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大唐寻花问柳的文人骚客们》
第43节

作者: __花无心_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8 00:26:40

  素有“曲江风度”的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一轮明月,那温柔的光芒照耀在朝堂,乃至后世,滋养着一种相思。
  他是幸运的,赶上了古代中国最鼎盛的时代,位居人臣,实现了自己的终极梦想。那时候,宰相之职乃是代表天子治理国家,一言一行对于国家的安危兴亡举足轻重。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启用了几位名载青史的贤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
  以岭南寒门布衣通过科举考试,并以直道而至宰相的张九龄不仅有管乐之志,也有君子之德,内外兼修,在被贬时没有大悲大痛,“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贵为丞相时没有李白式的豪放抒发:“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他匆匆忙忙的脚步奔走在朝野,就象关山的月,将心灵放飞在无于伦比的高度,倍尝仕途尽头高处不胜寒、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况味,没有时间驻足观看身边的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也没有时间流连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与惬意的一刻,唯有记忆里的曲江水依然在流淌,带着难言的乡思,藏在内心深处。但他甘之如饴,为国,为民,也为自己的梦想。

  向来为官清正的他举贤任能,一心辅佐玄宗实现“开元之治”。身为岭南第一宰相,又怎能不惦记家乡人民的疾苦?当广东受灾,民不寥生,却还要途经千里解粮上京的时候,身在长安的他万分焦虑,即使在与玄宗对弈的时候,也没有放下这一切,每走一步棋子,都随口念着:“将将将,广东不解粮。”,专心下棋的玄宗想也没想,也跟着念:“将将将,广东不解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九龄急忙俯身奏道:“谢主皇恩!”
  皇帝的“金口玉言”岂能收回?大梦初醒的玄宗悔得直拍大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广东都被免除赋税,少了解粮上京之苦。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尽管免除赋税在封建社会不大现实,但我们从此可以看出关注民生利益、轻徭薄赋的张九龄为了黎民百姓而不惜蒙骗皇上的一番良苦用心。
  在为相期间,张九龄忠于职守,不避利害,敢于谏诤,“直如王陵憨,非如宁武愚”,甚至不惜开罪自己的顶头上司玄宗。如在用人方面,他认为选官应唯才是举,不循资历,当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杀突厥有功,玄宗想要提拔为侍中的时候,便愤然出列,上奏道:“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力劝天子不可用官位作为赏功之物。

  李隆基颇然大怒:“乃事皆由卿言乎?”
  “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敢不言!”
  拥有如此胆识和勇气,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并命宫中官奴来游说张九龄的时候,他竟大声斥退,并面奏玄宗:“陛下事臣事也,臣敢不尽心言之?”的态度了。正因如此,张九龄获得了“开元之世以清贞宰相者”的美誉,从而“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清人邱浚曾题诗赞曰:“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受其影响,尔后各朝代,果真有不少岭南人士在朝廷当大官,诸如宋朝的余靖、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康有为等等。

  ---待续---
日期:2012-07-06 21:41:11

  张九龄为唐玄宗李隆基做宰相的时候,正是开元盛世,那时候的李隆基是个明君,但杨贵妃入宫后,渐渐变为怠于政事的昏君,整日沉醉于无边的奢华与享乐之中。
  开元二十二年,张守珪派安禄山讨伐契丹,大败。张守珪盛怒之下,用绳子把小安子捆了送到京城,请求唐玄宗砍他的头治罪。谁知,年迈的李隆基却动了恻隐之心,竟然饶了他一命。
  初见安禄山,张九龄便敏锐地觉察到他有逆反之心,急忙上奏天子,建议早除祸患:“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没想到,被“胡旋舞”弄得眼花缭乱昏昏欲睡的皇帝大笑,说:“当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随后放安禄山归籓。
  走了一个安禄山,一个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奸臣李林甫又粉墨登场了。
  李林甫,一个有着柔和可亲的面孔、最擅长迎合主子心意的小人,一个不学无术、将“伏腊”读成了“伏猎”而闹了一个大笑话的人,一个工于权术、“口有蜜、腹有剑”的奸臣,他仗着李唐王室贵族后裔、唐高祖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的特殊身份,收受嫔妃宫女的贿赂,四下打探消息,曲意逢迎,极尽谄媚之能事,深受唐玄宗宠幸。大约是嫉恨读书人的原因吧,有一次他主持选拔人才的时候,竟然一个都没有录取,还一本正经地禀告“野无遗贤”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小人现身,厄运便如幽灵一般徘徊在张九龄的周围。在一天早朝的时候,李林甫趁着玄宗高兴,极力推荐牛仙客参知政事。牛仙客是谁?他是李林甫的党徒,是心理阴暗的势利小人,他怎么能进入决策层的核心呢?张九龄愤然出列,据理力争。书生气十足的他只顾滔滔不绝地阐述,义愤填膺地抨击,疾言厉色地辩驳,却不曾看到高高在上的唐玄宗脸上早已阴云密布。
  皇帝断然制止了他的启奏,厉声斥责:“难道你要指责朕昏庸无能,不知人善任么?难道只有你张九龄是君子,别人都是小人么?”
  唉!一代文宗啊!你可知道,厄运都在于太关注自己的人格和价值了。你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意与污秽浊流为伍,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过于注重“舍生取义”,而轻易击倒自己的理由又都是那么冠冕堂皇。你张九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你还能在天子脚下当官么?
  这时候的唐王朝已经是李林甫等小人当道的天下,他们绞尽脑汁,竭力争夺一个年老体衰的皇帝的信任。当唐玄宗借故欲废旧太子、立宠妃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时,为人刚直的张九龄再次摇头,坚称不可,并引经据典地将隋文帝错废太子、终致失国的典故拿出来,气得玄宗直瞪眼。

  一旁的李林甫不失时机地发话了,这是皇上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呢?此语正中玄宗下怀。不久,武惠妃又暗地里派牛贵儿来游说张九龄,有废必有立,你张九龄如果能帮一把,就可以长久地做宰相,否则,后果自负。张九龄毫不犹豫地严词叱退,及时据理力争,最终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也让武惠妃和李林甫的的心中有了嫉恨,不时在玄宗面前讲其坏话,尤其是李林甫本来就不学无术,对张九龄的学问非常忌惮,这下更是变本加厉。

  面对李林甫左右刁难,张九龄恼怒不已,挥笔写了一首《归燕诗》送给他: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诗人托讽禽鸟,隐寓自己出身微贱,只是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更无心争权夺利,你李大人不必猜忌、中伤我,我就要退隐了。只是,这肺腑之言对不学无术的李林甫来说,完全是明珠暗投呀。
  小人当道,张九龄这个宰相越来越难做,远远没有魏征那般幸运。尽管他的固执与认真为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之功,然而做官不仅要讲权谋,更需要细研为官之道,这一点他与北宋高俅有着天壤之别。高俅虽然在苏学士面前攀凤附雅,边说边比划,说他的那个“俅”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逑”,但这一点与他精湛的球技没有任何关系,他在同样酷爱踢球的赵佶面前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到了极致。赵佶当上皇帝后,很快就提拔了他,并对反对的大臣说,小高球踢得好就行,官不会当又有什么关系,年轻人,可以学嘛!这样高俅不但扫荡了仕途异己,就连年少时街头一道逛荡滋事的一群市井无奈,也被他的棍棒撵得远远的,从此尔等草民与本官不得往来。如此这番,洗却了前尘,成就了真身,官道上可谓四平八稳,春风一路。高俅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啊!

  为人正直的张九龄不暗此道,他依旧是从前的那个张九龄,爱这个国家,也爱这个天子,即使他现在有目无珠,只喜欢会奉承的小人。而李林甫恰好相反。他在宫里大布情报网,时时刻刻刺探皇帝的心意,处处迎合,让唐玄宗彻底沧陷在自己的甜言蜜语中。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