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12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外黄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彊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馀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这是项羽好不容易正确地听了一次话。也许项羽的智力水平也就跟十三岁的小朋友差不多,物以类聚,所以才会听他的话吧。
  不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是会吃到甜头的。
  日期:2012-06-03 20:47:15

  但是,势如破竹的表象之下,是项羽的士兵们越来越疲惫的心和越来越空的肚子。
  刘邦在这时请陆贾去游说项羽,希望把太公放回来——此处即可见刘邦在自己没有生命之忧时还是能腾出空来思念一下父母妻儿的——但项羽不听。刘邦再派侯公去说,项羽终于听了,答应和刘邦定下盟约,划定了楚河汉界,项羽就把太公、刘媪、吕雉,当然还有审食其……给放回去了。
  这时候,刘老四也心生倦怠,五十多岁的人了,想安度晚年了,于是想往西走,回家去。张良、陈平跳出来了——为什么是张良和陈平?为什么不是萧何或韩信?因为萧何是一正常人,韩信是一匹夫,而只有张良和陈平有这个气魄。
  张、陈劝刘邦说:【“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刘邦一听,有理,遂不走了。邦哥就是这点好,跟着他干活,只要自己主意是对的,就不怕不被采纳,更不用怕被烹了煮了。反观韩生在项羽处的遭遇可知。

  汉高帝五年,刘邦追逐项羽到阳夏【注:“夏”音贾。】南,与韩信、彭越约定搞个大会师,再击楚军。然而到了固陵那俩老兄还不出现,楚军又把刘邦的队伍打了个屁滚尿流。不好意思,刘邦再次丢了节操,很没面子地【复入壁,深堑而自守。】然后苦着脸去问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
  高中时搞课文角色表演,有位同学扮刘邦扮得惟妙惟肖,至今记忆最深刻的是两句话——“君安与项伯有故?”以及“为之奈何?”
  刘邦一般都是不拿主意也拿不出主意的主儿,他的唯一特长只是选择主意。所以“为之奈何”变成了他的口头禅。
  张良说,那是大哥你没给人诸侯分地皮呀,而且现在地价忒贵,你也就不要吝啬,多分点给他们,他们也就多卖点力撒。
  刘邦拍案,有理!立刻派人去跟韩信、彭越说。这两人一听有好处,还不就屁颠屁颠地跑来了。
  此外,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背叛了项羽,屠城而过,带着九江的兵马,跟上了刘贾、彭越的队伍。
  所有人都汇集到了一个地方。汉高帝五年,风云的中心。

  这个地方名叫垓下。
  =======第一卷 第四章 完=========
  日期:2012-06-06 22:05:36
  ==========第一卷 第五章===============
  第五章 项羽之死,或者,请称它“霸王别姬”
  很多年了,阿杳离开初中时那种任性妄为的状态已经很多年了,从高中直到现在,阿杳学会了用怀疑的观点、怀疑的精神去怀疑一切,然后不敢举步,认定了三尺之外,必有阴谋。
  而每到这种阴谋论快要把阿杳给逼疯的时候,阿杳就会去看《项羽本纪》。
  也许你会说,你脑子生锈了吧,《项羽本纪》那么悲,那么惨,你高中没背够吗!
  是的,阿杳的苦逼高中,确实背过《项羽之死》全文……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阿杳总是能从太史公自信满满的笔法中,找到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即使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大超人,但是在太史公的笔下,英雄永远都不会死,他们成功了就是奥德修斯,失败了就是奥赛罗。
  垓下。
  项羽走出营帐,望见的是汉军层层叠叠的包围圈。而他的楚军,已然是兵少食尽。怎么办?
  他不知道。
  夜深了,楚歌四起。就像是这段宏伟史诗的片尾曲,虞姬慢慢地、安静地走了过来。
  据说虞姬是项羽行军途中抢来的,有才学有胆识,【常幸从】。不管这两口子感情如何,总之史书上没见到对项羽其他妻妾的记载,而且也没有记载项羽的儿子——

  这一年,他才三十岁。
  楚歌声中,他惊起:【“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英雄被困,他已连楚的境况都无法得知,被刘邦这一闹就闹得心疼了。难道汉军已经打下了楚国?他再也睡不着,起来在帐中饮酒。
  司马迁是用诗的笔触来写这一段的——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我有那么一位美人,她常常与我相伴相随;我有那么一匹骏马,它常常与我同行同止。——英雄末路,怀旧情伤一至于此!
  项羽唱起慷慨之歌,歌的内容,还是自恋和伤时,但这并不能磨灭此刻悲剧的光晕。
  还有那么一首歌,也曾被称作“慷慨”,那就是《战国策》记载的荆轲在易水边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途都是一去不返的绝望,虽则项羽直到此时还在怨念天命,但英雄再怨念也到底是英雄。
  虞姬跟着他唱。幽幽地,凄凄地。左右随从都哭了,哭到抬不起头来。
  试问此情此景,比之当初诸侯来朝,“莫敢仰视”又何如?!

  他唱不下去了,他听不下去了,他受不了了。项羽还是那个项羽,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知轻重、狂妄自大,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孤注一掷了。他走出去,骑上马,带上八百多人,直接在夜色之下冲出包围圈,奔向淮水。天亮了,汉军才发现,派出灌婴带五千人去追。
  ——五千对八百,再想想当初的五十六万对三万,项羽始终是这样自信自大,但却任谁也抢不走他身上的光芒。
  当赶到淮水渡河时,能跟着他的,已经只有一百多人了。
  他一路奔驰、奔驰……到了阴陵,迷路了。
  问一个农夫,农夫懒懒地抬起眼,瞥他一下,手一指,“左边。”

  【左,乃陷大泽中。】
  很多人,相信偶然因素决定历史进程,哀叹项羽为什么会碰到这样一个骗人的农夫。至少,如果他碰到的是阿杳,那阿杳一定不会让他往左走的。但是,这是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项羽早就失去民心了。跟着他的,只有这一百多人,加上虞姬和乌骓马而已。
  他还有谁呢?他一无所有了。
  汉军追上来了!
  项羽几乎就如丧家之犬,再往东走!

  到了东城,回望身后,点点数,只有二十八人了。
  二十八人之后,是数千的汉军。
  他惨惨一笑,也许依旧不相信自己的命运会潦草至此,但他已经明白,天下抛弃了它的西楚霸王。
  他振臂一呼,仍然是那么狂傲的样子,曙光洒在他年轻而绝望的脸庞:“从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我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来没有输过,所以在天下称霸!但现在,却最终被困在了这个地方,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战斗的罪过!今天是非死不可的了,我愿为你们痛快地打一场,一定会胜三次,为你们突破包围,杀那个将,砍那个旗,让你们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战斗的罪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