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五代十国全史》
第2节

作者: 豆子和他的朋友们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朱温和二哥朱存求之不得的机会,留在刘崇家里,的确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去军队吧,去军队寻找一片新天地!朱存听说,起义军四处剽掠,所以他认为,兄弟二人必定大有用武之地,而且,他笑道,每顿饭都会有馍馍。朱温冷笑,是的,在这样的乱世里,能活下去的都是有手段的人,他扭头问朱存,二哥,你还不知道我的志向么?朱存茫然地看着朱温,他的思想,是完全不足以了解朱温的世界的。没错,乱世出枭雄,三国时期,风起云涌,事态多端,最后稳操胜券的人,却是最为狡猾的曹操,军阀混战,靠的就是成为枭雄的实力,朱温比之如何?

  朱存不知道,因为他根本没想过。
  很久很久以后,毛泽东给了朱温一个相当中肯的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纵然他无心有才,而才华却有心于他。
  去吧,朱温,前方正是你的一片霸业!
  日期:2012-06-06 13:53:41
  0002

  活下去,少年!
  帝国末世的腐败和无能,这里就不再多介绍了。尔时关中饥馑,天灾人祸,但租税和剥削是不会停止的,这就导致了民变。
  一般来讲,民变的应付方法就是,发放粮食、安抚情绪、饶恕罪过、阿弥陀佛,总之,老百姓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让他们吃得上饭,活得像个人就差不多了,什么关爱老年人关爱动物,禁止抄袭严禁虐待,在当时是没有市场的。
  可末世的统治者,似乎都具备超能力,他们总有把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办得无比复杂的能耐,一场民变在浙江兴起,我压下去;另一场民变在山东兴起,我还压下去;结果到处都是民变,朝廷的用于维稳的费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赤字。于是,粮食全部供应了军需,那么,军需来自何处?
  你觉得呢?
  当然是来自唐王朝能管得住的地方,譬如剑南(四川)、关中(长安附近),精确一点来说,军饷和粮草,都来自这些地方老百姓的口袋里。这本是活命的口粮,因为朝廷去镇压别的吃不上饭的人,让我们也吃不上饭,与其等死,不如让他先死,对吧?一个王朝的灭亡,从来都是失去了民心,朝代,的确是被统治者所统治,然而,历史,却一直被民心所统治,绝无例外。

  只有看清这一点,才会有所谓的盛世辉煌,其他的都是假的。
  然而有心撸管,无力朝天,唐末已然苟延残喘,自从李隆基晚年将兵权交由节度使,安胖子自范阳起兵以来,这个朝代就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窘境。虽然大多数的中晚唐皇帝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在中国历史中,称得上是盛世,却怎么样也抵不过那少数的败家子。败家子最喜欢的是女人,是太监,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唐朝的皇帝也是人,他们不是三头六臂,再没另外一只手去处理除了女人和太监的其他事,也就没办法掌控那旁落的大权了。

  腐败和不公,由此开始。
  贪官可恨,却不是民变的原因。
  贪官贪到了让人饿肚皮的地步,才是起义的真正理由!
  不满和反抗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这样简单。淮北、淮南、安徽、山东等地的百姓,为了活命,仅仅为了活下去,不得参加起义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参加起义军的目的,不是我们想的光荣与梦想,而是小命和口粮;不是使命与高尚,而是掠夺与疯抢。现实总是给予人最深沉的打击,昔日在开元盛世,那些仓廪足而知荣辱的百姓,在这样的时代,摇身一变,全都成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魔。

  人性所谓如何?
  我相信,人性最终可以是善的。
  但,有一个前提——你得让人活得像个人。
  唐末的统治者办不到,饿了数年的百姓,在曹州那一声愤怒的嘶吼后,终于扔掉了钉耙,举起了武器,起义爆发了!
  几日之内,数以万计的平头百姓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之中,人数以几何方程式的模式迅速膨胀。起义军的态势,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尤其是那振聋发聩的宣誓,犹如猛虎啸谷,撼动天下震惶!

  聚众宣誓,主要内容为“帮助皇帝,杀尽贪官”什么的,虽然明显偏离了大家起义的初衷,但宣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人多了热闹,干什么都特别带劲,人多了情绪容易感染,大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然而宣誓完,各自回自家军歇息,静下心来,却无比惆怅。如果起义军失败了,从此没有户籍,没有土地,从此成为流寇,无家可依,再也见不到最最亲爱的人,再也没有一个安定的家了。

  每当这样的夜晚,有多少尚在青春正好年纪的少年,就这样流下泪了呢?
  “活下去!”
  一个声音响起,是的,活下去,从所有人的心底响起。活下去,多么单纯简单的愿望,就是这样的单纯,就是这么简单,在他们的眼中,却成了最为奢侈的梦想。一边杀人,一边落泪,虽然不知为了什么!
  在这数以万计的人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意。
  他极度自信,仿佛并不惧怕潜在的所有危险,冷冷地观察着营地的一切。
  没错,他就是朱温,一个注定不平凡的人。
  朱温参加的这场起义,早已名垂史册,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这场起义都是无法抹去的残酷记忆。不过,这场起义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譬如说吃饱不饿的意义,再譬如说浑水摸鱼的意义,前者说的是劳苦大众,后者描述的情况的主人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还在中场休息的朱老三。作为一名曾经让人恶心的流氓少年,他很清楚自己以前干了什么,更清楚现在的他需要干什么。

  朱老三的大老板,名叫黄巢。
  日期:2012-06-06 14:05:29
  黄巢,820年生人,曹州冤句人,私盐贩子,据说曾读过古贤人的经典著作,会写诗,但考了很多年都没考上。黄巢这辈子为后世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题菊花》,一首是《不第后赋菊》,可见,在他自己的心目中,唯有菊花可以形容自己的与众不同,“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少壮不努力,老大考试考不上”。这就是黄巢起义的原因,可以说是相当的与众不同。

  黄巢发动这场起义,多数以为是他的私盐生意遭受到了政府的盘剥,这个我同意;然后,他考试不及格,心有怨气,便坚定了灭了出题难的人的信念,这个我也同意。黄巢压根儿就不是读书的料,在准备考试期间,他也没耽误贩私盐的危险买卖,这种高风险高利润的行当,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丢过脑袋,但黄巢却没有这层担心。
  为何?
  难道他视生命如草芥?
  你答对了。
  但只答对了一半。
  因为黄巢先生的特点是,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视自己的生命如珍奇。
  因为贩盐,黄巢家境富裕,作为一名智商正常的人类,他自然会把贩私盐赚的钱留出一部分用于招贤纳士。所谓“招贤纳士,欢迎来宾”,实则聚集亡命之徒。当然啦,黄巢年代比较靠前,不如那呼保义宋江,结识的只有流亡的通缉犯,却没有官府的人,下线发展得很棒,上线却没有一个。此时,那种让人玩儿腻了的把戏又上演了,有歌谣云:“金色蛤蟆睁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我:这是一句反诗!
  我: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