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性格豪放,交游很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是他的好朋友,这几个哥们都不是一本正经的官员。王昌龄做过龙标尉,高适做过封丘尉。几个丨警丨察局长混在一起,多半没干好事。他们性格豪放却又心慈手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根本不适合做官,即使做了官也很难升迁。高适后来拜将封侯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中意外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李颀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陈章甫》,写的虽然是他的一个朋友,但我觉得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通常篇幅比较长的小说散文才能塑造人物形象,李颀却只需要寥寥数行。这可以说是李颀横行诗坛的独门兵器,李白、杜甫也未能掌握这门绝技。
日期:2012-07-01 17:17:55
因为对自己的国力过于自信,所以唐朝特别好战,这有点像今天的美利坚。就以历朝盛世中排名第一的太宗贞观年间为例,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场战争,分别和突厥、僚人、焉耆、党项、羌、敕勒薛延陀、高昌、高句丽开战。和高句丽的战争旷日持久,从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延续到高宗总章元年(668年)。
唐玄宗的开元天宝是另一个大唐盛世,战火同样不曾消停,平均两年至少发生一次战争。打击的敌人以吐蕃为主,契丹、小勃律和南诏也加入战团。平定安史之乱用了将近十年。而唐朝和南诏的战争,从天宝年间一直到唐朝末年,持续了一百多年。
战争习以为常,诗人身不由己,就连王维这个不穿袈裟的和尚,都曾经“使至塞上”,更何况王昌龄、李颀、高适这种性格比较豪放的人。这也是唐朝边塞诗繁荣的一个原因。
诗人一般都对战争持否定态度。这很容易理解,大凡诗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亲眼看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唐朝政府比较开明,反战也不会动辄被骂汉奸。
日期:2012-07-01 17:18:26
有的看官可能会说,除了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李益、王建等人,大多数诗人并没有去过边关,所以他们的边塞诗都是纸上谈兵。这就是对边塞诗的狭隘理解了。边塞诗其实就是对外战争题材的诗,没有去过边关并不表示没有经历对外战争。其实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很少占上风,三征南诏、四征高句丽、鏖战吐蕃大多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突厥曾经兵临长安城下,安史叛军更是马踏长安洛阳。只是因为综合国力太强,唐朝才没有提前灭亡。
李颀的好朋友王昌龄、高适和王维都写过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他们都曾去过边疆。王昌龄甚至可能去过今天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传说这里是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李颀受他们影响,也以边塞诗见长。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轻车是指李广的堂弟轻车将军李蔡。唐代边塞诗为了骂得痛快,通常借用汉朝的人名地名,李广兄弟和卫青、霍去病舅甥经常出现。这首诗很难得地兼顾战争双方,既写到战争给汉军将士带来的牺牲,也写到战争给游牧民族造成的苦难。“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讽刺汉唐两朝发动的战争多数都毫无意义,只能得到葡萄之类可有可无的东西。
日期:2012-07-01 17:19:36
下面这首《古意》同样批评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毫无必要。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擅长五、七言歌行,明清诗论家胡应麟、沈德潜和方东树等都将其歌行与王维、高适、岑参相提并论。王世贞则对他的七律推崇备至。七言歌行是一种特别适合写边塞诗的诗体,象草原上的骏马一样奔放不羁。
李颀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他擅长写音乐诗。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同样无与伦比。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渌水》和《楚妃》是琴曲名。正是因为有李颀这样的知音,当时的几个音乐家才得以青史留名。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觱篥(bì lì)又名“筚篥”,是一种和羌笛比较接近的乐器,声音悲凄。这个安万善虽然有个汉名,其实和安禄山一样是个胡人。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影响深远,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汉名,就象今天人们热衷取英文名。
日期:2012-07-01 17:20:18
李颀最著名的音乐诗是《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董大即董庭兰,当时著名的琴师。《胡笳弄》是根据胡笳乐谱改编的琴曲,所以董庭兰是弹琴而非吹奏胡笳。房给事是指著名宰相房琯,他曾任给事中,董庭兰后来做了他的门客。房琯经常召集朋友去他家听琴,很多人甚至通过董庭兰走后门。房琯在安史之乱中罢相据说就是受董庭兰牵连。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李颀把董庭兰的琴技说得神乎其神,连妖精也从深山跑来偷听。唐朝四大李姓诗人李白、李颀、李贺和李商隐都妙想天开,完全不受自然法则和社会制度局限。后来武侠小说里那些违反常识和无视地心引力的武功战法,很可能受到他们的启发。
日期:2012-07-01 17:20:50
李颀的代表作还有一首七律《送魏万之京》,我觉得都是老生常谈,远不如他的散体诗出色当行。他和本家李白一样,性格潇洒豪放,律诗不是不能写,终究不是他们擅长。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