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故事》
第3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富贵了怎么办呢?中国人讲究的是“衣锦还乡”,按照项羽同志的话说就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乃一介武夫,快人快语,一句话就道破了这个“衣锦还乡”的用意。是啊,富贵了自然是要回家乡去看看的!让以前瞧不起俺的那些家伙们看看,俺到底怎么样?还有那个抛弃俺的小翠,现在后悔了吧!哼,后悔也来不及啦!俺倒要看看你那个开杂货铺的老公到底比俺强在哪里?哼!

  就这么着,苏秦又回家了。这回回家那派头可和上一回大大的不一样了,“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觽(xī),疑于王者”。苏秦带着大队车马,各国诸侯的使者率领军队护送,就和国王出行的排场一样!周显王一听苏秦苏大人回乡省亲了,吓得要死,赶紧清扫道路,派人远远的去迎接。苏秦的兄弟妻嫂只敢斜着眼睛看他,趴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伺候他吃饭。苏秦笑着问他嫂子:“何前倨而后恭也?”意思是说怎么以前你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恭顺呢?

  他嫂子赶紧趴在地上,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如今是有钱又有势啊!”
  苏秦不由得感慨道:“同样都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们就都敬畏我,贫贱的时候就都瞧不起我,假如我在洛阳城边有两顷良田今天还能佩带六国相印吗?”
  苏秦也是痛快人,也没更多的废话,便拿出千金散发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在燕国的时候曾经穷困潦倒,借了一个朋友一百钱做路费,如今富贵了便还了那个朋友一百金(一百万钱)。凡是以前曾经帮助过他的,苏秦都厚厚的给予报答,唯独漏了一个随从。那个随从忍不住了便去找苏秦,说自己也曾帮助过他,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赏赐。

  苏秦说:“不是我忘了你,当初咱们一起去燕国,就在易水河边你一再要离开我,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啊,我很责怪你,所以才把你放在最后,现在你也可以得到赏赐啦!”
  这就是苏秦两次回家所经历的人情冷暖,不过世事练达的苏秦早就把这一切都看透了,所以他也没有暴发户式的发泄他以前所受过的委屈,只是淡淡的一句“何前倨而后恭也?”便轻轻的一笔带过了。对于那些在他落魄时热嘲冷讽如今看他富贵了又来想沾点便宜的亲戚朋友,他也是极为大度,不但一句废话没有而且一出手便是千金。就算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想离他而去的人,他也只是把那人放在最后,一样有赏。看透了人情冷暖但还是豁达不羁,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成熟吧!

  史书里没有记载苏秦的父母在他富贵后的表现,估计也和范进的老丈人差不多。我还想讲一个美国母亲在他儿子富贵后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他的母亲。“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您必定感到十分骄傲!”记者笑着说。
  “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但是我也为我另一个儿子感到骄傲。”
  记者问:“您的另一个儿子在干什么?”
  老太太自豪的回答:“他在地里挖土豆。”

  日期:2012-01-04 20:11:43
  秦国来借道儿
  东周君吃过早饭正和一个叫史黶的大臣在后花园下棋,忽然侍卫来报:“大王……”后面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东周君一个嘴巴就抽了上去,“他妈的,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老子下棋的时候不许来打扰,你不知道?”
  那个侍卫怯生生的说:“可是,有要事啊!”
  东周君大怒,“有什么事比老子下棋还重要?”
  那个侍卫再也不敢说话,史黶看出事情不对便问那侍卫,“有什么要事啊?”

  侍卫满腹委屈的说:“秦国来使求见!”
  “啊?”东周君一听说是秦国使者,吓得一哆嗦,紧接着又是一个大嘴巴,“秦国来使还不赶紧通禀?”
  史黶劝住东周君,“大王息怒!还是接见秦国来使要紧!”
  东周君连忙换上朝服,在正殿接见秦国来使。秦国使者态度傲慢,懒洋洋的对东周君说:“我们大王想跟您借路讨伐韩国,还望大王成全。”
  东周君一听这话,魂都快吓没了。借路?假途伐虢呀?您要是顺手把我也灭了怎么办?再说了,我借路给秦国攻打韩国,韩国以后还不得找我来算账啊?可要是不借,秦国的大军可就在家门口呢,就我的这点兵马,那还不是人家秦国的一盘菜?
  秦国使者看看一脸苦相的东周君,啥话也没说拍拍屁股回馆舍听信儿去了。他相信,东周君是绝不敢不借路给秦国的。
  史黶一看秦国使者走了,便上前一步对东周君说:“大王切莫慌张!臣有妙策!”

  东周君大喜,“爱卿快快讲来!朕赐卿本年度‘感动东周人物’名号!”
  史黶道:“大王何不派出使者对韩国宰相韩公叔说:‘秦国之所以会向东周借路攻打韩国,那是因为信任东周呀!您为什么不割一块地给东周,同时再派出重臣出使楚国呢?这样一来,秦国就不会再信任东周了。秦国既然不再信任东周又怀疑韩楚结盟,那么也就不会再攻打韩国了!’然后我们再派出使者对秦王说:‘韩国要强送一块地给我们,企图挑拨东周和秦国世世代代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啊!但是我们又不敢不要。’秦王肯定也没话说。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不会得罪秦国还能从韩国捞一块地呢!”

  苏曰:要说这小国可真不容易,两边都要装可怜。而大国也往往因为轻视小国而让小国有了空子可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里,保持与大国间微妙的平衡才是小国的立国之本,平衡一旦失去,亡国的灾祸立刻就会降临。史黶的主意说白了就是摆出一副可怜相,两边求饶,大国一个漫不经心就让小国沾了便宜还卖了乖。大国的当政者其实没想到,小国和他们一样贪婪,只是没有他们实力强大而已!

  日期:2012-01-05 09:16:08
  贪官是怎么来的?
  东周君决定改组政府,罢免了宰相工师籍,任命吕仓同志担任宰相,在东周君的带领下全面主持东周政府工作。但吕仓这个人人品极差抢男霸女贪污受贿无恶不作,东周的老百姓纷纷表示抗议,东周君很发愁。
  吕仓一看自己好不容易才弄来的宰相位子眼看就要保不住了,连忙上蹿下跳四处活动,终于找来一个要钱不要脸的家伙来给他说情。
  这个家伙语重心长的对东周君说:“咱们东周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对国家或诽谤或赞美那都是很正常的嘛!忠臣会让诽谤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让赞美都归于大王!当年宋国国君在农忙季节强征民夫给他修筑高台,国人对宋君的意见很大,但却没有忠臣出来为君上分担。这时子罕主动请求督建高台,完工后又主动请求罢相而改任司空,国人都说子罕不是个东西而赞美宋君;齐桓公霸占了齐国的七个市场,又开了700个妓院捞钱,齐国民愤极大。管仲知道后自己也修了高台,用来掩盖齐桓公的过错,并不是他要故意触怒民意。《春秋》记载大臣弑君的有好几百起,这些敢于弑君的大臣都是被人民所赞美的,所以说呀,大臣得到人民的拥护对于国君来说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常言道,‘众多成强,增高成山’呀!”

  东周君一听这话不由得大发感慨,“这个逻辑简直是太深刻了,看来在我东周凡是好人都不能用啊!”
  吕仓的位子算是保住了,自然的,东周人民的苦日子也就来临了。
  苏曰:知道凡是独裁专制体制下,当官的为什么基本上没几个好东西了吗?
  日期:2012-01-05 13:36:13
  温地来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