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西楚霸王,大汉高祖——楚河汉界》
第18节作者:
秦楼汉月 两人无奈,只得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了陈县(1)。陈余问道:“兄长,为今之计,如之奈何?”张耳笑问:“你的意见呢?”“不如去投奔楚、或燕、赵、齐等国吧?”张耳摇了摇头,笑道:“依我之见,楚、燕、赵、齐等国皆非秦国的对手,迟早都会被吞并。与其再受兵乱之灾,不如待在已为秦属的故魏之地,如此可免颠沛流离之苦呀。”陈余不以为然,“官府追捕甚急,众耳目又蠢蠢欲动。若还待在此处,岂不是自投罗网耶?”
(1)陈县:今河南淮阳县。
日期:2012-04-29 22:24:51
第六章(3)入沛县刘邦躲祸,隐里监张陈避难
张耳哈哈大笑,“贤弟,难道你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陈余恍然大悟,“既如此,那就依兄长之意。”张耳闻言暗喜,又想:“贤弟为人暴躁,做事沉不住气,只恐因此坏事。”于是正色道:“贤弟,你若真听我的话,须依我一件事。”“兄长有话,但请直言。”“咱俩不比过去了,日后免不了寄人篱下。受了委屈时,千万不可肆意发泄,以免暴露身份,功亏一篑。”“哦,知道了。”“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嗯,记住了。”……
二人在陈县住了一些时日后,见风声不似往日那么紧了,便利用余财,四处打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都获得了一个差事——里监门役(1)。
(1)里: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门役:看守大门的人。
走马上任之后,张耳很快便适应了新角色。而陈余之前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如今在小小的里监守卫大门,心里别提有多么别扭了,却还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禁更是不快,碍于张耳的告诫,也不便发作,只是有时会犯点小过错,借机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
一日,陈余懒洋洋地站在大门口,一小吏从旁过时,既不正眼相看,亦不待之以礼。那小吏平时也是骄横惯了的,如何受得了这气,脸色一沉,勃然大怒,扯过来一条鞭子,狠狠地抽了过来,击得陈余的脸上立即泛起了一条血印。陈余大怒,两眼一瞪,威势之重,逼得那人不由自主地后退了数步。张耳见他即将失控,暗自吃惊,急中生智,赶紧踩了他一脚。陈余醒悟过来,稳住了情绪,大度地一笑,“要打便过来吧。”
那小吏见他先前露出一副欲吃人的模样,如今却笑容满面,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疑窦丛生,又见他身强力壮,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胆量不觉又少了几分,也不敢再打,便装腔作势地骂了几句后,心有余悸地离去了。
日期:2012-04-29 22:50:25
张耳见状,暗自庆幸,忙将陈余拉到一棵桑树下,责备道:“当初我跟你是怎么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么快就忘了吗?”“不敢。”“今日受到一小小的屈辱,便忍耐不住,若与之争斗起来,惊动了上级,暴露了身份,恐怕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了!”“这?兄长批评得对。”“一定要把这句话放在心上: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进,小不忍则乱大谋。”“嗯,记住了。”“从此以后,切不可三心二意,以免被人抓住把柄,平白无故地招致事端。”“兄长所言极是,小弟谨遵教诲。”……
此后,两人诚诚恳恳,克尽职守,赢得了里里外外的称赞。
一日,陈余急匆匆地闯进张耳的房间,有些慌乱地说:“兄长,大……大事不妙!”张耳惊道:“贤弟,何事如此惊慌?”陈余展开两张布告,“你看!”张耳凝神一瞧,原来是两张悬赏拘捕二人的文告。“兄长,文书已传至里监,不日将张贴在各处,如之奈何?”张耳细思片刻,果断地说:“不必理会!”“啊!为何如此?”“贤弟,你看,文告上的图形与我们并不像,此其一;其二,知道我们真实身份的人多不在这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若我们匆忙逃逸,那岂不是不打自招,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图上二人正是我们吗?所以此地可呆,不必挪窝,也不可慌乱,惹人怀疑。”陈余点了点头,又问:“那咱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文告呢?”张耳大笑道:“贤弟,听说过‘贼喊捉贼’这么一句话么?”“哦,我明白了。兄长的意思是:咱们积极‘配合’,协助官府‘搜捕’二人?”“正是。”陈余哈哈大笑,“此计甚妙!如此一来,谁又会想到:官府要捉捕的人,其实正隐藏在‘积极’地搜寻‘二人’的公差当中呢?”……
次日,两人携带着文告,积极地分发给各处的居民,热心地向百姓打探“张陈二人”的消息,并‘积极’地向上反映……
日期:2012-05-02 13:18:48
第七章(1)错认人樊哙挨拳,横行事雍齿中招
且说刘邦离了中阳里,穿过丰邑,又行了数十日后,便来到了沛县县城,但见街市上:行人之多,往来穿梭;物品之繁,目不暇接。刘邦一边走一边看,暗自欢喜,“此处果然富庶,乃英雄用武之地。”又走了几步后,忽闻得一阵阵酒香飘了过来,顿觉腹中饥渴,口水也忍不住汩汩而出,定睛一看,原来前面有一个酒楼,门前扬着一面旗,上书三个大字:“思归楼”。
刘邦的心顿时飘了起来,兴冲冲地走上前去,却见旁边围了一大群人,便拨开众人,挤了进去,原来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歪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呢,“老夫姓金,与儿子金仲开了这家‘思归楼’资以谋生。今日上午,我们去城北的雍记肉铺买肉,回来后一过秤,发现肉竟少了几两。我儿不服,便前去理论,结果雍掌柜非但不认帐,还说我们是胡搅蛮缠,令下人们将我儿一阵好打,如今我儿还躺在床上呢。老夫气愤不过,便试图去找县令告状,可雍掌柜拦住了我,威胁说:若再闹,非拆了这小小的‘思归楼’不可。老汉惶恐,便说不告状也行,只是须给小儿请个大夫来。可雍掌柜鼻子一哼,大摇大摆地走了。老夫惧他家大势大,心想即使去告状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可他又不肯给个说法,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觉得正义难伸,怨气难平,因而急得哭了起来。”
旁人劝道:“金老汉,莫哭了么。你又不是不知道,那雍掌柜一向蛮横,你们却偏偏去找他理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另一人劝道:“金太公,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看这事就到此为止吧。若真惹恼了那厮,拆了这‘思归楼’事小,丢了性命那可就划不来喽。”又一人劝道:“金太公,此言有理。快起来吧,请人来给金仲——金掌柜看病要紧。”
在众人的搀扶下,金太公哆哆嗦嗦地起了身,嘴巴动了动,欲言又止,又抹了一大把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着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众位乡邻,今日老汉多有叨扰,还请勿怪。对诸位的规劝之情,老汉感激在心,在此谢过。”说着便深施一礼。众人慌忙劝住,还了一礼,欲言又止,而后皆摇头叹息,正思散去,忽听得一人高声叫道:“金太公,此事若真到此为止只怕怨气难消吧。不如容不才去为您讨个公道,如何?”
日期:2012-05-02 13:38:09
众人闻言大惊,纷纷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十分英武的青年。一人笑道:“年轻人,心是好的,却千万莫说大话。看你的装束,必乃外乡人无疑,孤身一人,如何能讨得了公道?”刘邦哈哈大笑,高举宝剑,“就凭手中这口利器。”又一人笑道:“年轻人,勇气可嘉,却万不可逞强。实话跟你说吧,那雍掌柜不仅擅使宝剑,对戈、戟、矛等利器也相当在行。只怕你……嘿嘿,不说你也知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