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3节作者:
晋观 日期:2012-03-14 20:24:09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礼仪道德教化已经成为了当时思想界的主流了。但凡事过犹不及,儒风盛行下也产生了一种很极端的思想:就是认为只需“道德教化”便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教化”似乎成了万精油式的灵丹妙药、什么问题都一教则灵。或许是当时经济学并不发达,我们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学们显然是偏执一端,忽视了经济分配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并不可取。
面对文学们的发难,代表中央政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开始反击了:
日期:2012-03-14 21:04:36
感谢zzhaojichao的关注。相信你也是对《盐铁论》有一定了解的,但我觉得你的理解和《盐铁论》所反映的当时情况有点出入,比如盐铁专营的问题等。在这我暂时不回答这问题,因为在之后的对辩中,我会充分展开分析。还望你能继续关注我的下文,谢谢
日期:2012-03-14 21:24:08
原文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日期:2012-03-14 21:33:42
批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汉武帝以来的老臣。还是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托孤大臣之一;当时的丞相田千秋只是挂个名而已,日常事务的处理都是由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的桑弘羊来总理。所以从桑弘羊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主政官员的御史大夫,其看问题的视角比儒生们实际多了,即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儒生们可以信口开河的大谈道德教化,因为他们不需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政务,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身陷繁杂公务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各级官员们就必须面对现实的利益纠葛,光靠道德说教根本不顶用,而且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才能息事宁人。而桑弘羊本人又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其理财能力之高超也是为当世所公认的,可谓帝国第一大管家。
日期:2012-03-14 22:06:54
由于匈奴反复不断的侵扰汉朝边境、甚至侵入内地,在汉武帝时代,先后进行了6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此外还建设了许多用于防备匈奴进攻的军事工程(长城、烽火台等)——但这些军事活动和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所以政府为了维持巨大的财政开支;而匈奴又不是时时刻刻都来进攻骚扰,一年也就来这么几次大规模骚扰——于是这些军事工程就显得有那么些鸡肋了,“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但又不能这些军事工程费钱就全下马了,还必须有巨大的财税收入来维持这笔开销——因此才会有大夫“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的说法,就是要用盐、铁、酒等的专营收入来弥补边关的巨大花费。最后,大夫得出的结论就是“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大夫在此也把话挑明了:你们要我把这些能赚钱的产业都不干了,那我拿什么来养活边关的将士啊,总不能让他们喝西北风吧?所以要断老子的财路,门都没有!
那么面对大夫所说的活生生、铁一般的事实,儒生们又是如何展开反击的呢?
日期:2012-03-15 19:02:49
原文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日期:2012-03-15 19:15:10
批:
首先,文学把祖师爷孔夫子的话抬了出来,“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客观的说,孔夫子的话还是很在理的。因为在那个物质供应紧张的年代,每个人能分配到的生活资料也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如果其中有人多占了一些,那势必有人损失了一些,而这些损失很有可能导致被侵占者生计艰难,甚至穷困潦倒。所以在那个生产力提升空间有限的年代,生产分配的公正性远重要于生产力的可增长性,“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生产力背景的。
日期:2012-03-15 19:58:03
那么世上真有那么好的事吗?
首先,从现存古籍(如《尚书》《竹书纪年》等)和各种考古发现(如甲骨文、青铜铭文和各考古遗址等)来看,从五帝到夏商周,为争权夺利而引起的杀戮就从没停止过,古人并不比今人多道德,甚至有时更野蛮血腥。其次,文学也歪曲了“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这句来自兵家的经典,但兵家讲这话其实是隐含着一个重要大前提的: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就必须先有足以压制、乃至击垮对手的强大实力做支撑;有了此等实力后才能利用这种威势来震慑对手,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反之,如果你本身没这种强势武力压制来做后盾的话,你的对手就不会把你的恫吓当回事,那你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一句空话,你的“仁政”最终会沦为“宋襄公之仁”之类的笑话。借用一句英国谚语来说明这两者的区别:如果狮子向人夸耀自己的强壮,那么他会赢得更多的敬畏;而肥猪向人夸耀自己的强壮,那只会让他沦为别人的美餐。所以在笔者看来,文学一厢情愿的“仁政”是根本不可行的,胡萝卜和大棒恩威并施、缺一不可的。
那么面对文学的非议,大夫做何反应?
日期:2012-03-15 20:57:07
原文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日期:2012-03-15 21:19:33
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