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39节作者:
实梦zs 日期:2012-07-16 21:11:20
21 伴君如伴虎,环绕暴君之侧,死无葬身之地,被朱元璋杀死的妃子:碽妃、胡充妃、郭宁妃、李贤妃、葛丽妃
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杀贪官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朱元璋杀妃子的人却很少。有次我问人:“你可知道朱元璋为何要突然杀死三个生有皇子的妃子?”人家很诧异的说:“你弄错了吧,他杀功臣杀贪官倒是听说,哪里听说过他杀妃子!”
而且,因为现在影视作品的泛滥,人们都以为他某些时候虽然残暴,但是却是个好丈夫,对马皇后一心无二,不荒淫不好色。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后宫嫔妃有多少吧!
《明史》中为朱元璋后妃立传的有马皇后、孙贵妃、李淑妃、郭宁妃四人。但是在皇子、公主列传中提到的以及其他史料中有记载的妃嫔则有如下这些人:胡充妃、郭惠妃、崔惠妃、胡顺妃、赵贵妃、郑安妃、李贤妃、刘惠妃、达定妃、葛丽妃、韩妃、余妃、杨妃、周妃、张美人、任顺妃、郜氏。
上面这些有名字的妃子绝大多数都给朱元璋生下了儿女,因此名字才见于史料记录,其他不见记录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共42个子女。
若有人说这些女子不过都是生育子女的工具,朱元璋从不将她们放在心上,真心爱的只有马皇后一人,但是关于孙贵妃的史料记载就告诉我们,事实也并非如此。最起码,朱元璋真心爱的女子除了马皇后之外,对孙贵妃也有很深的感情。
孙贵妃生于明末的战乱之际,父母都被死了,年幼的她跟随二哥躲避兵祸到扬州。青军攻陷扬州,元帅马世熊见到她,一定是看到她年纪小小就长的冰雪可爱,又父母双亡孤苦无依,于是收为义女。战争中农民起义的领袖很流行收养义子义女,例如马皇后也是被郭子兴收养的义女。这位马世熊元帅收养年幼的孙氏,可能也有待她长大将她嫁给好人家帮自己巩固地位给自己谋些好处的意思。当然,也不排除他纯粹是好心收留孤女。
孙氏年满十八岁的时候,朱元璋的势力已经很大,纳娶了孙氏作为妾,她成为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妻妾之中的一人。朱元璋显然很喜欢她,等到即位称帝的时候,册封她为贵妃,位次在众妃之上。
孙氏敏慧聪颖,端庄秀美,娴于礼法,中规中矩,马皇后曾经向朱元璋称赞孙氏是少有的贤女。孙氏佐助马皇后管理六宫,马后以慈,孙氏以法,相济得治。
由此可见此女跟马皇后的地位几乎不差上下。
得到这样的宠幸,本是孙贵妃之大幸,只是可惜她命运不济,没有生下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儿,而且在洪武七年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
孙贵妃过世,朱元璋非常悲痛,史书说“太祖震悼”, 赐谥“成穆”。并命曾经被孙贵妃抚养过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当作孙贵妃的儿子,服孝三年,太子及诸王都服丧一年。命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从此开始。将她初葬褚冈,赐其兄孙瑛田租三百石,每年供礼。后来,附葬于孝陵(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墓)。
从后面朱元璋动不动就杀妃子,死后还要几乎所有被宠幸过的女子给他殉葬这种行为来看,他是一个根本视女人如无物的人,但是他却肯为孙贵妃专门著书,并且规定男子给庶母服丧,可见他有多疼爱这位孙贵妃。若是没有马皇后的存在,朱元璋一定会立她为皇后,那么世人就不会知道有马皇后了,只知道朱元璋有个贤后孙皇后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碽妃。这位女子在任何史书中都查不到她的名字,她就如同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几百年来在历史的迷雾之后若隐若现,不肯展示她的真容。
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只是因为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炆争夺皇位,发生靖难之役,最终朱棣胜了,逼走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但是朱允炆到底是朱元璋钦定的皇太孙,是嫡孙,无论是古代礼法还是先帝遗诏,朱棣的皇位都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掩盖这个事实,朱棣只有篡改历史,说朱元璋的前五个儿子,包括他自己还有朱允炆的父亲太子朱标都是马皇后所生,证明自己的嫡子身份,这样才好坐稳他那从侄子手中夺来的沾满血腥的皇帝宝座。
这位碽妃,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是野史和历年来的学者一直都被认为她才是朱棣的生母。因此,我们会特别关心这位史上无名的女子。除此之外,野史记载她死于酷刑之下,死的很是凄惨,也让人平白对她多生了几分同情和好奇。
对于碽妃是哪里人的推测,史学界莫衷一是,有说她是高丽人,有的说她是蒙古人,还有的说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怀着朱棣嫁给朱元璋,朱棣其实是元顺帝的儿子,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可信,不过是古代人在朝代更迭的时候为了某种目的而编出的谣言,偏偏有些喜好猎奇的无知百姓会相信。我个人比较相信她是高丽人,因为明朝时期高丽完全附属于中国,“朝鲜”这个名字便是明成祖朱棣赐予高丽国的,取其“朝日鲜明”之意。那时候朱元璋的妃子中已有高丽女子,而且高丽女子美貌温柔,后来朱棣也非常喜爱,为其杀三千宫女的权贤妃,也是高丽人。
至于碽妃是蒙古人的说法,则是有人认为,可能因为发音字形等问题,碽妃就是汪妃,或者甕妃,记载的人弄错,甕字很可能是蒙古姓氏,因此说她是蒙古人。
日期:2012-07-16 21:12:20
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这位在历史中昙花一现,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敢公开认她的女子是个柔弱如水的高丽女子。
野史中说,碽妃生朱棣,因为不足月,朱元璋大怒,怀疑碽妃私通生下儿子,用“铁裙之刑”处死了她。所谓“铁裙之刑”,本是法外之刑,不见于正史,野史中说,就是将人剥光衣服,将一片片的铁片穿在一起,烧红之后,系在腰间,如同裙子一般,活活将人烫死。
看到这种记载,不禁让人十分同情碽妃的凄惨命运。生子早产本是常见的事情,却因此被认为不贞,被摧残致死,实在太过可怜。
不过这种说法只见于野史,也没有其他人受过此刑的记录,因此我推测,这可能是小说家胡乱编出的谣言。
认为碽妃是朱棣生母除了野史、民间传说之外,最重要的证据是明朝南京太庙的供奉状况。虽然明南京太庙在明末已经毁掉,但是明末有官员文人曾经亲眼进去见过里面的情况,并且记录在案。明朝的太祖实录、成祖实录为了掩盖靖难之役的真相都经过太多的篡改,以至于互相矛盾,很不可信,因此当时人的记载反而更加可信,再根据实际情况推断,我们隐隐可以得知事情的真相。
明朝朱彝尊《南京太常寺志跋》内附沈玄华《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诗》,该诗收入《明诗综》卷四十四)谈到,《枣林杂俎》中记述孝慈高皇后无子,燕王为高丽碽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淑妃所生,这一说法令闻者为之震惊。
史馆初设之时,朱彝尊尝就此问题咨询于总裁前辈,总裁的回答以仍《实录》之旧。但天启三年之《南京太常寺志》,特别提及孝陵殿宇中设高皇帝后主,左列生子妃五人,右只硕妃一人,故他认为此事足以令人信服。因为《实录》是出于永乐年间史臣之曲笔,不足为信。
此外,饶智元有《明宫杂咏?碛妃》述其生平:远自辰韩国,承恩入后宫。泻金为赤凤,结佩感苍龙。尧母谁题牓,宸妃尚饰终。文皇讳侧室,不锡薄昭封。
这首诗明确说出碽妃是高丽女子,是朱棣的生母,但是朱棣嫌弃她只是妃子,因此不像汉文帝那样孝顺母亲。
明史中说朱元璋前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的,很显然不是真的。《枣林杂俎》也不足尽信。根据人民出版社帝王传记系列晁中辰所著作的《明成祖传》里认为马皇后生了太子朱标,朱元璋二三子秦、晋二王为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前面提到的第五子周王朱橚为碽妃所生。
根据明史,马皇后确实生育了两个公主,因为公主跟权力斗争较远,因此公主的传记篡改较少,有记录说朱标为马皇后所生的公主同母。另外,看朱元璋那样残暴的人,却对朱标网开一面,一次要打朱标的时候,朱标拿出马皇后背着孩子骑马上战场的图,朱元璋就心软。而且自古帝王都是立亲生儿子,不立子而立皇太孙的极少,统一王朝一个没有。朱元璋如此另类,很可能朱标是马皇后唯一的儿子,因此朱元璋才会如此疼朱允炆。
至于周王朱橚,有记录说他是朱棣同母弟,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将他废去王位并且关了起来,到朱棣篡位成功之后,又复封他的王位,并且对他很是厚待。这样看来,二人确实是同母亲兄弟。
这样一来,史书中没有记载生育儿女但又身份贵重的李淑妃应该确实生育了秦、晋二王。
由此可见,碽妃不可能在生下朱棣之后就死于铁裙酷刑,很可能她在朱元璋早年曾十分得宠,连生两个儿子,只是次子不足月而生,引起朱元璋怀疑,又或者她后来失宠,最后很早就生病死去,或者郁郁而终,又或者被朱元璋杀死,因此周王朱橚从小没有生母,才会被孙贵妃抚养。若他是马皇后所生,马皇后为何不亲自抚养?
而且,朱元璋因为怀疑妃子不贞而杀死妃子的事情也是有的,很有可能是后人将二人情况联系在一起,附会而成这样一个故事。
无论如何,我相信碽妃乃朱棣生母,朱棣就算身居九五至尊,但是其得位不正,一辈子都担心朱允炆会复辟,就算是亲生母亲也不可认,为了抬高自己只能冒认马皇后为生母将自己视作嫡子身份,才有一点即位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更可以说明朱标确实是嫡子,朱允炆是嫡孙,而朱棣只是庶子而已。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