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西楚霸王,大汉高祖——楚河汉界》
第2节作者:
秦楼汉月 其二:在统一中国后的体制改革和文化统一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高压政策。其中最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焚书坑儒”事件。的确,在此过程中,有一些珍贵的典籍被焚毁了,有一些无辜的读书人被害了,秦始皇也应该受到一定的指责。可是,我们试想一下,若不统一文字,统一思想,国家就不会稳定;若大一统的观念不占主流,一有风吹草动,国家必会重回春秋战国的格局。正因为大一统的观念此后逐渐深入人心,所以后来汉高祖再一次统一中国时,就减少了许多阻力。至于“坑儒”,准确地说,其实是坑杀“术士”。在被杀的四百六十多人中,大部分人确实是办事不力、骗取钱财的江湖术士;其余的有一些人确实有分裂国家的言行,也有一些人可能是屈死的。不过这一事件,确实也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应,使得统一文字、思想和制度的工作得以有效推行。话又说回来,“焚书坑儒”,是不是说明秦始皇嗜杀呢?对比后来的帝王,如汉武帝、朱元璋以及热衷制造文字狱的康熙、乾隆等,哪一个皇帝杀的人不超过四百六十人?却偏偏功绩比他们都高的秦始皇戴上了“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冤枉的事吗?
日期:2012-03-03 16:27:51
其三:统一中国后征调了相当多的人民服徭役。坦白地说,在此过程中,秦始皇确实有点操之过急。可话又说回来,大规模的徭役多数是出于当时的形势所迫。理由何在?当时中原刚统一,而六国的残余势力还在蠢蠢欲动,若中央与各地之间的联系不畅,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必须修筑道路,以尽快改善中央和各郡、县之间的联系;由于多年的战争,全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就必须要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以改善农业灌溉和水路交通;至于修建长城,则是为了巩固边防,当时北边的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若没有长城,就需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是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所以秦始皇令蒙恬将秦国、赵国和燕国等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以确保中原的安定;至于修筑皇宫(阿房宫:根据最近考古发现的阿皇宫遗址,前殿8万多平方米,总面积仅60多万平方米,还不如现在的故宫(72万平方米)大,而且还是建到一半就停工的未完的工程;)和皇陵,确实花费了许多人力,但也不是后人所说的那么夸张。
日期:2012-03-03 16:52:09
其四:在开拓疆土和戍边的过程中征调了相当数量的人们服兵役。开拓疆土,对后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至于戍边,则是每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这两件事都不足以批评呀。
综上所述,秦始皇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与后来的帝王相比,“千古第一暴君”这等帽子,都不应该戴到他的头上。可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就没有得到一个伟大帝王应有的公平的待遇呢?大概是秦朝的历史太短,无人替他粉饰;加之继任者秦二世确实不中用,做了许多暴虐的事,害死了不少忠臣良将,导致后来无人可应对危机,结果秦王朝很快就分崩离析了,所以后人以结果来论英雄,错误地以为秦始皇也一无是处了,可事实不是如此。试想:若秦始皇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待其百年之后,以扶苏的仁义治国理念,恐怕秦王朝不会只存在短短的十几年吧。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秦始皇所开创的许多制度,由于秦王朝的迅速崩溃,其优点来不及得到显现。所幸的是,汉高祖统一中国之后,汉承秦制,将秦始皇所开创的制度发扬光大并有所创新,使之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之久。
说起汉朝,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是汪洋恣肆、铺张扬厉的汉赋?是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汉式建筑?是长袖飘飘、衣裾渺渺的汉服?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汉字?还是勇于进取、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汉人?或者是浑厚博大、质朴凝重的大汉雄风?是的,我们应该都想到了。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日期:2012-03-04 13:47:44
自序(3)
作为汉王朝的创建者与奠基人,刘邦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司马迁把刘邦誉为圣人,与尧帝相媲美。东汉史学大家班彪认为刘邦:“宽明而厚仁,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已,从谏如顺流,趋时如向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悟戌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高度概括了其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卓越才能,认为这是刘邦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也非常经典。
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心悦诚服地表示:若逢高皇,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竞鞭争先耳。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古之英主,无出汉高。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则感叹: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
毛主席评论: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现代著名秦汉史专家孟祥才先生则认为汉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是任何其他王朝无可比拟的。比如,它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统一的秦王朝所奠定的今天我们伟大祖国幅员辽阔的疆域的基础;作为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它那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熊熊炉火,熔铸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日期:2012-03-04 14:29:30
可是,这样一位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近些年来,对他的评价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那种高度,反而把他的形象弄得十分灰暗,竟然说刘邦是一个无赖,是脸皮最厚、心肠最黑的厚黑集大成者。然而,若刘邦真是这样的人,英武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又怎么会甘心为其所用,任其驱驰呢?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试想:若刘邦真是一个无赖,真是一个脸皮厚、心肠黑的人,恐怕迟早会众叛亲离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纵观中国历史,特别是早期的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胜利者,他们的胜利,往往都是通过人格魅力的伟大和行使正义,坚持时人所认可的“义”和“道”而获得成功的;反之,不讲道义的人,能实现王图霸业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或者即使获得了成功也一定是昙花一现的。比方说秦二世胡亥,通过和李斯、赵高等耍阴谋诡计登上帝位,其后大肆迫害忠臣良将,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毫不留情地举起了屠刀,脸皮不可谓不厚,心肠不可谓不黑,可结局如何呢?众叛亲离,一命呜呼。可知,真正的厚黑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日期:2012-03-04 14:47:26
所以,历史上的成功者,一定不是厚黑者(指对平民),也不是讲究小仁小义的人,而是施行大仁和大义的人。而汉高祖——刘邦,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人。
那么,刘邦到底有哪些优点和功绩呢?具体如下: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开创了历史上“布衣将相”的局面,结束了“血统贵贱论”,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神话,成为激励着平凡的人特别是下层人积极奋斗,从而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光辉典范。
日期:2012-03-05 20:15:12
自序(4)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为豁达大度的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等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