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三代皆经商,闲谈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商机》
第22节

作者: 公子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2-23 13:44:03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今天说了一番非常愚蠢的话,他说:
  - 现代技术加剧权力对老百姓利益的威胁。历史上朝廷权力再大对老百姓利益威胁有限,我老家湖南茶陵虽然穷,但原来没火车汽车,朝廷想掠夺老百姓利益也没办法。京杭运河鼎盛期的运输容量也实际微不足道。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使权力搬运民间利益的能力前所未有!民主宪政改革不做,行吗?
  大家要特别警惕从哈佛、耶鲁、威廉玛丽学院,这些美国殖民十三州名牌大学出来的教授,尤其是经济学教授。
  我前面说过,其实世上是没有西方科学的,西方科学是隶属于基督教神学的,全部现代科学知识来源,都是奠基于神学。哥白尼,牛顿,莱布尼兹,笛卡尔,都是神学院毕业的。

  哈佛等大学的大一大二必修课,他们叫核心课程,基督教神学是必修课。因为北美殖民地的统治者,一般是牧师。所以,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其实是神学院,基本上美国的统治者都是从这些神学院毕业的。
  还有乔治城大学,也叫乔治敦大学 (Georgetown),是耶稣会神学院,是罗马天主教精英集团耶稣会的总部。
  一般来说,这些大学如果愿意给这个教授终身教职,那么,这个教授一定是加入他们的秘密高级俱乐部,否则亚裔尤其是中国人,如果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几乎没有可能获得这个职位。
  这些高级俱乐部的作用,或者颠覆一国政权,或者掠夺一国财富。同当年他们的大学创始人,殖民地统治者的任务并没有两样。
  耶鲁大学的创始人耶鲁,埃里路耶鲁 (Elihu Yale),正是当年东印度公司的董事长。一般耶鲁出来的学生,称为 Eli 或者 Yalie,都是指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埃里路耶鲁。
  所以,陈志武的 [金融的逻辑],本质上是一本传教书。陈志武相当于当年殖民地的传教士。
  所以,陈志武在他的书中,大力攻击中国儒教思想传统,大力赞赏美国殖民地国家菲律宾,大力倡导中国无条件开放金融市场,可以说,新八国联军殖民思想的狼子野心毕露。

  日期:2012-12-24 22:28:49
  当然了,我说过,美国实际由殖民地十三州开国门阀世家统治,所以呢,哈佛,耶鲁,威廉玛丽学院,乔治城大学,实质是美国的中央党校。
  陈志武读的这个所谓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其实也只是美国中央党校的学历而已。只要你承诺给美国带来利益,给你十个耶鲁文凭都可以,成绩很大的话,比如控制了中国的两桶油,里应外合,绝对给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陈志武显然低估了中国大陆学者的认知能力,以为中国处在北朝鲜的智力层次。其实也是美国人的愚蠢,当年他们一直押宝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蒋介石输了。现在又派陈志武这类蠢货来中国。
  日期:2012-12-25 13:19:24
  恰恰是美国不能讨论土地私有的,因为殖民地时代跟印第安人签署的所有土地协议,都是可以找到的,而印第安人并没有被灭绝,反而成为美国政治体的一部分。
  按照美国宪法自由平等的精神,难道美国人敢说美国宪法中 we the people 不包括印第安人?如果美国真的是自由平等的,印第安人不是也可以谈谈当年的土地协议?
  如果谈真正的法治,法律社会,美国必然要归还印第安人的土地,即使是租赁协议,三百年的租金都会使美国人民破产。
  所以,美国社会必然要白人统治和阶级固化,如果选上印第安人做总统,必然要讨论当年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所以,美国绝对不敢真正实施私有制。
  日期:2012-12-25 13:33:34
  评价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和关系。
  如何处理被征服王朝和民族,中国要比美国先进两千年。目前为止,美国主流社会有没有哪怕一位突出其印第安人的身份的?没有。
  二王三恪,又称二宾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后,或单称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礼制,属宾礼之一,历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封邑,祭祀宗庙,用以怀柔安抚,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所谓“恪”,即表尊敬之意。
  远溯自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而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分封黄帝后裔于蓟、尧之后于祝、舜之后于陈国,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颜师古认为“周以舜后并夏后、宋为三恪也。”即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杞国世袭至春秋末年,于楚惠王年间,灭于楚国;宋国则传承至战国,于西元前286年被齐国、魏国与楚国所并。

  就印第安人问题而言,中国实践了两千年的政治制度,远比美国社会要平等和文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