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残局——中国式王朝的崩溃路径》
第51节作者:
麻辣摇滚 日期:2012-07-10 17:30:39
干掉魏忠贤,大明江山似乎稳固了不少。此后,长达一年多的政治清算风潮被崇祯整得风生水起。
已被罢官回家的崔呈秀又被热炒。一个传说在朝廷上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先帝刚死,众大臣进宫哭祭,魏忠贤单独召见崔呈秀,两人关起门来嘀嘀咕咕半天。魏忠贤力劝崔呈秀造反。就因为崔呈秀态度不坚决,魏忠贤才把他抛出来当替死鬼。十一月初九,魏忠贤上吊身亡仅三天,户部员外郎王守履上奏折揭发崔呈秀之种种可杀罪状。随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紧急行动起来,在崇祯的眼神示意下,大明国家机器成了爱国者导弹,精确而不容置疑地砸向崔呈秀。
当然,客氏也没有逃过爱国者导弹的追击。六天后,客氏被押回宫内浣衣局隔离审查。审查结果是触目惊心的:除生活作风问题外,客氏还犯有叛逆罪,她采用不正当手段令八名宫女在短时间内怀孕,试图抢在先帝过世之前生出一个男婴来,然后来个吕不韦的故事之明朝版,使大明江山不知不觉间变了色而众人却浑然不觉……
客氏很快恶有恶报。明史载:(客氏)招供后,立时被笞死,其子侯国兴逮入锦衣卫诏狱。几天后,侯国兴也被处死了。
毫无疑问,崇祯的雷霆手段显示了一个血气方刚青年人的决绝。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崇祯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他一本书在最关键的时候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本书叫《三朝要典》。
《三朝要典》是魏忠贤的作品,以魏氏眼光点评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发生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曾经在这三案中受到非议的人被魏忠贤一一表扬,结果这些人多投奔魏忠贤门下。相反地,当年主持审查三案的高官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被深刻打击。
现在,魏忠贤已死,按照崇祯的雷霆手段,拨乱反正的工作那是势在必行,但是要命的是《三朝要典》的身份有点特殊。他虽然是魏忠贤的作品,可是由于先帝在上面写了个序,是为“御制序”。如何对待先帝“钦定”的这部著作,崇祯颇有投鼠忌器的感觉。整个大明王朝一时间人人忌谈《三朝要典》,人人心头都有一层窗户纸。
1628年,也就是崇祯元年,三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别如纶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他说崔呈秀已经被定罪抄家,他的一篇疏文还赫然列在要典篇目上,这不与皇上的圣意相违背吗?改!这《三朝要典》是非改不可。
崇祯不置可否。一个月之后,翰林院的侍讲倪元璐又上疏死谏,说《三朝要典》是魏忠贤借史杀人的产物。从整体上而言是一本毒书,完全没有修改价值,如若修改,反而让世人误以为皇上在部分肯定魏忠贤,适得其反。所以他的意思是在全国范围内销毁此书,然后由翰林院重写一本《天启实录》,以正视听。
五月初五,崇祯终于决定销毁《三朝要典》。当《三朝要典》在火盆里熊熊燃烧之时,整个大明王朝哭声震天——一个时代就这样在火光中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又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火光过后,崇祯雷厉风行,先后拿下了杨维垣和霍维华。但是,让崇祯感到奇怪的是,抓了杨维垣和霍维华后,朝廷反而静悄悄。他所期待的百官们争先恐后揭发魏党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崇祯找来内阁辅臣韩爌、钱龙锡、李标还有吏部尚书王永光等人,要他们搞个大名单出来。
魏党大名单。
几天后,大名单终于出来了。
崇祯偏头痛的老毛病也发作了。一连三天,他没有上朝。他觉得没有上朝的必要了。
满朝的文武大臣,非魏党成员的竟寥寥无几!
史载,这次由阁臣和刑部尚书乔允升共同参与的揪查魏党活动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
被查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宁国公魏良卿、锦衣卫都指挥使侯国兴、五任工部尚书吴淳夫、徐大化、薛凤翔、孙杰、杨梦衮;三任兵部尚书田吉、崔呈秀、霍维华;两任户部尚书郭允厚、张我续;两任吏部尚书周应秋、王绍徽以及刑部尚书薛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