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第24节

作者: 马云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婕性格温和,没什么脾气。但是如果不高兴,也会和自己较劲,一张瓜子脸变得格外地修长。某次我们闲聊,说到我遇到的BT leader, 小婕忽然恶狠狠的说,我要是遇到了这样的leader, 我就把file扔到他的脸上。我听了此言不由得看了看桌子上砖头一样的file, 脸上一阵凉飕飕的。我想还好我事先知道了她这样的想法,以后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出差,有一次到了河北的地界,小婕异常的兴奋,宣布到了她的地盘--她要一尽地主之谊。当晚她兴致勃勃地邀我去了一家饭馆,结果吃到的菜全部难吃得令人终生难忘。我想这样的地主当的真不令人期待。对于此事小婕觉得十分的不好意思,饭后一定要请我喝一杯表示歉意,那是我第一次喝到百利甜—一种带着淡淡巧克力香味的洋酒。我很喜欢,以后每次喝到这种酒,我都会想起那天的事情。

  前几天老王很羡慕地对小婕说,领导对你真不错,简直像是你爸。小婕向我陈述此事的时候哈哈大笑,一幅缺心眼儿的样子。当时我们坐在星巴克的外面,天边的残阳裹着温暖的桔红色,黄昏的微风轻柔醉人。我想,我倒是很想将来能有这样一个女儿,她大笑的时候也一定像小婕一样没心没肺,简直像个傻姑。但沉静的时候,也会一样的目光灵动,浅笑嫣然。

  日期:2008-2-25 22:23:58
  第六记 杂谈记道
  (一)我的师承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我翻开了一本书。那是一本杂文集,封面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斜着眼睛凝视着我,眼神有些不逊。这个男子叫做王小波,是我真心敬爱的老师,书的名字曾经在我幼年的时候出现在脑海中,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冥冥中的默契。那本书叫做《我的精神家园》,在里面,我师为他自己也为我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师王小波在该书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如上,乃是在谈他的师承。开头的一句很有杜拉斯的风味:“现在我可以谈一谈我的师承了。。。”我师在说此话的时候已经会当凌绝顶了,可我说此话的时候还只是毛头小子。但我想这也不妨碍我来说说我的老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老师。只要老师不反对,谁都可以来说说自己的老师。我师已经驾鹤西游,无法反对。所以小子无状,也来说说自己的老师。

  我第一次看到老师的作品即被倾倒,不能自已。类似的情况再早的时候还曾发生过,那是当我第一次看到金庸前辈的《倚天屠龙记》和钱钟书师的《围城》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家母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舍不得花,全都攒起来。当假期来临的时候,我会顶着朔风或烈日(视寒暑假而定,当然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我不可能倒霉如斯,每次遇到的天气都如此的恶劣。)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双峰道的图书批发市场去买书。半年的积蓄可以让我很舒服地买到几本好书。接下来的一个假期会更舒服,我会细细地把买到的书看完。还记得有一个暑假,我每天中午午睡醒来,坐在窗前,屋里凉风习习,我这样慢慢地看完了一套资治通鉴。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岁月,都有一种恋爱一样的甜蜜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第一次买到了我师的《青铜时代》。现在那本书已经残破不堪,被我翻成了一卷海带。我的书橱里,至少有这本书的3个版本。但我有空的时候还是喜欢把那本绿色封面的书拿出来翻一翻,当然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怀旧,并不是想把它变得更旧。我至今还记得买这本书的动机,说出来显得对我的老师不大尊敬,但是这是很真实的事实。当时我兜里的钱不够了,出于浅薄的功利思想,我选择了时代三部曲里最厚的一本,好像是28块钱。我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我买了这本书之后连吃一碗削面的钱都没有了,只好一直饿着。但是随之的心情我也记得很清楚,那种饱涨的愉悦感是削面所无法取代的。

  我对时代三部曲的阅读顺序是:《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市面上还有一本叫做《黑铁时代》的怪书,标明了是未竟稿及早期稿。我仔细看过,觉得这本书更应该锁在师母的抽屉里。现在如果有谁敢把我高中时写的作文或者大学时发表的酸不溜丢的文章拿出来让别人看,我一定和他没完。好像韩愈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见文人的自尊古今无不同。推古及今,推己及人,我想我师的想法应该和我无不同。

  现在来说说我对这三本书的读后感。我对他们的评价顺序和我对他们的阅读顺序完全一样,这样的巧合很符合我的性格。可能大家都知道那个测试,给你一筐桃,有好的也有烂的,问题是你先选择吃哪一个?据说这样的选择可以推测你的性格,先吃好桃,乃是乐观主义者,这样你每吃的一个桃子都是剩下的桃子里最好的;反之的是悲观主义者,因为你每吃的一个桃子都是剩下的桃子里最烂的;我对这个推理很感兴趣,但觉得也不一定准。家母年轻的时候过过苦日子,所以她老人家尽管十分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但也一定会先把烂桃吃掉,这一点可以从我家冰箱里的内容得到论证—里面永远都是垂垂老矣的蔬菜和水果。我啰啰嗦嗦写下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很幸运的第一口就吃到了一个好桃。

  黄金时代是一本获奖作品,我不知道台湾的联合报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项,但是从奖金来看应该还不错。但我个人看来,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如《青铜时代》。
  众所周知青铜时代里面的故事大多脱胎于我师的一本早期作品,在内地出版的时候叫做《唐人故事》。(我在云南旅游,身边就带着这本书。)这本唐人故事当时看起来不算多么的了得,但是后来加了血肉加了料,味道马上出来。在《红拂夜奔》中亦真亦幻,忽古忽今的写法已经修炼纯熟,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产生庄子的幻觉,不知书中的古人就是今人的前生,或者,今人的故事不过是古人的来世,或者只不过是一个黄粱之梦。这种是耶非耶的迷茫,真是一种绝妙的阅读体验。我在见到我师写的小说之前,一直有一个有关创作的想法,就是从古人的传奇中寻找素材,加入今人的思维,也许可以写出好看的东西。但当我看到我师的《青铜时代》,我有一种真实的胆怯。我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是不是有这样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把这样的文章写得同样的好看。以前看我师写的杂文,说到当他看到杜拉斯的作品的时候,也有和我相似的感觉,那就是对眼前的文章产生的由衷敬畏,这样的敬畏可以让自己迅速地冷静下来。

  黄金时代写得也好,好在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对描画的一切全都不修饰不掩盖,该怎样就怎样,坦坦荡荡。我师性格豪迈不羁,行文中常有桑田濮上的描写,却好在乐而不淫。也有依依离别的场景,却又好在哀而不伤。我看别人写的书其实评价很简单,水平所限,一般也上升不到多高明的理论,大多只分为:“聪明人写的”和“非聪明人写的”两种。我师的这本书可以称为绝顶聪明人写的聪明书。

  白银时代、黑铁时代可以算作一般的作品。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对于汪洋滋澻的想象力我一向敬佩有加,但内心里觉得还是应该有所理智的约束,过于依赖想象力,文章失去根基,容易发浮发飘。我看青铜时代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巍巍的长安大城,看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滇边奇丽的风光。但是在白银时代里描画的一切都超出我的想象,我无法体会异次空间中的喜怒哀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