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33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2 08:40:09

  郗虑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曹公明辨邪正,但懂得在必要的时候不去得罪小人,合理使用小人。天底下最难缠的就是小人,最能坏事的也是小人,所以圣人告诫我们要亲君子,远小人,然而小人是能够轻易避开的吗?小人之所以为小人,轻易躲避不开也是小人的特色,天底下的正士正是因为此才屡屡败在小人手下的。小人只管利益,不管远近,甚至也不管利益,只想到处驱驰他那卑劣的心灵。

  小人可用于做非常之事,曹公是最善于使用手段技巧的人,罗织罪名杀孔融这样的事曹公不能自己去做,也不屑于自己去做,所以他只能让郗虑去做。
  郗虑本身早已与孔文举结下冤仇,他自然也乐于去做。
  孔文举是非常自大的人,他的自大与他的好友祢衡有得一比,他们当初不就曾互相吹捧,自比为“仲尼不死”和“颜回复生”吗?孔文举因自狂而自杀,他捎带着还送上了祢衡的性命,当年曹公所以不亲自下手杀死祢衡,只不过因为祢衡只是一个没有政治影响,政治势力的文人罢了。
  郗虑与孔文举的仇怨正与孔文举的狂妄自大有关。当年献帝曾有一次问孔融道:“鸿豫何所优长?”孔融竟不管郗虑当时在场,立刻答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孔融何止是政治上不够成熟?郗虑当即反唇相讥,指责孔融道:“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两个人就此开始互相揭短,直闹得如乡野村妇,巷间小儿一般。

  当曹公的命令下达之后,那郗虑当然是乐不可支地去了,他不久就为孔融收集了四项罪名。
  一,说孔融在北海为相时,看到天下大乱,曾暗地里招兵买马,图谋不轨。他居然曾说出了“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这样的话。“卯金刀”是为一个刘字,其意昭然若揭。
  孔融会这样做,这样说吗?这一条当是“莫须有”的。
  二, 孔融曾对孙权的使者诽谤朝廷。孔融言行无忌,这样的话随便就可找到。
  三,孔融身为大臣,不遵礼仪,上朝时经常衣冠不整。冠服为礼仪之一,向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孔融的确经常如此,他这不但是不合儒道,也是一种大不敬之罪。但是此罪是否当死,这要由曹公说了算,他如果仅因此便该死,他早不知道死上多少回了。
  四,孔融不敬贤圣,不遵孝道。不敬贤圣,即因为与祢衡自比孔尼、颜回,不守孝道,是因为当年孔融曾经对祢衡说出了这样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父与子只是情欲的产物,母与子只是寄存的关系,孔文举何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实在感到诧异,这恐怕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也难以理解的,何况我们那个万事以孝为先的时代。如果此事是真的话,我首先就容不得他了,怪不得孔融竟能那么轻松地舍弃他的妻儿!他难道有必须舍得的理由?

  总之,孔融是必须死了,这四项罪名成立他得死,不成立他也得死,他死于八月二十九日,他因此又赔上了妻儿。曹公从政治和道德两方面杀死了他,他的手段足称高明。
  孔文举在当时名誉扫地,身体消灭,但他在后世照旧博得了一个忠贞刚直的美名,人们只哀叹他的不识时务,性格缺陷,而曹公则因此博得了一个嫉贤妒能的恶名,再也难以翻身。
  曹公果真是嫉贤害能之人吗?那孔融到底有何能为?他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他到底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呢?孔融不惟逞口舌之能,他的确文才出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难道能够超过曹公吗?从来不以文事为己身之重,但在文事上仍然极为超绝的曹公何以会去嫉害孔融这样的人物?曹公周围人才济济,文才武略远远胜过孔融的不在少数,曹公何以只去嫉他,害他?曹公如果是这样的人他身边如何能拱卫起这样一大批优秀人才,他如何会成就这样的事业!

  曹公是惟政治的人,政治才是他一生行事,或左或右的唯一尺度。政治从来是一门独特的游戏,大多数也是以斗争的,血腥的面孔出现的,你如果仅以道德,仅以好坏,仅以对错去看待政治中的行为,那你恐怕只会陷入各种哀叹当中,什么都看得模模糊糊,面目全非。
  政治游戏当中的对错好坏是由利益决定的,它的血腥性导致了若干悲剧的发生,你如果不能理解这些,你就绝对不要参与这种游戏,否则孔文举的下场就一定是你的下场。
  我能够理解这些,所以我对孔融的死比你们看得淡然,关于孔融的死,他的个人悲剧,我最后要说的依然还是那句话:拿这个世界当回事,别拿自己太当回事。个人处于这个大世界下根本微不足道,狼如果无视它们周围的环境,无视自然的法则,想学着如狮子老虎,或者麋鹿牛羊那样生存,它们到今天肯定早已灭绝了。活了上百万年的狼所以至今还能闪现在草野山林之间,就因为它们从来不去做孔文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