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七日通》
第27节

作者: 花开不语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多与你的老板或直接部门领导沟通。很多时候,老板或领导本身并不懂外贸,容易犯外行指导内行,急于求成的毛病。见到你整天坐在电脑前面忙碌,却一直没有实际的订单,难免心生疑忌。因此,开始的时候要主支与他们交流,汇报工作,随时告知进展状况、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至少是试图解决的想法。让领导知道你在干什么,这很重要,否则辛苦却得不到肯定与支持,影响工作的情绪。

  尊敬你可能碰到的前辈同行或同事。把他们当作你学习的机会。新手上路,不奢望吹糠见米地挣大钱,关系才是将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外贸行业繁琐小事很多,但也是扎实学东西的机会----虽然是小事,可“知道怎么做”和真正去做往往有差别。被委派去做这些小事的时候,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本分工作,尽量去做。努力开发出来的客户被前辈同行“抢”去,也不必太计较,因为这很可能出于老板的授意----为的是稳妥留住客户。同时这也是多数行业中新手的常情。

  最后,遵守职业道德。信誉在外贸这一行非常重要。你工作的地方,也是你学习产品行业知识的地方,更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经营的项目。无论将来你跳槽到同行业的另外厂家,还是自己做外贸,行业圈子就这么大,消息灵通,一旦信誉受污,很受影响。对于外贸新手而言,不做“私活”,不出卖商业机密(如客户资料),不吃回扣,都很重要。因为你立足未稳,关系不广,一旦出事根本无力解决。

  注意以上几点,就能为自己的“新手”生涯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健康的环境,避免技术因素和人际关系的困扰,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市场开发中去。
  二、话题之二:样品
  外贸业务员中最常见的两难选择就是样品了。因为外贸客户不便每次都亲自来看工厂、生产和品质,所以通常在交易前都会要求提供样品,作为初期谈判和将来交货和检验的依据。
  提供样品未必就能够成交。此外,因为通常样品需要寄往国外,除样品本身的价值外,国际邮递的费用不菲,尤其为争取时间早日成交,往往不得不选择国际快递,价格更为高昂,例如通过著名的DHL国际快递将一公斤重的包裹送至美国洛杉矶,目前的费用大约近400人民币。运输费用大大超过货品价值是司空见惯的。
  除了国外客户,国内的外贸公司也常常索要样品。虽然免去了高昂的国际快递费,但样品单价不高的话很难向外贸公司收取样品费。更何况,外贸公司索取样品后成交率比国外客户更低。毕竟他们还要再把样品转交给国外客户,多重转手,变数很多。

  所以,样品给不给,如何给,是否收取样品费和快递费,常常是业务新手头疼的问题。
  首先样品还是要给的。对于目标客户,更不妨主动给,所谓眼见为实,一个实物比十封长篇开发信更有说服力。这是外贸业务的必要开支。
  但也不能逢人就给。有三个基本的做法。
  1.选择客户。只有那些目的明确,意向较强的客户才考虑提供样品。一些客户并没有明确的采购意向,只是想收集样品去开拓他的市场,这样的客户成交的概率很低。还有些客户本身是外行,根本不了解产品,他自己也不清楚哪些产品才是适合的,这种胡乱索取样品的客户交易希望更低。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往往通过他的询盘就能看出来,比如准确的行业术语与规格型号,明确地采购数量和交货要求等等。这样的客户比较有经验,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比较识货,相对地也不会乱要样品。只要样品符合行业要求,价格适中,成交可能性很大。至于其他的客户的索样要求,可以通过提供产品图片与详细技术参数等方式婉言拒绝。

  2.确定细节。一旦确定交易细节,争取说服客户先以“样品合格”为假设条件,确认所有交易事项,包括价格数量交货期等,“万事俱备只欠样品”了,再寄样不迟。真正懂行的有价值的客户,会理解这一点。反倒是那些“不见样品一切免谈”的客户,希望不大。
  其二,确认细节以后,才能确定究竟该寄什么样品,规格颜色等等。最好在决定寄样之前,给客户看看照片和参数,核对一下,名得寄错。
  3.收取费用。费用包括样品费和邮寄费。作为客户,当然不大愿意承担,那么作为相互妥协,样品价值低的,可以免掉样品费而收取邮寄费;价值高的,承诺一旦客户下订单,可以减去已付样品费用。这是外贸行业最常见和普遍接受的两种做法。真正有心成交的客户,也会爽快接受。而那些自己对交易都没有信心的客户,才往往容易拒绝。

  具体操作的时候,请客户提供一家国际快递公司的“到付帐号”,然后付寄,邮递费由快递公司凭“到付帐号”向客户收取。
  坚持收取快递费,还有个心理作用因素。轻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是人之常情,收取了快递费用,使客户付出了一定的交易成本,客户往往会更重视此次交易,愿意认真考虑。
  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有时会需要专门按照他的要求制作样品,这样的费用更高,涉及开模具,进原料等。行业惯例是要收取“打样费”的。打样费高的,一般会分期支付,开模具前先支付部分,模具开好后支付部分,样品打好后全部付清。
  三、话题之三:FOB条件下的运杂费
  在我们第6章货运知识中,我们已经谈到海运的杂费名目繁多而弹性大。这些费用往往会与海运费剥离开来另外收取的。某些货代为招揽生意,故意将运费降低吸引客户,操作完成后再额外收取高额杂费以弥补。或者将部分费用转嫁给另一方,比如CNF/CIF条件下,转嫁给进口方,FOB条件下则转嫁给出口方。

  应对的方法,就是在订舱前与货代确认费用。做CNF/CIF的,先了解“ALL IN”价,即包括了所有杂费的海运费,避免事后乱收。
  做FOB的相对棘手些。因为是客户指定的货代,对进出口商只有“协作”的责任而无招揽生意的热情,所谓的“行规”更是明目张胆巧立名目,以含糊的“包干费”、“操作费”、“单证费”等取代正规的收费明细,自定数额。这也是FOB条件下出口商和指定货代最常见的争议和矛盾。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根本性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协商。首先多与几家货代联系,了解当地的“行情”。毕竟外贸和货代是欢喜冤家,正常的“行情”还是兼顾双方利益的。了解“行情”之后,再与货代确认费用,如果索价基本吻合就罢了,明显乱收费的,据理力争。贷代不顾“行情”不肯协商的,就与客户联系,通过客户来协调。

  特别注意,在日韩等近洋航线上,对于拼箱货物常常有特别的优惠。有时候,甚至免费。这在外行看来不可思议,而其中的奥妙非常简单。一是转嫁费用于国外;二是同时转移利润,合理规避税收;三是维持业务量来提高地位,便于揽客及获得船东优惠的“批发价”。但这样一来势必加重国外客户的负担,影响贸易关系。
  四、话题之四:网络信息的查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