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55节

作者: 朝阳沟往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2 22:14:41

  15生擒彭绮
  还是在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的时候,鄱阳郡的彭绮造反了。他自称将军,一连攻占了鄱阳郡的好几个县城,手下聚集起了几万人马。
  在三国中,吴国的起义造反特别多,这和东吴所占的地理位置有关。当时吴国所属的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很多地方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少,居民以山越族为主,山越人民风彪悍,而且对汉族怀有敌意。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吴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但是东吴自从孙策开始一直战争不断,百姓被繁重的赋税徭役压迫生活艰难,所以不断有起义爆发。史书里把起义者污蔑为贼,称他们的头领为“大帅”或者“豪帅”。比如之前的祖郎等人。
  曹操、曹丕父子一直想利用东吴的内乱,达到里应外合的目的,或者乘东吴内乱的时机出兵混水摸鱼。可是往往是起义的火苗刚刚冒出来,就被孙权给扑灭了。
  这次彭绮的暴乱,也引起了刚刚登基的魏明帝曹叡的关注,曹叡想派人和彭绮联络,以军队接应他。正好朝廷中也有大臣建议派兵进攻东吴,认为此时进攻一定能够胜利。曹叡难以决断,就询问他比较信任的散骑常侍孙资,孙资说:“鄱阳郡前后起义的人很多,可是他们没有实力,又没有谋划,都是刚举事就败了。当年文皇帝(曹丕)曾经私下议论过吴国形势,他说洞浦之战杀了吴兵上万人,缴获战船几千艘,可是没几天敌人的水军就又围了上来;江陵城被我军围了半年之久,孙权只以几千兵把守,可是江陵却一直攻不下。这是因为东吴法令严明,上下一心的缘故。臣以此推断,彭绮恐怕难以成为孙权的心腹大患。”

  曹叡听了深以为是,于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秋,孙权乘曹丕病死亲自带大军去进攻石阳,同时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会同解烦兵都督胡综进剿彭绮。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年少勤学,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宁国县令,后转任淮安县令。钱塘大帅彭式等人造反后,孙权任命周鲂为钱塘侯相带兵进剿,不到一月,就斩了彭式,平定了叛乱。因功升为丹阳西部都尉。
  提起周鲂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熟读三国的人也只知道“周鲂断发赚曹休”故事而已。可提起周鲂的儿子,估计知道的人就多了,他就是“除三害”故事里的周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
  晋国攻灭东吴后,晋军统帅之一大将王浑曾经在庆祝宴会上乘醉问东吴大臣们:“吴国亡了,难道你们都不难过吗?”大臣们沉默无言,这时正直的周处站出来说:“汉末三国鼎立,魏国灭亡在前,吴国灭亡在后,该难过的何止一人!”曾经是魏国大臣的王浑听了羞愧不已。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今河南信阳固始县)人,早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到江东躲避战乱。少年时曾经和孙权一起读书。曾经跟随孙权讨伐黄祖,后担任鄂县令。孙权升为车骑将军定都京口后,召回胡综,让他担任书部从事,参与军国大事。
  晋宗叛逃到魏国后,胡综曾经奉孙权之命带兵协助贺齐袭取蕲春郡,生擒晋宗。因功封建武中郎将。孙权称吴王后,封胡综为亭侯。
  周鲂带领鄱阳郡兵马,胡综统领精锐部队解烦兵,向彭绮占据的几个县城发起了猛烈进攻,各县相继收复。彭绮手下都是缺乏训练的民兵,没有什么战斗力,几次战斗下来,损兵又折将,只好龟缩在鄱阳的大山中不出来。
  黄武六年(公元227年)春正月,周鲂、胡综包围了彭绮和他的残部,最终生擒了彭绮等人,并送往武昌听候孙权处置。周鲂因功被封为昭义校尉。
  彭绮暴乱刚被平定,吴国一位功臣之后又叛变了,是谁呢?
日期:2012-07-13 19:49:13

  16 韩综叛逃
  吴黄武六年、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名传千古的《出师表》,然后开始第一次北伐。这年,诸葛亮四十七岁,他的盟友吴王孙权四十六岁。他们共同的敌人曹叡,时年二十四岁,曹叡最倚重的大臣,骠骑将军、舞阳侯司马懿四十九岁。

  这年,魏国右将军、阳平侯徐晃去世。东吴方面,后将军、徐州牧、山阴侯贺齐病逝,贺齐的儿子贺达、弟弟贺景后来都成为了吴国的优秀将领。
  吴国安东将军、庐江太守、芜湖侯徐盛也在这一年病死,他的儿子徐楷继承了他的官位和爵位。
  此时的吴国,彭绮叛乱刚刚被平定,丹阳郡又有人聚众造反,丹阳郡是天下出产精兵的地方,民风彪悍异常,即便是匆匆聚集起来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叛军,其战斗力也不容忽视。
  孙权命令昭武将军、冠军太守、石城侯韩当带兵前往征剿。韩当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朝,作战勇猛,功勋卓著,尤其善打水战。
  韩当受命后,统帅敢死兵和解烦营共一万多精兵,进入丹阳郡展开征剿。叛军凭借人多,和韩当军展开了决战。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三国之间的战争场面。从上午一直厮杀到日暮,直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叛军最终支撑不住,开始四处溃逃。韩当的黑衣兵如死神降临般四处展开追杀。
  韩当统领的这支王牌部队,士兵全部穿着黑色军服。吴国的军服本以绛紫色为主,只有卫戍京师的几支特种部队穿黑衣,他们是“绕帐兵”、“帐下兵”“解烦营”、“五校军”,刘禹锡的那句名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里的“乌衣巷”就是因为这些部队曾经在建业驻扎而得名。
  敢死兵是临时从大军中选拔出的,不算一支独立的部队。往往在危急关头使用。此次丹阳郡暴乱,叛兵威胁到了近在咫尺的陪都建业,所以敢死队和解烦兵一起出动了。
  老将韩当不辞辛苦,带兵进入大山中剿匪,经过数月搜寻追剿,终于彻底肃清了这股叛军,为孙权除却了心腹之患。
  战事刚结束,韩当因为积劳成疾,于当年病死。至此,十二虎臣里只剩下了老将潘璋和小将丁奉。孙权追念韩当一生的功劳,让他儿子韩综继承了他的官位昭武将军,爵位石城侯。

  孙权大军征讨石阳,因为韩综刚刚死了父亲,就没有让他参加,而是命他守卫京师武昌。但是韩综让孙权失望了。
  韩综的人品和他父亲韩当相比差的太多,手握大权后,他开始恣意淫乱,做出了很多触犯法律的事。孙权得知后装作不知,因为韩当一生忠心耿耿,为孙权父子三人出生入死无数,孙权盼望他能够自己悔改,不愿以刑罚来对待功臣之子。
  孙权不光对韩综是这样,对右将军、襄阳太守、溧阳侯潘璋,也是如此。潘璋为人争强好胜,爱立功,他只带着几千兵马,但是他驻扎的地方看上去好像有上万兵马,他在军中设立市场,别的部队里没有的东西,他这全有,他有个最大的缺点是奢侈,所用的器物和穿的衣服甚至和帝王差不多。部队里有富裕的将士,潘璋竟然敢杀了他们夺取他们的财物,接连犯错多次。孙权爱惜他是功臣,一生立功无数,一直装聋作哑没有查处过他。

  孙权不查韩综,可是随着孙权大军从石阳前线返回的消息传来,韩综自己却坐不住了,他担心孙权会抓他治罪,于是韩综想到了叛逃到魏国。可是手下人都是父亲韩当的老部下,一直忠于孙权,他们会听从吗?如果他们不支持,自己怎能成功?
  搜肠刮肚,终于被他想到个妙计。他故意暗示一些有劣迹的手下,如果他们出去烧杀劫掠,自己不会追究。于是有人铤而走险了,开始干坏事。一件、两件、三件……
  当前面作恶的人没有受到惩处,人性中的邪恶终于战胜了正义,更多的将士开始在驻地周围劫杀商旅,掠夺财物,奸淫民女……
  韩综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把大小将校聚集在一起,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对他们说:“现在主上下诏了,责怪我纵容部下作强盗,让我把将吏以下所有有罪的人全部抓起来治罪。诸位兄弟,现在我很为难啊,我不忍心对你们下手,可是如果不按主上的意思做,我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了。你们说怎么办才好?”
  手下将校们纷纷说不如逃离吴国,到魏国继续逍遥去,何必等死。韩综见大家的意见一致了,于是高声说:“既然这样,我韩综和大家的命运就拴在一起了,我们要么同生,要么同死!”手下们纷纷表示愿意以性命追随韩综。

  韩综把自己家族里的姑姑姐妹们全部招来,不管是已成家还是没成家的,硬是把她们全部嫁给了手下的将领们。然后把自己平日最喜欢的那些小妾们,全嫁给了自己的心腹们。以此来笼络人心。
  然后他又杀牛置酒,和将校们歃血为盟,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打着为父亲风光大葬的幌子,乘机带着母亲和自己的家眷,还有部下男女共几千口人一起逃到了魏国。
  这一切做的天衣无缝,可见韩综本是个有才华的人,如果他品行忠直,以他的才能,肯定是东吴的栋梁之才。可惜他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曹叡得知韩综来投诚,喜出望外。他马上任命韩综为将军,并封他为广阳侯。韩综是个狼心狗肺的人,他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更没有顾忌父亲韩当的一生英名,而是积极投入了对吴国的侵扰中,多次带兵进犯吴国边境,残害百姓,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孙权的心在流血,他一双赤红的眼睛中似乎要喷出火来。韩综这个逆贼!孤对你如此厚待,你竟做出如此猪狗不如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孙权没能活到韩综受惩罚的那天。孙权病逝两月后的那个奇冷的冬天,韩综终于身首分离,人头被放在孙权的灵位前祭奠。
  这个后面还会讲到。
  不平凡的黄武六年匆匆过去了,接下来的黄武七年,发生了一件令所有吴国人扬眉吐气的大事。我们期待已久的“夺命书生”陆逊终于重出江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