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
第58节

作者: 直木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干部到洲上公社不久的一天, 县城里的造反派和红卫兵到洲上去了一帮人, 要将从上面押来洲上监督劳动改造的走资派弄到县城去批斗. 那时唐书记虽然被靠边站, 但人们和当地的造反组织仍然将他当作领导. 当地造反组织的头头问唐书记怎么办? 唐书记眉头一皱说, 你们这点儿办法不会想还当什么屁司令. 就说被原单位要回去批判了. 有本事让他们到上面去要. 就这样, 县城里的造反派也就悻悻的走了. 唐书记对本地造反组织的头头说, 对上面放在我们公社参加劳动的人一定要保护好, 照顾好. 决不能出一点豁子. 公社成立了革筹小组. 唐书记被县革会任命为革筹小组组长不久的一天, 他将公社供销社, 粮管所, 食品站三个单位的革委会主任找到了自己办公室来下达了一个任务: 就是要保证那些被押送到洲上公社监督劳动的那些人的物资供应. 食品站的主任有点思想顾虑, 他说, 唐书记, 这样做会不会被人认为阶级路线不清….. 唐书记没等他说完, 眼晴朝他一瞪: 他们是什么坏人? 出了问题我负责, 我让你们安排的. 不得了啦, 你这个屁大的个官, 不要将你的乌纱帽弄丢了. 食品站主任被唐书记骂得面红耳赤. 供销社革委会主任是原来供销社的主任.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 老家是山东的. 因为战场上为了对战友的一个承诺来到了我县. 原来这位主任与我县的一位志愿军战士是战友, 在一次战役前, 两人互相承诺, 如这次战役中谁牺牲了, 那留下的人就必须赡养对方的父母. 那次战役中, 我县的那位志愿军战士不幸牺牲了. 山东籍的战士在退伍复员时, 主动提出到了我县, 担负起赡养对方父母的责任. 并把其当成亲身父母对待(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将这件事写成剧本, 拍成了电影, 此电影上映时曾哄动一时). 供销社革委会主任首先向唐书记表态, 虽然物资紧张, 但我们对他们保障供给. 每人每月两条上海大前门. 至于食糖, 酒, 火油, 火柴等对他们不限计划. 粮管所革委会主任也表示了态度, 除了他们本身的粮食计划外, 不够的我们照贴, 暂定每人每月补贴十斤. 到这时食品站的主任不再有顾虑了: 只要他们需要, 食品站优先保障供应. 这三家的问题解决了唐书记也很高兴, 他又将某企业的负责人和所在的那个大队的负责人找来. 原来这批人食宿在这个企业里. 他要企业负责人为这些人单独开伙并要他安排一个较好的厨师. 他对大队负责人说, 人家是大城市里来的, 以前没有劳动过, 你不能真正将他们当成劳力来使用. 大队负责人说, 他早就这样做了. 最后他要求要做好他们的安全保卫工作, 有什么事及时向他汇报. 这一切安排妥当, 唐书记还经常去看望他们, 问他们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要求不要客气尽管说.

2011-6-24 19:41:00
  洲上是盛产长江四鲜的地方. 俗称四鲜货, 又称时鲜货. 这里的长江四鲜很出名. 所谓的长江四鲜是指: 刀鱼, 鲥鱼, 河豚, 蛔鱼. 食 这几种鱼时各有一定的时令. 故而又叫时鲜. 现在, 过去的四鲜早已变成了三鲜. 因为这一段长江中的鲥鱼近二十年来已基本绝迹. 那时长江中的这些特产丰盛, 价格也很便宜. 唐书记常与他们在一起打伙.
  河豚是有剧毒的. 而在长江三鲜中河豚却位居首位. 每到河豚上市时, 周围的公社和邻近的县也都打出正宗长江三鲜的招牌吸引食客. 然而每年春天时有吃河豚鱼中毒送命的事件发生. 洲上原在江中, 是我县产河豚鱼最多的公社. 然而历年来洲上吃河豚的人无数, 多少年没有一个人因吃河豚而中毒丧生的. 即使如此, 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吃河豚是只约不请. 也就是说如果某户人家今天煮河豚了, 就对亲朋好友及邻居讲, 我家今天煮河豚, 要吃你晚上就来. 这就是约. 但到吃晚饭时, 煮河豚的人家是不上门请那些约过的人的, 你要吃就自巳走上门去. 因为以前吃河豚终究还是有风险的. 因而我们那里一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 之说. 就是说你想吃河豚就要不怕死. 据说河豚的毒在三个方面, 即血, 籽和眼晴. 有血麻籽胀眼晴毒之说, 因为是剧毒, 中了毒有的根本来不及抡救. 即使如此每到上市季节, 吃河豚的人仍然趋之若鹜.

  有这样一个笑话. 县里某局的局长一天到了洲上. 洲上盛情款待, 煮了河豚. 在吃饭时, 洲上领导将河豚皮用筷子先拣给了这住局长(吃河豚时往往是将河豚皮先拣给尊贵的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那局长吃了一口河豚皮, 嚼了嚼, 说了声” 不好.” 这时全桌的人都愣住了: 难道河豚没有弄干净, 局长中毒了不成? 一个个都十分紧张的站了起来忙问, 怎么啦? 这局长又说了两个字:” 戳人”. 全桌的人一个个都松了口气, 坐了下来. 大家知道河豚皮上有钉子, 象小石子一样, 吃时必须将皮反过来包着钉子不能细嚼, 原来这位局长以前没有吃过河豚. 以至使大家虚惊一场.

  河豚样子虽然难看, 但味道确实鲜美. 吃河豚有一油二肋三皮四头五肉之说. 不知道的人都说河豚肉细腻鲜嫩. 实际上在吃河豚时肉巳排到末尾了. 那时江中的河豚也多也不值钱. 一斤河豚便宜时只有两毛钱. 每当食堂煮到三鲜, 唐书记总忘不了那几个被监督劳动的人员. 有时干脆将河豚等三鲜弄到他们那里去煮. 唐书记常和他们在一起品尝长江三鲜的美味. 当然现在洲上煮河豚的饭店比比皆是. 但野生的很少且价格昂贵. 多数是人工养殖的河豚. 毒性也比野生的小得多. 据说有一个叫奇香阁的饭店, 专门从事长江三鲜出了名, 生意火红. 每天从省, 市, 以及外市县来品尝长江三鲜的人络绎不绝. 每到饭时饭店门前都停着数十辆小轿车, 不预订是吃不到的.

2011-6-24 19:44:00
  那是公社还没有成立革委会的时候. 一天洲上公社革筹小组接待了几位从省城来的人员. 他们带着省城某造反司令部的介绍信, 要将在洲上监督劳动的走资派押回省城去批斗. 办公室的同志向公社革筹小组组长唐书记作了汇报. 唐书记感到奇怪, 省革会己经建立. 大家都知道省革会主任是军区司令员. 不久前到江边某县检查水稻栽插进度, 对该县的革委会主任说, 三天完成栽插任务. 如完不成, 你给我爬到长江里去, 一时间这件事作为笑谈. 主任脾气虽然暴燥些但决不会允许造反派乱来的. 现在某造反组织怎么好来带人呢, 很可能是派性作怪. 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于是唐书记说, 不行. 我们公社革筹小组代表一级地方政府. 他们不好带人. 如要带人必须要有省地县三级革委会的介绍信. 那来的几个人听接待人员说不肯带人, 大为光火. 嚷着要见洲上负责人. 唐书记礼貌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见这样一个五短身材跟农民没有两样的黑汉子说要省地县三级革委会的介绍信就威胁说:: 你不怕我们用卡车装上几百人来砸烂你这个革筹小组么? 说不定我们明后天就来, 看你还要不要省地县三级介绍信. 唐书记铁青着脸说, 来人呀! 公社秘书走来了, 问唐书记有什么事. 唐书记说: 通知民兵团长, 让武装基干民兵营的三千名基干民兵随时集中, 做好打仗的准备, 最近可能有几百名龟孙子想到洲上来撒野, 替我将这帮龟孙子全部扔到长江里去喂鱼. 秘书加问了一句, 普通民兵营要不要准备? 唐书记说, 那要看那些龟孙子来多少人再说. 省城来的几个人一看这架势, 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洲上.

  又过了一段时间, 县革会主任陪同上级领导来到了洲上, 将秘密押来洲上监督劳动的大干部接走了. 临走时大干部紧紧握着唐书记的手说: 老唐, 这么长时间多亏你了. 感谢你对我们的照顾. 老唐憨厚的嘿嘿地笑着说: 应该的, 应该的. 那大干部一再叮嘱: 今后如有什么困难或需要我帮助解决的事情就到省城去找我. 你如不去, 我可是要到洲上来的哟. 品尝三鲜时可不要忘了我啊! 老唐说, 你仅管来, 没人招待我私人招待得起. 说罢双方都哈哈大笑.

  没有多久, 那位大干部担任了省委主要领导. 在市县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 他积极主张从基层选拔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干部, 并举了象我县唐书记这样的例子. 不久唐书记被提拔为县委副书记县革会副主任.
  当有一阵风强调干部要高学历年轻化时, 许多干部五十出头就被退了二线, 有的甚至五十岁不到就退了下来. 眼看唐书记已离六十岁不远, 属于当然要退的行列. 在一次全省组织干部工作会议上,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会作了指示. 强调了干部年轻化不能搞一刀切. 对于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 身体又好的老同志可以继续留任. 接着又举了我县唐书记的例子: 象某县的某某同志, 虽然年龄大了点, 但实践经验丰富, 身体也好, 我看完全可以再干一届. 于是唐书记一直在领导岗位上干到六十岁, 后又到县人大去干了几年才退下来. 他虽然没在县里做过一把手, 但他的话是没有人不听的. 有人在背后称唐书记是我县的第二位太上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