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股民成长为职业操盘手的故事》
第47节作者:
股峰求道 交易策略案例篇综述二
股峰老师接着道“接着是资金管理的问题。”
“资金管理?我记得我们前面好像也已经学过了啊?”
“别让我总重复,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以前学习的升级版,我们的学习是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资金管理部分也一样。”
略微停顿,股峰老师继续道“我们以前的资金管理侧重于避免账户爆仓,这种打法是一种保守的打法,能让我们在有限风险下取得收益,缺陷在于难于量化收益和风险与收益的比值,我们在实际的交易中需要这样的‘近似量化收益’,只有在确立了这样的‘近似量化收益’后,我们才能确保账户的增长。”
股峰老师的话极其深刻,我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股峰老师解释道“如果资金有两极的话,一端是账户避险,另一端是账户的财富增长,你已经学会了防守,现在是时候学习进攻了。“
股峰老师的话说进了我的心坎,我不由得佩服股峰老师安排的学习体系。
“在学习这种进攻术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一种测算技术,我称为‘风险收益测算术’。”
“‘风险收益测算术’?我好奇道,在交易开始的时候就测算吗?计算收益不是应该在交易结算后吗?”
“那是普通散户的操作,在交易结束后计算取得的收益只能叫做记账,这种方法不能体现每一笔交易所承担的风险更不能计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计算我们就无法掌控我们的交易。”
“可是股峰老师我记得你说过市场是不可完全预测的,只能做有限的预测,这种预测也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能作为交易的基础,这些可是你说的呀?”
“那我说的交易的基础是什么?”股峰老师狡黠的问道
“建立在资金管理和交易系统的基础上。”我的声音小下去,因为我发现股峰老师说的风险收益测算术正是在用资金管理进行计算,而不是预测市场。
“看来你想明白了。”
“可是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测算?”
“好问题,说明你在思考。要说测算术就不得不提起交易系统的成功率来,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交易系统吗?”
“当然记得,‘新三重过滤网’吗”我对我的记忆力还是有自信的。
“那你还记得在学习完系统后我对你的话吗?”
“当然记得,您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交易系统,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所以任何交易系统都有失误的时候,你教会我这套系统是希望我根据这套系统的思路来研制我自己的系统。”我像小学生一样背诵出标准答案。
“呵呵,好记性,你已经说出来了,任何交易系统不会完美,都会有失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系统去下单,所以我们需要资金管理,让我们能在不破产的情况下,在长时间里获得财富的增长,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一个系统出现多次的连续的失误我们怎么办?”
我愕然,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事实上我正为自己刚刚有了自己的系统而庆幸呢。
我只要硬着头皮道“我记得您说过在承受多次的、连续的失败后可以选择适当的休息。”
“那么休息之后呢?”股峰老师追问
“休息之后?当然是回来了“可是股峰老师一定会继续追问下去,如此下去我肯定会回答不上来,我只好坦白道”股峰老师您就直接说吧,我知道我说不过你。“
“休息之后当然要回来,可是如果先前的损失过大,我们就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我们的钱也不能白白的毫无理由的损失,交易就像打战每一次战略侧退都是为了下次的进攻。
既然交易系统有着失败的概率,那么我们在交易时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失败的概率,并且我们要知道这个失败有多大,这样才能把失败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在交易时失败的交易和成功的交易总是混杂在一起,按照交易系统的赔率优势,在十次交易中我们很可能有七次失败的交易三次成功的交易,虽然总体上我们依然盈利,但是我们对我们的盈利和承受的损失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我们不清楚究竟在多大的损失后会有一笔盈利,或者说多大的盈利可以消减后续的亏损后依然盈利,这个亏损与盈利的大小关系就是我们要搞清楚的,所以我才会说叫做‘风险收益测算术‘。
“可是利润怎么能测算呢?我们又不知道未来股票会上涨或者下跌到哪个位置。”显然我的问题极具攻击性。
“不错。我们是不能很准确的知道股票上涨或者下跌的具体位置,我已近说过了这只是一种测算方法,在一些经典的技术形态,比如W底、M头这样经典的技术形态,股价的最小涨幅或者最小跌幅都可以看成是从W底到颈线的直线距离,在突破颈线后最小涨幅就可以看成是这段距离。”
我在约翰墨菲的技术分析教程中看到过这些经典的技术形态,虽然我当时也认真学习了,但在应用几次失败后被我抛弃,在实际中确实有一些股票会这样,但绝不是全部。
“那具体怎么测算呢?”
待续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