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金十年(一位平凡80后的职场与情感历程)》
第37节

作者: 月光哥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恭喜啊恭喜!我早就准备好名字啦”,我想起许多个晚上,我在网上反复查找,并结合各种取名学说进行比对、论证,既要契合生辰年月,又要避免大俗大雅的字。比如什么娜、什么娟、什么燕、什么萍、什么凤等等,还要尽可能不要在百度上能搜着重名的字!
  终于,总算还是被我给取好了。牛年的宝宝,要选择有草吃、有水喝、有田耕的寓意之字最好。考虑到宝宝生于秋天,第一字,我选择“秋”字,秋有秋水、秋波等美妙的词语,秋有“禾”字旁,寓意牛有草吃;第二字,考虑到要有水,又要有田,我便选择“潼”字,而且,此“潼”与我的姓“仝”读音一致,这样,这个外甥就会永远记得我这个姨父啦,哈哈。

  我说,“你妹婿姓叶,于是,这全名便是——叶秋潼,这可是百度、Google上都搜不到哦”(这个,当时真没有,不过现在貌似能搜到了)。
  这叶秋潼童鞋也到这儿打酱油来啦,我想。
  “叶—秋—潼,恩,这名字不错!”,林舒高兴地说,“到公司我就把这个名字发短信告诉我妹妹,全家人都为取名字绞尽了脑汁,才子出手,果然不凡啊!”
  “嘿嘿,希望妹妹也喜欢哦”,我听到林舒夸奖,所有的累和乏全抛却了脑后。
  果然,妹妹林静很喜欢。当天就发短信感谢我了。呵呵,这是我第一次为别人取名,希望也是最后一次啊,虽说自己是读了些书,可真正用起来,还是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总之,总算是完成任务了。
  晚上,我一个人跑到木渎华润,精心挑选了一个飞利浦的电吹风。
  第二天清晨,我例行守候在林舒的窗下。

  然后,看着她又披着湿漉漉的头发探出头来说,“等等啊”。
  我拿出电吹风,说“这个,可以有。”
  “啊,你又破费啦”她下楼来,高兴地接过电吹风,问,“在哪里买的啊?”
  “在木渎华润买的”,我说。
  “亲,在淘宝买就好啦”

  “啊,网络购物,这个嘛,嘿嘿,不会啊。”
  “笨,下次教你吧,真OUT!”
  日期:2011-12-05 22:45:44
  我的黄金十年(59)
  虽然我努力将我看到的对我有用的话语及时记录在案,或发于新浪微博,或诉诸QQ签名,但遗憾的是,还是有许多经典的、让我深为叹服的道理,我现在找不到原话了。惭愧啊惭愧,看来还是自己用心不够啊(开篇先自我鞭策一下)。话说,有句名言自从我在2009年夏天读了以后,我就深深为之震撼,并引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我忘记了原话,也忘记了原话的出处(貌似曾仕强说的?如果有确切知道出处的小盆友,请告知,先行拜谢),大概的意思是这么讲的:“下属跟着领导,不管钱挣没挣多少,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一定要能够不断的提升,否则,这个领导就是没有良心的。”

  因此,我对待下属,除了真诚地尊重下属,把下属当作贵人,懂得感恩之外,还尽可能地从思想、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管理与执行力等各个方面去培养下属。除了受上述那句话影响之外,我还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就是:我们大家都是打工的,都很不容易,同样都是出门在外,为生计而打拼,怎能不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呢?而且,下属与我们处于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车间、同一班组或同一办公场所,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感受同一种压力,工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少不了谁。每天与下属在一起的时间有时会大大超过自己的家人。同事短暂,朋友长存。“礼遇部下,可收到比投资金额高出许多的回报。”若彼此分开,上级与下属的关系也就此终止,倘若从此以后能够成为朋友、弟子或人脉资源,岂不更好?

  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藏。一个领导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跟着自己的人,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都开发出来。这才叫做会用人。培养下属,当尽心尽力,并不能只是想要追求某个下属,才会全心全意(嘿嘿)。将一位初出茅庐的下属,培养成卓越人才,谈何容易!不是每位领导都有这份雅量和耐性的。因此,我们常见的是,许多领导仅限于让下属做这做那,把下属当作工具来用,而不是把下属看作是拥有自己未来规划的职业人,更别说倾心栽培了,甚至有的领导还压制下属成长的机会,天涯热帖《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很具有代表性:

  “C女士,典型的“80后”,2005年从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顺利应聘到了一家非常有实力的行业媒体,从事采编一体化工作。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行业专注性非常强,可以利凭借此类平台,见多识广,在十多年时间里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行业专家。小姑娘刚刚进入社会,意气风发,颇有大干一番的冲动,想利用自己的才智与汗水,实现出人头地之梦想。然而没想到的是,她的顶头上司,某版面主编,始终不给他参加行业会议、到企业出差、接触有关专家的机会,五年多来将其束缚在办公室里。某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会议,由于时间急迫,再加上C自己非常想去,又担心上司还不给机会,就先斩后奏,买了飞机票,准备飞往沿海城市。在打车去往机场的路上,她给领导打电话通报了情况,还说了很多好话。那个主编非常生气,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勒令小姑娘立马返回。”

  遇到这样的领导,你吐血不?且看李鸿章是怎样对待下属袁世凯的,据说,李鸿章对袁世凯事事点拨、勉励训诫,二人往来书信,留存于世的就有百万字以上。百万字啊,什么概念?我的黄金十年写到现在也才刚刚十万字。一个领导和下属的往来书信就有百万字,这需要多么大的雅量啊?请看今日,许多家长对待子女,怕是也难得有此雅量啊!何况现在还可以电话、短信、QQ、MSN或微博私信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我们又都做的如何呢?

  通过对林舒的呕心沥血的培养,我看到了林舒的巨大成长;通过学习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理论,我明白了培养下属,乃是领导者应尽的责任。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培养下属是实现自己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台阶。说到这里,会不会有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这种担心,说明当领导的不够自信,当领导的,要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气概。当然,这种自信不是凭空得来的,是需要自己不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如果自己就只有那“两把刷子”,教会了下属,就很难说会不会“饿死了师傅”。而从易发久“离场控制”的理论角度来看,只有教会下属去做领导现在所做的事情(接班人),领导才有空闲去做更为高端的事情,才能进一步升职加薪。

  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与林舒对流星雨、吴佳丽皆真诚相待、认真培养。她二人也的确颇为用功,进步很快,尤其是流星雨,为人端庄、处事大方、工作麻利、学习勤恳、接受能力很强。我对她的赞誉、鼓励似乎更多一些。此举引得林舒颇为不满。林舒不止一次地说,你不要总是夸流星雨好不好,夸多了她尾巴就翘起来啦,而且,你也从未批评过她,倒是批评了吴佳丽好几次,这貌似偏心了啊,好像流星雨都在替吴佳丽感到委屈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