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亡了6年 始终躲不过“它”的追踪 怒沙潜影篇》
第5节

作者: ·和而不同·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父母对我失忆的事情很是疑惑,我毫无声息的失踪了两个多月,回来便是这种情况,而且没有任何事发原因,这搁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理解的。
  父亲几次去警局了解相关情况,警局只是推托说,“人已经找到了,案已经销了,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的失踪具有刑事性质,这事我们管不了。”
  父亲当然不为这几句话所搪塞,严声问道,“那天送我儿子回来的是哪个部门的?他们肯定知道一些情况,麻烦你帮我联系一下他们!”
  日期:2013-03-29 23:41

  谁知那工作人员脸色一冷,沉声道,“这事就这么着了,不该的问的别问,我这里工作很忙,麻烦你出去!”
  父亲是个生意人,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何曾吃过这种闭门羹,嚷着让他把局长叫出来,结果局长没叫来,进来几个警务人员将父亲请了出去。
  日期:2013-03-29 23:41
  这事越是搪塞,父亲觉得这里边越是有问题,回家便跟母亲商量。
  母亲是当地一家医院的眼科大夫,主要负责眼科手术,从医多年的她,觉得应该从我那份病历查起。但是病历上除了病情诊断和治疗流程,查不出任何可以关联到源头的信息,病历上的诊断用药也没什么问题。

  日期:2013-03-29 23:43
  父母一方面为我失踪的具体原因小心探查,另一方面考虑到我记忆的恢复没有丝毫的起色,便联系了新加坡的一家医院,准备把我送过去接受康复治疗。
  没料想到的是,父亲前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出国护照的时候也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这一下不但增添了父亲的疑虑,就连我也感觉到一些异常,但这事没有任何可查的头绪,父亲花钱打理的一些人也没有任何消息。
  日期:2013-03-29 23:44

  这些事过了一段时间,实在毫无办法,见没发生什么异常,大家也就慢慢淡下心来。
  母亲见我社交能力恢复的不错,基础知识能力还在,便建议我继续回大学学习。
  我对学校没有任何印象,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要求。父母对此也不多说,心里还是希望我在家继续休养一段时间。
  直到一个星期以后,父亲突然跟我说,他联系到一位朋友,或许可以帮忙诊治我失忆的病症。
  日期:2013-03-29 23:44
  我对此将信将疑,因为之前母亲联系了很多国内知名的神经医学专家给我会诊,大多没有什么疗效,相反弄的我非常反感。
  从那家医院出来之后,我潜意识对医院和医生有一种心理的恐惧。
  听父亲说,这位朋友跟我家还颇有渊源,这还得从我太爷那辈说起。
  当年太爷辞官带领族人前往英国避难,在那里认识了一陈姓华裔,叫陈化千,此人为清末政府派往英国的公派留学生。

  日期:2013-03-29 23:45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强运动蓬勃兴起。清政府意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技术优势,在李鸿章、曾国藩、丁日昌等大臣的竭力劝说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审慎研究后,政府终于同意派遣留学生去外国留学,主要是学洋人的技术,即所谓“夷技”。
  当时的官二代与富二代都不愿意出国留学,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的上升主渠道是科举,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考上举人、进士,才能光明堂皇地步入仕途,进而步步高升,而到外国学技术又不能考进士当官,所以达官富贾人家都不愿意送子弟去国外留学,公派留学生几乎都是普通务工人家子弟。
  日期:2013-03-29 23:46
  陈化千家境并不好,父辈只是普通兵工厂的手艺工人,但他自幼聪慧,胸有大略,经人举荐,侥幸被保送出国。
  出国的留学生一般学制十五年,为了防止学生被完全“西化”,学成之后即被召唤回国。

  陈化千父母在其英国留学的过程中,因施工出错惨被督场酷吏体罚致死,而他当时并不知情。
  学成之后的陈化千正逢大清王朝权势没落,国内军阀混战,得问父母惨死酷吏之手,报国无门却又怒意不止,便断了回国的念头。
  在友人的帮助下,弄了一张因病客死他乡的死亡证明,自此留在了英国。
  日期:2013-03-29 23:46

  太爷楼正泽与其同是读书人,住的较为亲近,身在异国他乡,当然免不了时常走动,两人从文学史谈到治国安邦高谈阔论,对当下中国的乱局狠狠抨击了一番,自恨身不逢时、相见尤晚,大有惋惜之情,酒过三巡之后便焚香结为异姓兄弟。
  1952年太爷携族人迁返回国,两家人互留了通讯地址,几十年间均不曾断了联络。
  到父亲这辈,两家人不曾谋面,只有简短的书信来往。
  日期:2013-03-29 23:47
  父亲提及的这位朋友,便是太爷异姓兄弟陈化千的曾孙女,中文名字叫陈可心。
  只听说年纪与我相仿,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据称是建校以来最年轻的女医学博士,现已被英国皇家海军录用。

  日期:2013-03-29 23:47
  近几年跟陈家那边联系的较少,直到半个月前收到他们的来信,说因工作原因换了住址,特此跟我们说一声,希望有时间父亲能携家眷过去做客,絮叨絮叨感情。
  写信的人是陈可心的父亲陈国华,虽出生在英国,但他对汉字的掌握能力丝毫不弱于国人,字形、字骨尤为张扬,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隐约透着一股苍劲的脉象,不输大家之气。
  父亲这段时间较为忙乱,陈国华写信过来才突然记起他有个学医的女儿,这才回信向他提及我的事。
  父亲讲了半天,我算是听了个大概。我看着陈国华写的那封信,沉声对父亲道,“都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这关系靠不靠谱?话倒是挺客气,但我觉得不过是情分之词,怕是看着太爷那几分薄面!”
  日期:2013-03-29 23:48
  父亲揉了揉太阳穴,沉声道,“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机会,咱们也得争取。这不,他刚回信说让我们把病历资料发过去。”
  父亲说完便从国际快件里拿出一封信。我无奈苦笑了一声,“这都什么年代了,您二老还玩这种传统的书信模式。我承认他字写的好,这时候,您也该提提速了!”
  日期:2013-03-29 23:48
  父亲摇头笑了一声道,“你呀,有一种坚持叫不能忘本,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电脑上打出来的那几个字看不到人的诚意,少了一种等待的乐趣。就好比做生意,视频会议的效果总是要差于现场谈判。我记得你以前喜欢研究心理学,这里面有相通之处。信里面有电子邮箱,这事我是有分寸的!”
  我打开信件一看,文末果然有一行清隽有力的小字,“请将资料发于此邮箱Chrischen****@gmail.com”。
  日期:2013-03-29 23:49

  我一面让父亲出去将病历扫描成电子文件,自己则在网上申请了一个邮箱。我对电子方面的产品入手很快,好像这东西天生就刻在我的脑子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用起来可谓是驾轻就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