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1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5-24 17:14:00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早上,我赶完了一篇连我自己都看不懂的论文,憋半天憋出来三千多字,心中万念俱灰。
  身后,还有四五篇论文和四五堂考试在等着我。
  所以我想,我得找点乐子。

  所以我爬上煮酒来看看贴。
  然后……我就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从小读西汉史,从来不敢自诩专家学者之类。只是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在学习中。这个帖子,也是我读史的一点心得,想与同仁一起分享,如是而已。作为煮酒上长期潜水的半新不旧人,自知完全不能望煮酒各位牛人之项背,绝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更绝不敢说自己什么都知道,只是一边写一边学习吧,然后,希望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点快乐而已。

  所以我的初衷只是希望获得一点快乐而已。
  所以,一起观赏,一起快乐,一起进步,岂不是好?
  以下是初步的粗略的卷目,每一卷下会按人物细排章节。以后必然在大家的批评指正之下还会做各种修订:
  序:用司马迁来写读《汉书》札记的序
  一 高帝朝(包括高后):胜利者总有一套哲学;太聪明的女人没人要

  二 文帝朝:翩翩君子,温润如玉
  三 景帝朝:最聪明的人最不像聪明人
  四 武帝朝:不知道怎么给这么复杂的时代定一个标题……
  五 昭帝朝:小朋友毕竟是小朋友
  六 宣帝朝:深藏不露的好男人!!!

  七 元帝朝:必须承认这个皇帝是靠一个女人才出名的
  八 成帝朝:必须承认这个皇帝是靠N个女人和N个与女人有关的典故才出名的
  九 哀帝、平帝朝:孩纸,这都不是你的错
  看了目录以后……想看《史记》《汉书》全文翻译的童鞋可以离去了。想看宫廷野史(我知道目录写得很像野史……人家会改的嘛!)的童鞋也可以离去了。希望在几个月内读懂西汉史的童鞋也可以离去了。逃生门就在屏幕右上方的小红叉~
  我会尽量写得轻松无压力,以《汉书》为主,《史记》是补充(关于此条,理由会在序中出现)。不会很学术,但是我承诺,每一典必有据。
  还是想说,这是和大家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个连载是我读《汉书》文本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下手轻一点……我还年轻……
  谢谢!

  鞠躬,退场,下一贴见!
  日期:2012-05-24 17:47:44
  序:用司马迁来写读《汉书》札记的序
  为什么明明是讲《汉书》,却要先从司马迁说起呢?
  这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故事。
  我从小就不喜欢司马迁。

  因为表扬他的人太多了。
  如果他和我一个班,他一定是我最讨厌的那种人。
  牛皮哄哄,以为自己什么都对;因为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对,所以就什么都敢说;因为什么都敢说,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因为大家都喜欢他,所以我不喜欢他。
  往后,我的这个缺点还会发扬光大——阿杳往往不喜欢大家都喜欢的人。

  ——但是!
  ——那是建立在我没读过《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的基础之上的!
  这两篇文章,其实是延续了司马迁一直以来的风格,并且是司马迁最大的两个特色风格——1,感情澎湃,爱自夸,爱捧人,爱拍砖。2,把历史写得像小说。
  《太史公自序》是用来装可怜的。——也可能不是装,这个不好说,毕竟历史上比司马迁还惨的人多了去了。但有一点他没有刻意却流露得一泻千里——大气。从颛顼说起(虽然司马迁给上古诸神排的位次极其混乱不可靠),从高处起飞,然后一直下降降降,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绝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报任安书》是用来发泄的。当时任安也快不行了,司马迁想到任安过去写给他的信他还没回,于是写这封回信——其实全是写给司马迁自己看的。任安一个快死的人才不想搭理他那些怪里怪气的想法呢。司马迁就在这封写给将死好友的信里“舒愤懑”,完全没有顾及到任安的处境……
  从这两篇文章里,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司马迁这一生最大的特点——不懂政治。

  《史记》里充满了英雄和小人的决斗,奥赛罗式的悲剧。在汉朝一代,司马迁花最大笔墨去写的,他最喜欢的人,他写得最好的人,是三个——贾谊、汲黯、李广。
  知道为什么司马迁喜欢这三个人吗?
  因为他们和司马迁一样,都不懂政治。
  不懂政治的人最可爱。
  我常常想,司马迁凭着他那一股傻气认定了李陵假投降,又凭着一股牛气跟主子吵架,然后——是凭着一股什么气竟然受了宫刑活下来呢?以至于两千年后给我们的高考作文提供了一个屡试不爽的素材。
  其实,如果要写读后感之类,《史记》比《汉书》好写多了。因为《史记》就像好莱坞大片,充满了英雄情结,总觉得天下人的日子都过得像一部史诗。而《汉书》从语言上说,晦涩;从内容上说。朴实;从思想上说——呃,没有思想。

  但是班固此人比司马迁要来得深沉得多。司马迁那种关键时刻会犯二的普通文艺青年,他的骨肉皮是大家一眼就能看穿的;班固则不然。班固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玄妙的想法。我想,古人喝着酒读《汉书》,莫非是因为只有喝醉了才能看懂?——就像阿杳喝醉了才能动笔写哲学论文一样……
  以《汉书》为此札记的基础而不采用《史记》的原因如下:
  1,如前所述,我讨厌司马迁。
  2,《史记》毕竟没把西汉史写完,如果这个札记写到武帝中晚期就进行不下去了那阿杳会很尴尬的。
  3,《汉书》比《史记》更历史那么一点点——司马迁的小说家风格有时会误导人的,就好像你看了《淮南子》以后就会忘记刘安曾经造过反一样。
  4,我家《汉书》长得更好看。
  西汉是一个奇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着微妙的政治、残忍的政治、欢乐的政治、嚣张的政治……请原谅我从政治角度去解读它,因为在《汉书》文本里,总是无处不见政治那个毛茸茸的影子。

  司马迁不懂政治,班固稍微懂一点,所以《史记》和《汉书》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又鉴于阿杳属于不太懂政治的类型,所以这篇札记如果太浅薄,还请诸君勿怪。
  帕斯卡说,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后来何在伟又说,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我在磨炼苦逼的马基雅维利论文的时候,就深深相信,不论这些政治家们怎么鼓噪宣讲,人性里最美好的部分始终是存在的,那光辉也许只是一分一寸,但依旧在世事阴影的背后用力挥舞着它的小翅膀,给这个烘炉般的世界扇点凉风。
  我觉得,班固也是相信这一点的。
  所以他的文字里,总是会不经意流露出人世的温存与眷恋。
  那是在政治背后的又一重漂亮的影子。

  谢谢!
  鞠躬!
  下一贴见!
  日期:2012-05-25 13:15:20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卷 高帝朝
  第一章 刘邦 
  第一节 发迹之前,总有神迹
  每一个王朝的发家史,都是一部带血的《神谱》。《神谱》是障人耳目的,血才是真的。但是历代史家却总是要从《神谱》说起,好像只有和这些乱七八糟的神仙扯上关系我这本书才算有了政治保证。可惜,连司马迁也不例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