不明真相的百姓一定不会赞同寡人的主张!但寡人胡服骑射的决心已定,寡人要走自己的路,让百姓去说吧!”

  肥义说:“臣听说做事情思前想后就不会成功!如今大王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不要再顾忌天下的非议了!道德到了顶点就会和俗人俗事不同,成大事的也不用和大家商量!愚昧的人就算是把结果放在他面前他还是想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大王 just do it!”
  赵武灵王说:“寡人还是信心不足啊!还是怕天下人笑话我!疯子的快乐正是智者的悲哀,傻逼高兴的事情却让贤人悲戚!如果国人能服从寡人的命令改穿胡服,那就会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就算是全天下都嘲笑寡人,但胡人和中山国的地盘寡人是要定了!”
  于是赵武灵王自己就改穿胡服,还派亲信王孙绁去劝自己的叔叔公子成:“寡人已经改穿胡服了,而且还要穿着胡服上朝!希望叔叔也穿胡服!在家要听老爸的,在国就要听国君的!”然后还说了一大通语重心长的话。
  公子成也说了一大通,意思就是我们中原乃是礼仪之邦怎么能走回头路穿蛮夷的衣服呢?
  赵武灵王亲自拜见公子成,说了好多好多,软硬兼施,既讲道理摆事实又不断地挥舞大棒,终于压倒了反对派,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从此赵军的战斗力急剧提升,成为战国时仅次于秦军的一支虎狼之师!
  苏曰: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中原地区的战争形式基本上都是车战。车战的弊端很多,首先是不灵活;其次是受地形限制大;第三是成本高,不但要饲养军马还要制造战车。而当时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骑兵,来去如风,依仗着速度的优势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他想打你你跑不掉,他不想打你又撵不上,中原诸侯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吃尽了苦头!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付骑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骑兵,只能以骑兵对抗骑兵!如果要发展骑兵,就要改穿胡服!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原地区的衣服都是宽衣大袍肥袖,作战很不方便,骑兵要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基本上就算是戴着手铐去打仗了,那岂不是去送死?所以一定要改穿胡人紧衣窄袖的衣服!
  改穿胡人的衣服,大力建设骑兵部队,这就是赵武灵王著名的“胡服骑射”!从此骑兵驰骋疆场两千余年!直到机枪出现方才终结了骑兵的辉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