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亡了6年 始终躲不过“它”的追踪 怒沙潜影篇》
第13节

作者: ·和而不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02 23:07
  我猜测是陈可心定好了回国的事宜,便没多想,随手点开了邮箱,界面弹出的那一瞬间,除了陈可心的邮件,另一个发件人熟悉的字眼立刻让我的瞳孔不自主的收缩起来(Ps,说来大家可能不信,现在在网上看到随机的字符串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日期:2013-04-02 23:07

  那个神秘人竟然再次发来了邮件!
  我对上次的邮件心有余悸,这个人眼线众多,狡猾至极,对我的资料乃至生活了如指掌,完全摸不透他的来路。
  我定了定神,提了几分小心,屏住呼吸点开了邮件,文本框还是一如既往的简洁,“你的记忆在视频里 源起泑泽”。
  日期:2013-04-02 23:07
  我反复念叨了几次,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我的记忆在视频里”,他提到的视频难道就是钛片里面的资料?
  我之前对发件人的身份有过推测,这个人也在考虑之列,现在看来,当时确实低估了他的实力。此人身在国外,对国内的事情遥控指挥,并且有能力组织如此绝密的拍摄计划,没有庞大的人员储备和财力支持,根本运作不起来。
  日期:2013-04-02 23:08
  尤为引起我注意的是,他提到我的记忆在视频里,这是最让人不能理解的。
  从视频中影像资料的画质可以分析出(那时候CCD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大部分摄像机拍摄采用的是录像带和胶片记录,两者拍出的画质和色温都有较大差别),他们拍摄所用的器材按照现在换代的标准至少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早在我出生之前,难不成我失踪的两个月穿越时空参与了拍摄计划?
  日期:2013-04-02 23:08
  我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可随后当我念到“源起泑泽”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下来,“泑泽”指的不就是古时的罗布泊?又名盐泽。

  日期:2013-04-02 23:08
  它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m,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而导致迅速退化,直至70年代末完全干涸,如今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盐碱地。
  日期:2013-04-02 23:08
  我不禁联想到第二段视频中拍摄到的沙漠,难道视频中场景的所在地就在罗布泊?源起泑泽说的又会不会是我记忆消失的地点?
  日期:2013-04-03 23:20
  如此归置起来,勉强可以解释的通。按照他的话来讲,我极有可能去过罗布泊,但为何而去,在那里又发生了什么,似乎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在了我失去的记忆上。
  日期:2013-04-03 23:20
  邮件里除了这简单的十二个字,再无其他告知信息。这个人做事极其小心隐晦,跟我又非亲非故,这么重要的资料邮寄给我,绝不是拜倒在了什么耶稣玛利亚博爱的光环下,要帮我来一个找回记忆之旅,其中暗藏的玄机仅凭自身之力恐怕难以参出。
  日期:2013-04-03 23:20

  在邮件的回复上,我审度了良久,对于这个人我一无所知,而他对于整个事情的了解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这种极不对称的博弈,一开始我就占据了下风,更令我惶恐的是,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他的监视当中,以至于让我有种错觉,无论我这边回复什么,他都能第一时间看透我的想法。
  日期:2013-04-03 23:21
  我在键盘上敲了几行字,随后又一一删除,每次都是他发来邮件试探观测我的反应,这种主导模式是该换换口味了,何不自己不按常理一回,想到这里,便在回复框里敲下了一行字,“我想我们有必要见一面”。
  日期:2013-04-03 23:21
  点击发送之后,我立即意识到不妥,后背猛的蹿出一股凉意,后悔的直想抽自己两耳光,明知这人行事诡异,定不是什么善角良民,自己这样不知轻重的贴上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但邮件已经发出,哪容得后悔之余地,思量再三,只能暗自警醒,事情没到那一步,先看看他的反应。
  日期:2013-04-03 23:22
  陈可心发来的邮件依旧是加密的附件,断网解密之后,我才得知她已坐上了从伦敦起程回国的航班,中途会在北京转机,随后飞往武汉天河机场,抵达的时间应该在明天下午五点左右。文末还别出心裁的跟我打赌,在不打电话的前提下,仅凭我对她的了解,看我能不能将她从人群中认出来。

  日期:2013-04-03 23:22
  我不禁哑然,刑侦科里是有这么一种手段,即使没有见过这个人,也可以借助他留下的细微线索分析他的身高、性格、相貌,但那是专业人员干的事,仅凭来往的那几封邮件,除非是福尔摩斯再世。
  日期:2013-04-03 23:22
  我正考量着怎么应付明天接机的事,床头的座机突然响了起来,来电话的是父亲,说是在XX警局,让我马上过去一趟。
  父亲电话打的很急,没等我问明缘由,就哐当一声挂断了电话。父亲早上出去的时候,脸色就很不对劲,他一说在警局,我立马觉察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日期:2013-04-03 23:22
  父亲不是那种罩不住场面的人,就算是人命关天也没见过他如此紧张。
  我匆匆收拾了一番,在路上拦了一辆车十万火急的赶往了警局。此时正值下班高峰,20分钟的车程在路上堵了近一个小时,我不得不临时下车,剩下的距离开11号跑了过去。
  日期:2013-04-03 23:23
  刚到警局门口,便瞧见五辆警车杂乱的停放在路的两侧,刺眼的警灯提醒着我,这些车应该刚从外面执行任务回来。
  能一次出动五辆警车,相当于20人的警力,凭经验判断,在不久之前很可能出现了重大刑事案件。
  日期:2013-04-03 23:23
  大厅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见我神色慌张的往里面闯,在门口一把拦住了我,问明缘由之后,将我带到了地下一层的审讯室。
  隔着玻璃我看见父亲坐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内,一个警务人员隔着桌子正做着笔录,由于房间作了隔音处理,听不见里面在说什么,但我注意到父亲手上已经被戴上了手铐。
  日期:2013-04-03 23:24

  工作人员让我在门外等几分钟,她先进去汇报一下。开门的时候,父亲朝外面看了一眼,神色很是沉重。
  做笔录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浓眉阔鼻,锐利的眼睛时不时打量着父亲,态度严谨,不苟言笑,浑身透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应该是一位精通审讯的老警员。
  日期:2013-04-03 23:24
  父亲被提问的时候,显得很镇定,紧绷的脸上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老警员听完工作人员的汇报之后,跟父亲说了几句,随后走了出来。
  日期:2013-04-05 00:51
  父亲见我进来,将双手摊在桌子上长舒了一口气,我正准备开口询问,父亲作了一个打断的手势,挑眼看了看墙角的监视器,
  沉声道,“时间不多,先听我说,王应北出事了,上午有人报案说他失踪超过了24小时,怀疑他遭遇了不测,警局立案之后调查了他的出行记录和通话记录,确认他最后出现的地点和通话人都在我这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