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凶猛——真正好看的极简货币史》
第4节

作者: 赖师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讲到这里,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而查士丁尼并没有稀释货币重复发行,所以按照常理推断,应该发生通货紧缩才对,但实际上却出现了通胀,这无疑是物资紧缺加上非法铸币的结果。一方面战争导致了劳动力数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降,物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查士丁尼疯了似的四处征讨,导致拜占庭帝国诸多邻邦受到牵连,一时间大量人口不得不被迫离开被战火烧毁的家园,这些难民有两个选择,一是往南逃,一部分难民逃到了北非,结果北非也在打仗,大部分人死于战乱,最后有一小部分人命大没有被杀死,越逃越远,到了东非大裂谷,最后还是全部死掉了;另一个选择是往东逃,这一部分难民冒险来到君士坦丁堡,他们迫切需要栖身之所,于是纷纷拿出自己手里全部的金银送给了当地户籍人口,借此换得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这一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了拜占庭帝国,自然带来了大量的金银,可是东哥特王国[2 东哥特王国(489年—553年),是日耳曼民族的东哥特人(Ostrogoths)所建立的国家。随着东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迁入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势力约在意大利半岛及附近地区。
  ]2以及北非那些地方的钱币在这里无法使用,于是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非法铸币的作坊,但却无法达到官方钱币的成色,结果一时间市面上流通起了两种钱币,一种是成色好的官方索里都斯,另一种是成色差的民间索里都斯,这让人们产生了恐慌,手里揣着官方金币的人都把金币偷偷藏了起来,于是可供流通的官方金币越来越少,成色差的假币横行,这让索里都斯一夜间出现了大幅贬值。

  随着通胀越来越严重,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一次,查士丁尼并没有像过去的统治者那样采取稀释货币的措施,而是通过加重赋税来增加收益。与此同时,由于版图的扩张使得帝国人口急剧增加,各种贸易也活跃起来,所以当查士丁尼想要通过加大税收来解决军费开支的时候,那些原本从事劳动生产的百姓纷纷放弃耕种生产,跑去做了商人,一时间造成大量田地荒芜。

  统治层在过去从未遇到过这种状况,即一方面对经济的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一方面在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缺乏统一而有效的行政程序,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即使意识到问题所在,凭这群权贵们的水平也铁定只有惊慌失措的份儿,惶恐之余,这群傻帽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贸易上税收,由此可见称这群人是傻帽并不为过。

  接下来是这段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当贸易税收大幅增加之后,小农经济自由散漫的特性便很快对经济产生了影响,站在商人的立场,同样的商品,一个月前卖1索里都斯,自己可以赚0.2索里都斯,可一个月后由于税负的突然暴增加上从未止步的通胀,就只能赚到0.05索里都斯了,这样一来,商人们将难以维持生计,因此主要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这就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没过过几天好日子的老百姓又再次陷入了经济恐慌中。

  货币是经济天枰的砝码,它总喜欢充当经济危机的马前卒,但同时亦常常扮演所谓“最后一根稻草”的角色。在沉重的赋税之下,商人们哄抬物价,相对的,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时候,来自东方的商人带着大量的货物到达地中海,他们中间比较聪明的家伙发现这个地方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如果用同样的商品,在这里能够交易到更多的金币,回去之后再将金币融解重新铸造,那将会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于是,这些家伙开始廉价(相对拜占庭本土物价)抛售各类商品,一时间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买卖双方都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这种贸易热潮很快就蔓延至君士坦丁堡,统治层研究之后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挽救了经济局面,并且那些来自东方的奢侈品亦令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权贵们纷纷掏腰包大量收购丝绸、瓷器、马尾琴等奢侈品,宫廷里一时间添了许多类似于蛐蛐罐儿的物件。

  印度人普遍不讲卫生,这从以下事件中就足以得到印证。公元541年,一艘由印度驶来的商船到达埃及(这里指古埃及),船上载满了各色新奇的货物,这些商人来自遥远的东方,他们听闻去过的人讲如果在君士坦丁堡做生意就可以赚到最多的钱,于是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此处,希望能顺利将最值钱的东西运到君士坦丁堡,可谁也不曾想到的是,这艘商船在运载了大量商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按照现在的研究,这群不速之客应该叫做鼠疫。它们在埃及攻城略地之后,一路向北,随着尼罗河开赴到地中海,最终到达君士坦丁堡,而拜占庭的权贵们还在殷勤期待着来自遥远东方的稀世珍宝,所谓乐极生悲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场瘟疫的杀伤力令人震惊,在瘟疫爆发一个月之后,君士坦丁堡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用来掩埋尸体了,查士丁尼下令将一些塔楼建筑上面的尖顶砸掉,然后把尸体扔进去,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塔楼也给填满了,后来无奈之下只能用船运到远海然后沉掉,结果由于海滩的尸体不断增加,竟然出现了大船被尸体搁浅的状况,现在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在瘟疫爆发后,查士丁尼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急救措施,例如开仓放粮,缩减教师以及公务员的工资等,但由于疫情太过严重,这些措施虽然正确,却仍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在疫情爆发后一年,死亡人数开始呈几何形式增长,因为拜占庭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疫情导致田地荒芜,造成了大面积的饥荒,这和统治层加重赋税造成的田地荒芜有着天壤之别,后者是带有幽默感的短期和局部性影响,前者则是真正的大范围荒芜,当下一个秋天来临时,全国几乎80%的耕地颗粒无收,如果这个时候东哥特王国(即意大利及克罗地亚一带)的残党前来复仇的话,那么拜占庭帝国只能坐等被灭,但要知道,病毒旅行是不需要签证的,因而敌人并未能够得逞,这恐怕是查士丁尼唯一感到欣慰的。

  钱没赚到,奢侈品也没等来,整个帝国却险些被摧毁,这让查士丁尼欲哭无泪。这场瘟疫过后,查士丁尼便皈依了上帝,直到他去世,当这位伟大的帝王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的老百姓纷纷表示庆贺,喜悦的丧钟让这具余温尚存的遗体曾经自以为是的伟大顿然坍缩。
  瘟疫的肆虐使拜占庭帝国滑向了衰亡的边缘,而在那些被查士丁尼耗尽国力勉强收复回来的疆土上,不同民族的人也开始纷纷闹起独立,瘟疫过去了,通胀和战乱又将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这个时候教会成了老百姓的唯一寄托,在拜占庭政权走向没落的同时,教会顺势崛起,欧洲正式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日期:2012-06-18 19:21:20
  3.以货币为矛,金融为盾,犹太人的崛起
  历史学家可以说谎,但历史不行。
  ——乔治·圣茨伯里
  史笔是埋葬真相的最卑劣且最有效的手段。汤因比认为一些历史学家被政治势力所控制,他们在政治博弈中以百科全书的姿态出现,为政客们所利用。而更多的历史学家则陷于自己的主观情结中难以自拔,从希罗多德与布洛克[4 马克·布洛克(1886年-1944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4的早期年鉴学派似乎更为严谨一些。
  移动时间的坐标,让我们重新回到公元750年。由于查士丁尼瘟疫导致拜占庭帝国开始衰落,而与此同时,在当初被查士丁尼所征服的东哥特王国的土地上,日耳曼民族的伦巴第人开始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并成功占领了这片区域,这是一个疯狂的民族,他们为了得到这块土地,在过去的一百八十三年里陆陆续续的不断发起进攻,这次终于达成心愿,将拜占庭势力彻底逐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