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西楚霸王,大汉高祖——楚河汉界》
第15节作者:
秦楼汉月 又斗了一会儿,陈余渐感吃力,正慌乱时,忽见张耳带着众门客来了,大喜过望,呼道:“兄长,救我!”张耳回道:“贤弟勿慌,我来了!”与众人扑了上去,将少年团团围住了。一时之间,形势逆转,那少年被击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纵然如此,脸上始终未显惧态,旁观的人却不自觉地为他担忧。
刘邦看得火起,大叫道:“以多欺少,算什么英雄好汉?”拔出宝剑,加入混战。那少年感激地说:“多谢壮士相救!先前多有得罪,请勿见怪!”刘邦大笑道:“先前之事,纯属意外,不打不相识么!”随即与少年并肩作战,与对方斗成了胶着状态。
张耳见刘邦静定自若,英气十足,不觉暗自称奇,渐生好感。刘邦一边挥剑,一边暗想:“相争之原由着实可笑,实不必如此,加之群虎相斗,恐有损伤,若如此必为憾事。嗯,须设法制止争斗才行!”转头一看,见一人又在细细地打量他,嘀咕道:“此人仪容不凡,形态举止颇像首领,莫非是公子的旧时门客张耳么?”立即有了主意,高声叫道:“公子为人高义,礼贤下士,急人之困,誉满天下,不想其旧时门客却……唉!”
日期:2012-04-13 19:45:39
张耳顿时面红耳赤,急令众门客退出。陈余不得不也收了剑,问道:“兄长为何如此?”张耳反问道:“贤弟因何事与二人争斗?”“这?”陈余支支吾吾的,含糊其辞。于是那少年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粗略地说了一遍。张耳面色不悦,斥道:“怎地如此暴躁?此乃取祸之道呀。”陈余赧颜而不能对。
张耳又笑问:“足下怎知公子之名?”刘邦微笑着告之以实情。张耳听说他特意从数百里之外的楚国前来寻访公子的遗踪,大为感动,顿起相见恨晚之意,便真诚相邀,请其去府上做客。刘邦大喜过望,欣然应允。
“这位兄弟武艺好生了得!不知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张耳客气地问。少年笑答道:“足下过奖了!鄙人姓灌名婴,乃睢阳人(1),以贩卖丝缯为生。”张耳大笑道:“真是英雄不问出路!不如一起去府上小住几日,如何?” 灌婴笑道:“承蒙先生盛情,婴不胜感激!只是急于买卖,以求温饱,故而……”张耳大度地笑道:“既如此,那我就不强留先生了。日后方便时,可尽管前来。”灌婴点了点头,又诚恳地对刘邦说了一通感谢的话,而后急匆匆地离去了……
(1)睢阳: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张耳的府中,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杰。刘邦与之交后,顿觉如鱼得水,眼界大开,竟乐不思归了。张耳也喜与他交往,尽力留他多住几日,于是二人一起纵论天下大事,不知不觉中,数月过去了……
一日,一宾客忽来传报:门外有一姓卢名绾的人求见。刘邦大喜,急匆匆地迎了出去,惊问道:“卢长子,你如何也到了这里?”卢绾擦了一把汗,叹了一口气,庆幸地说:“刘老三,可算是找到你了!”“嘿嘿!对了,家里的父母兄弟可好?”“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刘邦见卢绾神色不对,忙问:“莫非出了什么事?”卢绾点了点头,“老三,我有一件好事,同时也有一件坏事要告诉你,你想先听哪一件?”“卢长子,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故弄玄虚。”“嘿嘿,还是先说好事吧。数月之前,二娘为太公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交。”“啊!哦,刘交?嗯,好。那坏事呢?”“坏事就是:因你久久不归,刘媪思念成病,因而我特意前来寻你。”“啊!娘病了?”刘邦慌了神,急忙向张耳辞行。张耳虽不舍他离去,却也无可奈何,说了一大堆安慰的话后,便隆重地为他送行……
路上,卢绾好奇地问:“张耳府中人物如何?”刘邦沉思片刻,答道:“府中多儒生,能高谈阔论,却未必能干实事。” ……
日期:2012-04-15 21:57:37
第五章(1)列不足太公斥爱子,逞英豪刘邦斗猛士
刘邦回了家,父母兄弟俱各欢喜:刘太公乐得合不拢嘴,带着笑呵呵的伯、仲二儿,杀鸡置酒,忙前忙后地准备家宴;刘二娘抱着出生不久的刘交,微笑地搀扶着刘媪出来了;刘媪慈爱地凝视着爱子,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不说,欣慰地笑了,立时觉得病好了大半……
刘邦也很高兴,满面春风,时而蹦到这个跟前,时而跳到那个面前。席间,刘仲盛了一碗粥,递给刘邦道:“这是娘用黍、稷、麦、菽、稻等五谷以及红枣、花生等熬制的粥(1),可香甜哩,快尝尝!”刘邦笑着接了,狼吞虎咽地吃了半碗;撕了一大块鸡腿,吃得满嘴流油,瓮声瓮气道:“嗯,还是娘做的饭菜好吃!”众人都笑了。刘伯道:“三弟,既如此,那就多吃一点吧。”说着夹了一些菜,摇摇晃晃地送了过来,突然,剧烈地咳嗽,菜趁机蹦蹦跳跳地洒落在几案上。刘邦忙将菜拾拣了,看着咳嗽得满脸通红的刘伯道:“瞧这模样,大哥的病是越来越重了!须好好歇养才是!”一听这话,众人的神色皆黯然了。刘邦也心里沉重,见气氛凝滞,觉得不应如此,便眉飞色舞地讲起了在大梁和外黄的所见所闻,惹得太公等人忽而惊讶,忽而发笑,一家人复又其乐融融……
(1)五谷: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主要是亚麻,织衣用)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次日,刘太公早早地起了床,去田间地头劳作了——也不叫刘邦,只道他旅途劳顿,便任他怎样;而刘邦也乐得太公不管他,起床后便出了门……
数日之后,刘太公见装束齐整的刘邦又要出门,面色不悦,便唤住了他,“老三,今日随我去地里干活。”“不去。”刘邦肯定地说。“你……”刘太公火了,“自你回家之后,每日不是外出寻访一些狗朋党友,便是持剑滋扰生事,成何体统?快,拿着这把锄头,随我出去。”“不去。”“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爹,你别逼孩儿么!孩儿对稼穑之事,实不感兴趣,也志不在此。”“你这孩子,让我说你什么好呢?不事生产也就罢了,擅长一门吃饭的手艺也行,却也不会!农工之事不行,会经商致富也好,却也不能!唉,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将来该如何是好呀?”“爹,不必担忧,孩儿自有孩儿的活法。”
日期:2012-04-15 22:00:30
“哼,每日游手好闲,能有什么好活法?看看你二哥刘仲,诚诚恳恳,里里外外操持得极好,一份家业搞得红红火火,多有能耐!哪像你?一不安分,二不能治产业,有甚出息?”刘邦红了脸,“爹放心,孩儿决非低能儿,将来置一份天大的产业给你看!”“呸,就知道吹牛!若真有能耐,现在就给老子展示一番!”刘邦的耳根边也红了,“孩儿不与爹争辩,将来自会说明。”说完便整了整衣裳,出门而去。刘太公气得暴跳如雷,“小子,好,你走,走!什么都不会,又不肯学,一点出息都没有!将来若娶不了媳妇,成不了家时,可别怨老子!”……
迫于压力,后来刘邦也偶尔随刘太公去田地里干活,有时再去外黄拜访张耳;更多的时候,却是腰悬宝剑,以中阳大侠自居,任侠使气,好打抱不平,声名日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