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38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上,别说皇帝死了继承人的问题,在任的皇帝也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没看懂这句什么意思吧?那就举个实例给你解释一下。宋朝第十二任皇帝宋光宗(赵惇)于绍熙元年至五年(1190~1194年)在位,他受禅后与其父宋孝宗(赵昚)关系恶劣,以至于宋孝宗在弥留之际洒泪恳请宰相,去求不孝子来探望一下自己也得不到满足。甚至宋孝宗驾崩后,宋光宗拒绝为父出丧!他这种不孝行为引起朝野上下“人情汹涌”,甚至有边军宣称要去投奔敌国。中华帝国历代以孝治天下,皇帝是天下的表率,这种不孝子显然就没有资格再做表率,于是宋廷经议定,废黜光宗帝位,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现代却鲜为人知的“绍熙内禅”。

  没错,这正是在呼应三千年前伊尹废黜帝太甲之举。而且这一次并非某位权相的个人行为,而是整个朝廷顺应呼声,通过正规程序做出的朝廷正式决议。可以说,至宋代,中华帝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已经脱离了以独立概型出现的随机圣人模式,进入到规范的超大规模线性回归体系模式。
  那么回到宋太宗是否合法继位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即便太祖明确指定了别人继位,或者宋皇后成功召来赵德芳登基,也只能使宋太宗更加麻烦或者脸上更挂不住一点,并不能真正有效阻止众望所归的晋王水到渠成。宋太宗即位,靠的是整个朝廷的总体支持,而非某一个人(即便是前任皇帝、皇后)的指定。
  顺便还可以说一个问题,宋朝这个朝代,没有女祸,没有外戚之祸,也没有宦官专权。尽管有不少太后垂帘听政,但皇帝成年便自觉交出政权,安心终老于后宫。很多人在盛赞之余却不知个中缘由,竟然以一句宋朝的女性心态好来总结,那死太监呢?也是心态好?
  很显然,宋朝没有女祸、阉祸,绝非因为谁个人心态好,就算有一两个贤良淑德的,哪有连续好三百多年的道理,再加上后面的明朝要连续好六百年,如果你真的懂一点概率论,会被这种概率吓死的,这个问题只能从政权架构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来求解。
  第一、中华帝国已经进入公权力时代。皇帝的私权力已经被压制,他的老婆、姨太、家庭服务员这些人尽管可以得到国家供养,但休想和公权力挂上钩。李后和王继恩还想像前代那样操控废立,和宰相掰手腕,殊不知人家吕端、寇准何曾把你们这些非男性放在眼里。
  第二、社会更加公民平行化。这样的社会更难建立起类似于门阀贵族的次级非正式权力组织,像王继恩这种人,太宗在时享尽尊崇,但满朝都是国家公务员,二十余年也未建立起自己的一股势力,到头来所有人都是公事公办,没有任何人会为他谋私。
  现在,你应该更了解光义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历史节点,那他又是如何率领这个超级大国走出五代乱世,走进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呢?

  日期:2012-06-14 13:44:42
  五、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
  幽云十六州为什么要说收复,而不说攻占?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汉族聚居区,宋朝作为汉族正统王朝,当然要理直气壮的收复这片被石汉奸卖掉的国土。宋太宗作《悲陷蕃民诗》一首,深刻表达了沦陷区百姓日夜期盼王师前去拯救他们的迫切心情,激励宋军将士加快解放的步伐。
  救援北汉的战役失败后,宋辽之间就失去了战略缓冲,辽帝国调集大批军队和物资,准备死守幽云。时任南京留守是燕王韩匡嗣,但不在城中,其子彰德军节度使、上京皇城使韩德让代行职权。看名字你就知道这一家是汉人,但韩氏是协助契丹脱离氏族部落,走向帝国体制的主要功臣,荣宠非凡。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承天皇太后,小字萧燕燕)便曾一度许配给韩德让。辽景宗(耶律贤)崩后,承天太后与韩德让共同摄政,实权尚在辽帝之上。可见韩氏是辽国核心权力层,完全不必担心汉族血统会干扰他们保家卫国的必死决心。那城里的普通汉民呢?这个问题先不要急,稍后作答。

  韩德让早就做好了围城的准备,在城中囤积了足够支持数年的物资,在城外部署大量部队倚为犄角。而辽廷也暂时和其它邻国讲和,集中精力应付来势汹汹的宋太宗。辽国地势平坦,便于集结,运输方便,可以对南京形成源源不断的增援态势。不过幽州的地形也并非不适合围城打援,宋军有三十万之众,择数万围城,其余分布远处,尤其是扼定八达岭一线山脉,任随辽军铁骑自杀般的冲向宋军弓弩集群,也无法靠近幽州。三五年后,城内物资耗尽,不攻自破。

  三五年?疯了吧!老子三天也不愿意等了!于是三十万宋军全部拥向幽州,城外辅战的辽军其实并不少,但又岂是科学战神宋太宗的对手,两三下就被打得屁滚尿流。不过讨厌的耶律斜轸又出现了,他收拢败兵,在得胜口(今北京昌平)驻防,立起辽军大旗。
  若要围城打援,那就应该尽快把这些人清退出场,尤其不能让城内守军看见他们的旗帜,坚定守城的信念。但宋太宗既然没打算用什么围城打援,那就不用去理他们,就让他们在旁边眼睁睁的看着你们的南京在我的科学阵型下轰然倒塌吧!
  宋太宗及其参谋本部拟定了详尽的攻城作业方案,分派四名节度使各领兵一万攻四门,那剩下二十多万呢?既然不派出打援,那就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幽州围住,一面挡住辽国援军,一面为攻城的四万人呐喊助威。这么多人为宋太宗这个理论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说实话,三十万人挤在小小的幽州城下,没有发生暴动,也没有人践踏致死,这种组织管理水平在当时还真是出类拔萃。宋太宗充分展示了他设计作战方案的卓越能力,亲自为三十万人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所有士兵按图作战,就像电脑游戏一样精确。如果摸过电脑游戏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同时操纵十几个单位就已经不容易,这三十万大军按指挥使分起码有几百个单位,能操作过来的真不愧为顶级玩家!

  宋军各部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积极配合顶级玩家。弓弩部队向皇上展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自动武器集群,史载可以达到一百万支/时辰的火力当量,受到领导好评,同时也送了不少箭支给城里。砲石部队只用半个月打造了八百门重砲(机械动力的砲,不是火药驱动的炮),在外围有力支援了攻城的友军,但好像也没把城墙砸开。攻城部队还展示了攀墙、垒土山、土工掘进等各种攻城作业战术,尽管都被韩德让一一化解,但领导还是对宋军的训练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最厉害的当然还是剑神营,几场大型军体操汇演下来,无论是城内守军还是城外的援军都吓得肝胆俱裂,好几位节度使级别的辽将率军投降。宋太宗兴奋异常,提前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幽州行府事,已经在筹备占领幽州后的事宜了。

  这不能算高兴过头,由于多次救援失败,辽帝国人情震恐,很多人提出放弃关内城市,退回草原机动防守,其实就是恢复游牧。这不正是宋太宗规划的发展方向吗,如果——我是说如果——历史真的这样发展,宋太宗将拥有何等的历史地位!超越唐太宗?他甚至有资格把唐太宗的头按在地上吃屎——然而事实却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岂止是唐太宗,这本书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有资格把他的头按在地上吃屎。

  原因很简单,越是宏大的规划,越不能留下“快速攻克幽州”这种小概率环节。现在,惩罚光义的人就要来了,他不用等到进入史书以后,他马上就要让光义当众表演狗吃屎。这个人叫耶律休哥,您可能听说过他的外号——休哥?科学战神?光义尅星?御——也可能没有。耶律休哥不是慕容冲、尔朱荣这样的蛮族军头,而是契丹帝国庞大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且是经过正规训练、专用于军事指挥的优质螺钉。在辽景宗带头讨论放弃幽云时,满朝文武只有耶律休哥一人坚决反对,他恳求景宗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最后一次救援南京。最后景宗同意他率五院部精骑三万做最后一次尝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