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顾问谈职场中的点滴》
第24节

作者: popobox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古话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个协作精神的精辟概括,而那句“人心齐,泰山移”就是协作力量的形象阐述。

  中国的神州飞船载人航天成功,表面上我们似乎只看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而实际上:从火箭点火的那一刹那开始,东到濒海的青岛,西到边陲喀什,从漂泊在三大洋上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到孤处异国的地面测量站,成百上千的雷达和各种跟踪测量装备几乎同时启动,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把一道道数据由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北京、酒泉、西安三个指控中心……

  航天英雄身后,有着无数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心血,凝结在了运载火箭20多万个零部件上,凝结在了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12万多个元器件上;凝结在了飞船系统那70多万条软件语句,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140万条重要软件语句,以及更多的常人所不知的地方……

  再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单独称王,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早就了帝王基业。
  试想:
  如果刘邦不用张良、韩信、萧何,怎们可能创建帝业?
  如果刘备不用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怎么可能三分天下?
  如果宋江没有梁山一百多位兄弟的辅佐怎么占据那八百里水泊?

  如果唐僧没有孙悟空一路的降妖伏魔,猪八戒、沙和尚的鞍前马后,怎么可能取得真经?
  作为全球最大的咨询、技术及外包服务公司之一的凯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保罗·赫密林对协作精神有着更深的理解:“现今的商业社会变化太快、太复杂,没有任何运营方式可以长期成功。即使有高度受训的员工、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环境,仍难赶上时代对创新和高效率的要求。协作是抓住企业成指数倍发展的力量,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商业规则、是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生存的关键”。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团队协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我们要学会发自内心的欣赏别人和接纳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相互欣赏和接纳是团结协作的基石。
  其次我们要学会理解和谅解他人。协作过程中难免发生分歧或误会。当与别人发生矛盾、意见有了分歧时,不但要学会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想,而且要从各个方面权衡利弊,缩小分歧,消除误会,在求同存异中继续密切协同作战。
  再次我们要学会与人分享。俗话说“挣钱容易分钱难”。

  开始奋斗时目标一致,往往会齐心协力,如果少有成功,可能就有争名夺利的情况发生。因此,如果我们希望继续发挥团队的力量,获得最终的成就,还必须学会与人分享,不能“贪天之功,化为己有 ”,否则,团队将分崩离析,所有的努力也将化为乌有。
  毛泽东主席说:“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记住吧朋友:一个拥有良好协作精神的职场人士,成功的几率,要比自己打拼的人高出很多很多倍。
  下一招和大家分享:《忠诚是成功的根本》
  日期:2008-2-22 8:41:25
  第三十八招--忠诚是成功的根本

  拆招: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企求的最理想的人才;他们的忠诚会让他们达到我们想像不到的高度。
  我原来所效力的公司,有一位台湾长官,大家都叫他刘博士。
  他谦逊,博学,经常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知识,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敬业与对公司的忠诚。
  刘博士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曾经在台湾一家著名芯片设计公司打工,后来,毕业后,进入那家公司担任最底层的IC设计工程师。
  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公司忠诚,对事业投入,一步一个脚印,一级一级的晋升,很多其他公司对他开出高薪,他都婉言谢绝了。

  他与公司同甘共苦的经历了十多个年头风风雨雨,在2007年,他以自己的能力、敬业精神和对公司的忠诚,成为这家台湾排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著名芯片设计公司的副总裁。
  忠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美德,岳飞的“精忠报国”,杨家将血洒“金沙滩”,关云长的“千里走单骑”,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忠臣良将被人们世世代代所传颂。
  当今社会,充斥着商业氛围,很多职场人士认为“老板付钱我干活,谁还讲什么忠诚不忠诚?”。
  跳槽似乎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有些人称自己为“跳槽一族”,一年换上好几个工作不足为奇。
  在职场中,缺乏忠诚度的人会通过频繁跳槽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跳槽不但对公司没什么好处,也会让我们自己受到伤害。

  变更工作本身对我们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力上就是一次大伤元气。
  一个履历上有频繁跳槽记录的人,往往会让未来的单位产生疑虑:在哪里都没有办法坚持住的人,可能问题就不是出在那些曾经的公司身上;而且,这个人空拍在我们的公司也不会坚持太久的时间;就算能力上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也不会录用这种人。
  从长远来看,一个心里总想着跳槽的员工,很难静下自己的心思做事情,无法对现有的工作尽心尽力。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跳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就可以投入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才干,贡献自己的能力,所以整天为找一份新工作忙碌,在现有的工作中不愿意付出。
  经常以这种“骑驴找马”的心态对待工作,信奉“领多少工资做多少事”的人,恰恰带来的是恶性循环,敬业精神逐步减少,浮躁和无法投入的工作状态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伴随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以后想投入的时候,他都无法从这种松散的习惯中自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