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得经济内幕》
第2节

作者: xiaozhu9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本书从一些企业的案例来分析整个相关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误区,再以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折射出整个经济大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透过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对企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做到较为细致的了解,还能透过与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能够了解到在一些产业出现整体误区的状态下该如何调整企业战略,从而避免失误,降低企业风险,也就能针对整个大环境的变化调整好应对策略。

  本书受众比较广泛,无论对企业管理者,还是对想了解经济走势的人,相信都会有所帮助。因为这并不是单纯的行业研究,而是透过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把企业、行业、产业、经济、民生等方面相互链接起来。这样,就不会单纯分析企业或者经济,而是透过这些相互关联的比较得到更多的领悟。书中不会用生涩的专业用语,语言力求贴近大众。涉及企业策略、危机公关、商战总结、宏观经济判断、国际金融、垄断谋略、产业弊端等诸多方面,虽然知识涉及面较广,但绝不会有散而杂的感觉,因为每章的案例虽说是不同的经济事件,但出现的问题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集中分析会更加容易看到误区所在。

  全书从立意到初稿完成约一年多,案例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均进行过缜密求证,力求将经济事件完整、立体地呈现出来,希望读者收获更多。
  日期:2012-05-02 08:34:11
  第一章民营企业的蛋糕被谁抢走了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发展逐渐由盛转衰。且很多原来的制造型企业逐渐开始倒闭,有的转入投机,有的干脆去国外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困局呢?又是什么让近些年来的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潮呢?
  日期:2012-05-02 08:36:02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1)
  中国的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地蓬勃发展。最开始,是以“个体户”形式发展的。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水平还不高,也刚刚从计划经济中开始转型,全国的物资非常缺乏,这也就给了民营企业大踏步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以深圳特区为标杆,沿海一线逐步开始向外拓展商业圈发展起来,尤以浙商为代表的一批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粗具规模的个体经营模式,以家庭作坊式制造业的出现,然后不断由南至北个体经销。
  全国范围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这一批个体经商者首先完成了原始积累。而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也迸发出了巨大的爆发力,因港澳地区投资拉动,带动了这个地区以出口加工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成了后来全国各地方中小企业普遍发展模式的先驱。可是这种模式虽然帮助企业快速起步并完成创业阶段的任务,不过也逐步显现出其弊端。

  加工型民营企业其实是有过辉煌时期的,特别是广东、浙江及周边地区,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对商业的灵敏感知力。浙江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丝绸厂的重要集散地。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柱。浙江的湖州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等闻名海内外。改革开放以后,浙商凭着其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精明冷静以及敢想敢干的性格特点打出一片天地。以温州商人、义乌商人为代表,开始进行一些小商品的制造加工及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浙商的利益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很多小商品如打火机、皮鞋、衣服、皮包等已经行销全球,甚至成为行业生产集散地。其生产规模和加工的商品档次也逐步升级,很多最先发展起来的企业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加工商,并形成了极具规模的企业发展形式。直到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日期:2012-05-02 08:39:23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2)
  粤商呢,也是名留青史。广东的十三行成为连接商品进出口的重要部门。其商业经营的手段也是自古驰名,因此与浙商同为五大商帮之一。现代粤商更是秉承其传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以后,让他们有机会首先接触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新技术、新机器和新模式。
  粤商的敏锐触觉、勤劳刻苦、务实和低调的行事作风让他们迅速发展起来。广东商人也从原来的单纯做贸易和运输,发展成为吸引投资,自己建厂生产较高端产品,行销海内外。他们生产的产品不但品质有保证、物美价廉和生产速度快,更因为首先引进当时较高端的电子类产品,逐步把产品辐射到全国以及出口海外。
  其中,东莞更是成为后来电子类商品的全球重要加工地,甚至曾经有种说法:东莞公路一堵车,世界的电子产品价格都要发生剧烈变动。广东最终形成以经济特区深圳为支点,招商引资辐射全省,紧接着扩散到沿海地区的模式,从而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国内逐步对小商品类等物资需求量接近饱和,加上因原料、人工和需求方挤压利润等因素,这种以小商品加工或者以来料加工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也在逐年降低。
  2006年开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同时,温州等地商业也有资金抽离向投机性产业发展的现象。先是在2007年,资金陆续进入股市。股市低迷之后,房地产狂炒现象开始加速,紧接着开始炒作民生物资。“温州炒房团”似乎成了民企投机的代名词。

  这时候偏偏雪上加霜,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原本利润微薄的加工型民营企业更加举步维艰。随着全球对于产品需求量的突然萎缩,订单大量减少,让很多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条发生了断裂。于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2008年前三季度,仅广东一地被注销、吊销的企业就达到了6.2万余家。而被官方“肯定”的倒闭数据也达到了7000多家。从当时各方面反馈的消息来看,2007年到2008年间,很多企业都在死亡线上挣扎。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平息,国内“四万亿”的振兴计划又开始实施,似乎这种倒闭潮现象被暂时遏制住了。很多企业借着政策春风转危为安,稍得喘息。

  日期:2012-05-02 08:40:39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3)
  不过好景不长,2010年到2011年,民营企业似乎又开始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为什么在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变暖的形势下,冬天再一次来临了呢?原因除了国内对于产业振兴进入瓶颈期,借政策带来的产业需求也开始疲软,让很多企业的“内需计划”开始日渐转弱。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致命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本身微薄的利润承受不住快速增长的汇率带来的负面效应。民营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利润已经在不断的降低,这些企业利润基本平均在3%~5%之间,而汇率涨幅从2010年汇改以来,已经突破6%。也就是说,企业唯一一点利润也完全被吃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