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1节

作者: 晋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3-13 19:34:00
  长久以来,普罗大众对近代以前的中国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纲纪和道德建设,而忽视经济和市场方面管理。这一认识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以来,对旧文化的批判: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扼杀了市场经济的活力、造成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人民困苦不堪。于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在近代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向西方学经济的大潮,不仅从理论上引进、更是在社会上展开大规模实践。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官督民办、洋行买办,到民国时民间资本领先一步、官僚资本后来居上,再到新中国前30年紧跟苏联搞全面计划经济、后30年主跟美国学全面市场经济;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研究探讨日本、德国、香港等地的经济模式是否有可借鉴性,能否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大物博、人口繁多的国家来造福于民。

  虽然我们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来学习海外各种“先进经济经验”,但学来学去,我们总会发现这些“先进经济经验”在中国总是水土不服:
  洋务运动的官督民办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可十几年下来,我们的北洋水师居然还不敌蕞尔小国的日本联合舰队,先建的汉阳钢铁厂也不如后起的日本八幡制铁所;民生也没多大改善,除去接官督商办中大发横财的红顶商人们,没几个平头百姓真正从洋务中受益;倒是以洋行买办为代表的西方经济霸权不断渗透中国,造成整个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全球食物链中,成为资本资本殖民地。

  日期:2012-03-13 19:36:39
  到了民国,民间资本在军阀混战的夹缝中艰难生长,但民间资本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好不容易挣得一席之地,并产生了像张謇、陈光甫、荣德生等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家;甚至中国商人借英美之需,以董事的身份进入上海租界的工部局中,有了对租界管理的发言权——一切似乎那么美好,中国似乎看到了西方“公民自治”模式在中国的生根发芽的希望;但历史似乎是和我们开了个玩笑,这脆弱的萌芽随后就在大革命的风暴中被无情的摧毁:先是共产党和起的工人运动,标志着劳工阶层和商人资本家的决裂;之后借江浙资本上台的蒋介石在坐稳了皇位后,也无情的收拾了民营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全面渗入市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民营资本被无情的排斥在市场舞台的中心外。

  日期:2012-03-13 19:43:31
  49年后,新中国不仅在政治上对苏一边倒,在经济上也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对这模式进行调整、并产生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模式创新,但总体而言我们还是按“一切以计划为纲”的理念下进行各项操作。这个模式在早期确实帮助中国摆脱了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并为我们工业化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之而来其单一僵化的弊端就暴露了——在一次五年计划制定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在计划钢产量的时候一定不能有遗漏,甚至要把妇女做发卡的钢材用量也计算在内——虽然这也说明了我们领导人工作之认真和细致,但更反映出计划经济之僵化:一个国家层面的计划会议,居然要管到发卡这种鸡零狗碎的事,这不能不说是计划经济的悲哀!

  日期:2012-03-13 19:57:32
  于是,这种僵化的局面必须被打破,而“市场经济”无疑是一贴针对性很好的特效药,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确实起到了盘活经济、丰富民生的作用,那种物资紧缺的局面再也没有了,只要有钱、没什么买不到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当我们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时,其弊端也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从物资紧缺转变为生产过剩、从平均分配转变为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从凭票供应转变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从四平八稳到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且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资本体系的动荡加剧了国内各种矛盾对立、并不断激化。

  时至今日,我们在此不得不发问:中国到底怎么啦?中国应该、而且还能学谁?为什么我们也借鉴了西方不少,引进了许多舶来品;但这些“先进制度”却始终难以在中国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往往是播下龙种、长出跳蚤,水土不服?难道我们这个民族就真的只擅长搞道德伦理规范,而拙于经济市场管理?
  日期:2012-03-13 20:26:00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改革没有经验可循,就是要摸着石子过河,在黑暗中摸索和前进。正是在这一指导细想下,我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走到了今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工作成就。但回头一看,我们所摸索的“石头”更多的是来自西方的理论和经验,而鲜有中国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先人在这方面都做过些什么、取得过哪些成就和教训、并给我们留下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经济史学界的莫大悲哀!一个连自己从哪里来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能搞清楚未来要往哪里去呢?

  好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经济史;其中以黄仁宇先生为代表的众多先驱,在中国经济史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我辈高山仰止。但美中不足的是,受限于史料的完整性,我们的现有研究往往只能上推到宋明所在的中古时期,而唐以前的研究很少有被提及——这相比于西方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等的经济史,我们实在相形见绌。

  日期:2012-03-13 20:43:35
  那么我们真的只能追溯至唐宋所在的中古时期吗,就不能再提前点吗?再之前就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我们借鉴吗?
  其实非也!中国自西周以来就有建立了完备的历史档案体系;尤其是两汉以来,官方修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其体系之完备和准确、世界罕有!在这浩如烟好的史料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成书于西汉、记录了一次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全部议事过程的会议记录——《盐铁论》。虽然此书中并无现在通用的经济学术语和概念,而且通篇的主要议题也不限于经济,还有许多政治、道德、民风、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总体而言、还是可以肯定的说,《盐铁论》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而详实的政治经济工作会议记录,作为政治经济史研究素材的价值之大、超乎一般想象!《盐铁论》的存世,可以充分填补中国上古经济史的缺失,让我们有幸一睹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分配;尤其是书中详尽的经济问题探讨,更是在我国历代积攒史料中所罕见,其历史意义着实非同一般的!

  日期:2012-03-13 21:44:2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