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晚唐遗事》
第11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是当年哥舒翰创建的一支精锐人马,用来抵御吐蕃攻击黄河九曲。等到安史之乱爆发,神策军一分为二:一部留守青海湾,一部东进平叛。在吐蕃的攻势下,留守的那些人马最终没有能逃脱覆灭的命运;而东来的一千多人就驻扎在陕州。天子用阉人鱼朝恩取代原来的将领,来指挥他们。在这样一支久经边疆风霜的精锐之师面前,长安来的北衙六军真是越发显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惊魂未定的天子眼前一亮,很快被迷住了。吐蕃退兵后,李豫就是在这支劲旅的护卫下,重返长安的。

  平定安史之乱,主要依靠朔方军。但是,安禄山的叛乱给长安天子的刺激太强烈了,使他们不再真心实意地相信任何藩镇,包括朔方军。天子把神策军改造成为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强大力量,让它取代旧的北衙六军,成为新的北军。正如韩愈在《永贞行》里所说的“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 这种特殊地位,使神策军凌驾于包括朔方军在内的天下各路大军之上。后来的历史,就是一部朔方军不断被削弱、神策军不断强化的历史。长安天子给了神策军优越的地位;给了它的将士们丰厚的衣粮赏赐;神策军将领们也有着更为远大的政治前途。这些优厚的待遇吸引着长安西、北诸军。他们纷纷上书要求改隶神策军。仅仅数年后,鱼朝恩的神策军已经坐拥十五万之众,控制着长安城和长安周围的八百里秦川。

  倒行逆施的程元振已经垮台了。现在,鱼朝恩才是第一号阉人,他手中的神策军战力远超高力士、李辅国和程元振曾经统帅过的北衙六军。所以,他也比几位前辈更嚣张,欺凌宰相,威慑王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下之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平时,鱼朝恩入宫,总是带着一百多名精心挑选的壮士,前呼后拥。率领这支卫队的,是我们的一个老熟人:周皓。在青枫林里与我邂逅后,他几经辗转,投奔了鱼朝恩麾下的神策军,现在已经是一名射生将了。

  鱼朝恩的养子鱼令徽才十四五岁,刚开始到内殿当值。天子就破格赐给他一身六品官员穿着的绿衣。有一日,鱼令徽跑去找养父告状,说他官品太低,被人欺负。第二天,鱼朝恩大摇大摆地走进大明宫。见到天子后,他直截了当地要李豫赐一身紫衣给养子。那可是一二品大官才能用的服色。天子还在犹豫,鱼朝恩已经让人将紫衣金带捧上来。鱼令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跪下谢恩了。李豫若无其事地说:“你的儿子穿紫衣、系金带,也很不错嘛。”

  天子的面庞上春风荡漾,一点看不出生气的样子。可他的笑容,连我都有一点害怕。
  那年的春天,长安又出了一件奇事。无数只白蝴蝶突然从鱼朝恩的府邸里飞出来,铺天盖地,仿佛一股白色的旋风般,冲上天空,蔚为壮观。目睹这一景象的长安人目瞪口呆,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如此多的白蝴蝶究竟从何处来,要飞往何处去。
  后来,从鱼府透出消息。原来,李辅国当年有一个很宠爱的嬖奴,名叫慕容宫。他见一哭一笑的两个玉辟邪被砸得粉碎,觉得很可惜,就偷偷留下了一些碎屑,没有全丢进茅厕。不知怎么地,这事被鱼朝恩知道了,竟然花了三十万钱,将那点玉辟邪的残骸买了下来。那天,这些散发着古怪香气的玉屑突然化为亿万白蝴蝶,飞离了鱼府——是吉,还是凶,谁也不知道。(1)

  可鱼朝恩满不在乎,甚至还大摇大摆地跑到国子监去,给读书人讲解了一通《易经》。
  只是这本据说可以推测命运的神秘经典,看来没有能帮鱼朝恩预见自家的吉凶。
  转眼,又到“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日子,天子置酒设宴,与大臣共度寒食节。宴会结束后,李豫吩咐鱼朝恩留下来,说有点事要谈一谈。直到“日暮汉宫传蜡烛”的时分,这个权阉也没有从宫里出来……后来,宫里的人说,鱼朝恩坐着小车来到偏殿,拖着肥硕的身躯走上玉阶,就看见李豫冷着脸站在大殿上,没有了平日的温煦。鱼朝恩心里微沉,觉得气氛有些不对,正要开口,天子已经发话了,指责他图谋不轨。鱼朝恩表情一僵,不过很快就恢复平日的张狂,反正自己带来的一百名壮士就站在身后,还怕手无缚鸡之力的李豫?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身后突然伸出几双有力的手,牢牢地将他攥住,摁倒在地,鱼朝恩挣扎着回过头一看,竟然是自己最信赖的周皓。他这才明白大限将至,顿时萎顿得象经霜的枯叶。

  鱼朝恩的死讯被小心翼翼地隐瞒了几日。李豫先是下诏夺去了他的军权,同时又装模作样地增加了他的封地,仿佛这个权阉还活着似的。接着,宫里才传出消息,说鱼朝恩知道失去军权后,郁郁寡欢,上吊自尽。尸体送回府邸时,李豫还赐钱六百万,作安葬费。这一切,都是为了安抚被鱼朝恩控制多年的神策军。六百万钱来办一场葬礼,真的非常奢华。换成买永平坊安氏旧宅这样占地三亩的凶宅,这些钱足足可以买一百五十座。望着漫天纸钱,人们才想起几日前的亿万白蝴蝶,已为鱼朝恩提前举行了一场葬礼。

  做完这些事后,李豫也驾崩了。帝位传给了儿子李适(唐德宗)。新天子没有把从鱼朝恩手里夺来的神策军再次交给阉人,而是托付给了大臣白志贞。
  与阴鸷的父亲李豫相比,李适刚即位时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他先是免除四方贡献和天下榷酒之税;又将数百名宫女和三百多梨园乐工放出宫廷,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宫中饲养的虎豹鸡犬放生了;就连海外进献的四十二头驯象也被放归荆山南麓……人们都在说,大唐是不是又要迎来一位英明帝王和一段繁华盛世?可是,我们这一行中最负盛名的大师桑道茂却断言:“不出三年,厄运将要降临长安。西北方向的小城奉天隐约有王气,应该将城墙修得高些,好作王者流亡时的居处。”

  事情不幸被言中。
  一片颂扬声中,李适有些飘飘然,想要将一举将割据河北的安史余孽一举扫荡,恢复盛唐时的局面。可他准备好了么?没有。贸然动手,激怒了跋扈的河北三大藩镇。他们联手同样桀骜不驯的平卢和淮西,公然叛变,四个称王,一个称帝。怒火中烧的李适立刻发兵东征。天下再一次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为了支付庞大的开支,朝廷开始征收重税,闹得民怨沸腾。

  那年冬天,一群来自西北泾原的士卒顶着冷雨东进,赶赴战场,正好路过长安。听说朝廷没有任何犒劳后,他们哗变了。将士们杀死了前来传旨的宦官,踩着尸体杀进了京城。等李适知道消息,乱兵已在丹凤门外结阵,要强攻大明宫了。百姓冷漠地围观,看看乱兵如何推翻这个加征他们沉重赋税、加派他们繁重徭役的朝廷。
  李适惊惶万分地发现,本该拱卫他的神策军杳无踪影。为了贪污饷银,白志贞对减员一概隐瞒不报。剩下的士卒也有很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市井商贾。他们靠贿赂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军籍,领着军饷,人却还在东西两市的商肆里忙着做生意。只有一百多个阉人手执刀剑,簇拥着伤心的天子,逃出了大明宫。后宫中的诸王、公主什有七八来不及跟从天子出逃。七十七人惨死屠刀下。有个大臣在乱兵的拥戴下称帝,加上东方五个叛乱的藩镇首领,正好是四王二帝。所以,这场叛乱就叫“四王二帝”之乱。

  真正的皇帝则逃进了奉天城。伤透了心的李适在流亡的黑夜里痛定思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