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28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7 08:42:41

  二十五 狼顾之说
  现在继续来说说我自己。
  208年,继第一次征召之后,时隔七年,曹公终于把我召到了帐下。
  七,对于我大概是一个幸运数字,我用七年的知识准备,等来了曹公的第二次征召,然后到215年,我又经过七年的能力储备,取得了曹公的充分肯定和相当信任,再然后到222年,我更得到曹丕的高度宠信,甚至有了代行大权的荣耀,你如果认真看一下我的经历,就一定会发现我生命中有许多个非常重要的七年,它们即使不是绝对的七年,也必在七年之间,七年前后。
  我的第二个七年是至为关键的七年,历史对于我这七年的经历只一笔带过,这相当不公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后来的发展都是这七年决定了的。

  这七年是我在仕途征途上打基础的七年,我必得说说它,这七年里更是发生了许多不寻常事件的七年,因此我更得说说它。你如果要知道我在这七年里是如何度过危机,走向更高的职位的,曹公在这七年里又是怎样去消灭异己,开拓道路的,你就尤其需要对这七年加以特别的关注。
  208年六月,我到了邺城,立刻就得到了曹公召见。
  曹公在207年北征乌丸成功后,于208年正月即返回了邺城,其时郭嘉已死。郭嘉是最为曹公器重的人物之一,曹公本想用他来辅佐后代的,他的死对曹公影响至大,这不消说,但是曹公到底是一代雄主,他绝对不会被一个人的生死,某个重大损失,某种消极的情绪所左右,他的脚步从来不会被任何障碍挡住,他从来只有粉碎障碍。
  因此回到邺城之后的曹公很快就振作起来,下令开凿了玄武池,就此训练水军,准备去粉碎下一个障碍,南征刘表了。

  曹公在这段时间也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攫得了丞相职位。
  表面上看,曹公废除三公之职,设置丞相是因为司徒赵温的一个举动,其实赵温只是一条引线,一个借口而已。
  司徒赵温是蜀郡成都人,其人胸有大志,当年曾发出“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的豪语,弃官而去。他这句话尤其令我心折。
  赵温是位志士,也是为直士,诚可谓富贵难淫,威武不屈之人,当年董卓挟持献帝西移长安之时,赵温与献帝同辇而行,是为侍中。后来车骑将军李傕又欲迁移献帝,无人敢言,独有赵温不但数次痛加指责,而且竟还多次转移献帝以避。李傕有一次恨怒交加,想要杀了赵温,所幸被其从弟李应劝下,赵温这才得以活命,得以在曹公迁都许昌之后继续做他的司徒。
  赵温任司徒之职长达十五年,他在曹公时期作为一个招牌人物再无出色表现(有曹公在他们这类人自然不得表现),但是他在208年正月,曹公回到邺城之后却突然做出一个令人惊奇的举动,他要征辟曹公长子曹丕为司徒掾了。
  很多人猜不透赵温的想法,有人居然认为赵温其时大概是想讨好曹公,结果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曹丕为曹公长子,按惯例就是曹公的世子,将来继承大位之人,他赵温要征辟人家的世子入他司空府那不是找事吗?很显然,赵温是眼见了曹公功高震主,野心巨大,他打算以这种隐讳曲折的方式来试探、劝谏、针对曹公了。

  曹公果然容不得赵温的作为,他立刻就命令侍中兼署理光禄勋的郗虑捧着诏书,以赵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的罪名罢免了他。赵温未尝不是出于引退之计,他受诏之后安然地去了,当年就去世家中。赵温到底保持了臣节,曹公再也勉强不了他了。
  其时朝廷三公只有曹公与赵温在职,赵温一去,三公之位形同虚设,于是曹公随即就以这种名义奏请废除三公,恢复了丞相职位。
  一个朝廷从来只有一个皇帝,一个丞相,三驾马车并驱的局面消除,于是乎丞相到这时也就是唯一一位可以开府治事,网罗人才的首席大臣了。虽说曹公此时无论做什么实质都一样,但这项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有时候与实质同等重要。
  曹公在自任丞相的同时,也为朝廷恢复了一个御史大夫的重要职位,以辅佐他打理政务,统领百官。这个职位就由捧旨罢免赵温的郗虑担任了。郗虑是大儒郑玄的弟子,颇有才华,但是此人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一副小人嘴脸,曹公所以能使用他这样一个资历不高,人际关系恶劣的家伙来与他装点朝廷的门面,却正是看好了他这一点。曹公打算用他来做一些自己不便于做的事,来对付朝廷,对付政敌。

  总之,曹公是把这事很轻易地做成了,朝廷这时是无可避免地被架空了,抽空了,他这时当然更可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将朝廷乃至天下的人才一概划拉到他的府中去。他那里此时是一个准朝廷,各种名目一概具备。
  我即是在此时来到曹公的丞相府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