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争锋:十七世纪中荷战争全纪录(1604-1662)》
第26节

作者: 醉罢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料罗湾海战中,明军官兵表现得极其勇敢,这点荷兰人都不能不承认。
  关于这次交战,荷方也有一些记载。《热兰遮日记》记:“有三艘(中国船)同时钩住快船Brouckerhaven号,其中一艘对他们自己人毫无考虑地立刻点火燃烧起来,像那些丢弃自己生命的人那样疯狂、激烈、荒诞、暴怒,对大炮、步枪与火焰都毫不畏惧,立刻把该快艇的船尾燃烧起来……快船Slooterdijck号被四艘他们最大的戎克船钩住,被他们跳进船来,有两次把那些中国人打出船外,但最后还是被接着跳进来的人数众多的中国人所击破,而被他们夺去了……我们率领Bredam号,Bleyswijck号,Zeeburch号,Wieringen号与 Salm号费尽力气摆脱非常多的火船,向外逃去。”

  另《东印度事务报告》中,荷兰人是这样记录的:
  “普特斯曼长官率领快船Perdam、Zeeburch、Couckercken、de Salm、Wieringen、Brouwershaeven和Slotendijck与海盗刘香和李国助的40至50条帆船停泊在围头湾,下令对一支强大的中国船队(至少有一百五十条巨大帆船)发起攻击,但因寡不敌众,中国人和船毫无损伤,他们在第一次攻击时嚎叫着爬上我们的几艘快船,包围夺取并烧毁快船Brouwershaeven,又抢走Slotendijck快船,并将上述快船上的约100名荷兰人抓获。”

  以荷方的纪录来看,只损失两艘战船,其中一艘被焚,一艘被掳获。可是据中方资料,福建水师总共焚毁了三艘荷兰夹板船并掳获一艘。
  那么究竟谁的资料更真实准确呢?
  毫无疑问,中方的资料比荷方的资料更准确真实。笔者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料罗湾海战的争议,贬损中国水师者轻率地引用《热兰遮日记》的说法,认为荷兰人参战的船只是七艘,损失仅仅两艘,并非遭到重创。
  这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荷兰人参战的船有几艘呢?
  目前为止尚未见有人对此问题作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荷兰人参战的船只绝不止七艘。
  其实《热兰遮日记》与《东印度事务报告》中,虽然都记录了荷兰七艘战船的船名,可是并没有明确地说只有这七艘战船参战。我认真对比了两处纪录,出于拼写的差错,有一些船名在两书中有细微差别,比如《热兰遮日记》中的Bredam应该就是《东印度事务报告》的Perdam,这也可能是字迹辨认上的差错。我将两书所出现的船名一一对照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两书中所出现的六个船名是相同的(拼写上有略微差异),但另有一个船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两本书总共记录了八艘船的船名。这两艘船一艘名为Bleyswijck,另一艘名为Couckercken,这就可以证明荷兰参战船是不止七艘,中方资料所说的九艘夹板船,大抵是可信的。

  第二个问题,荷兰人损失了几艘船呢?
  在《热兰遮日记》中,荷兰人这样记道:“受到这场战败,我们的力量已经衰弱到本季在中国沿海不能再有任何作为了。”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荷兰人在中国沿海总计有20多艘船,倘若仅仅损失两艘,怎么可能衰弱到如此地步呢?
  《东印度事务报务》称“今年在中国沿海所遭受的损失与打击相当严重”,并罗列了所损失的六艘船,分别是:Brouwershaeven、Catwijck、Boucaspel、Broeckerhaeven、Slootendijck、Kemphaen。对照中方史料,中国军队在澎湖、铜山、料罗湾海域焚毁荷夹板船五艘,擒一艘,共计六艘。两者的数据不谋而合,可见荷兰人报告料罗湾海战的损失时参有水份。在荷兰损失船只达到六艘时,约占整个舰队的三分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气馁地说“已经衰弱到本季在中国沿海不能再有任何作为了。”

  另外,在邹维琏的《奉剿红夷报捷疏》中,焚毁每艘敌船的主要立功将领,都有详细的名单,共有数十人之多,其中不乏未来叱咤风云的名将,譬如日后成为郑成功麾下重要海军将领的林察、陈豹等。明代在军功的考核上是比较严格的,焚毁荷兰夹板船是重大胜利,不是随便可以造假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