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9节作者:
日月重开 第二、秦朝的灭亡未必真是出于所谓的“政治昏聩”,而是一次社会形态大转型中的波折,不是政治清明就能避免的。
先说第一点,赵高以阴谋拥立秦二世,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他。史载赵高用了一个非常拙劣的伎俩,他对秦二世说:“君王要保持威仪,就要让臣子们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不要当暴露狂,居于深宫,由微臣等辅佐,这样天下都会称颂圣主。”
这是赤裸裸的篡权,智力稍微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但秦二世确实照这样做了,把行政大权交给赵高,这显然不是他真的相信了赵高,而是明白赵高要篡权,为避免正面冲突而做的政治妥协。
屏蔽了皇帝后,丞相李斯就成了赵高最大的政敌。李斯是法家韩非子的弟子,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设计者,对秦国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做过重大贡献,地位威望不言而喻。赵高想对付他,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斯本人可能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赵高又是谁?是能让千古一帝死在臭鱼堆里,还假传圣旨,杀光他儿女的厉害角色,以他的道德底线,并没有丝毫对历史人物的敬畏,历史算个什么玩意儿?一个李斯又算狗屁!
赵高又一次运用贴身近侍的便利来对付李斯。当各地起义越来越猛烈时,李斯作为丞相,忧心仲仲,赵高趁机对他说:“现在局势紧急,我想向皇上进谏,但地位卑微,这应是丞相的职责啊!”李斯说:“我是想进谏,但皇上居于深宫,见都见不着,也不知何时有空,方便进谏。”赵高说:“方便时我立即告诉你。”李斯非常高兴的答应了。
然而李斯上了赵高的当,赵高专挑秦二世玩得高兴时通知李斯来进谏,几次打断秦二世玩乐,让李斯给秦二世留下一个讨厌的怪叔叔形象。然后赵高适时提出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地处陈胜吴广起义范围,但他不主动进剿,似乎和义军有勾结。秦二世派人前去调查,李斯得知大吃一惊,才明白赵高要对付自己,连忙上书秦二世,说赵高是奸臣,并以当年田常作为齐简公相国,最后篡夺齐国的历史活剧警诫秦二世。结果赵高反咬一口,说自己是李斯唯一的忌惮,如果没了自己,李斯才要行田常之事。恰逢此时,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一起上书,要求暂停阿房宫工程,集中力量征缴盗匪(起义)。秦二世答复道:“我父皇并吞天下,无人不服。我登基才两年,就盗贼四起。各位不但不能镇压,还停止先帝的阿房宫,这是上无以报先帝,下不为朕尽忠,再当这个官干嘛?”于是全部免官下狱。
先秦士大夫视名节重于生命,为避免下狱,冯去疾、冯劫都选择了自尽。但李斯还抱有一线希望,先行就狱,在狱中向秦二世上书,大意是说:“我当了三十多年丞相,立下多少多少重要功劳,总结起来说:新中国就是我建立的,希望您搞清楚。”如果秦二世看到这封上书,就算不被感动,也会考虑下李斯的贡献,来个功罪相抵,轻罚了事。但赵高再次发挥近侍之便,扣住这封字字含泪、句句带血的狱中上书,又派了许多人装作御史、宦官去狱中问话。刚开始李斯都拼命辩解,以功高恳求秦二世饶恕自己,结果赵高反复这样弄了十几次,这些冒牌货光听不回声,弄得李斯莫名其妙。等到秦二世真的派人来问话时,李斯以为那些听筒又来了,不再浪费唇舌,使者只好回复李斯已无话可说。秦二世只能认为李斯已经认罪,高兴的说:“还好有赵高,不然差点就被丞相给卖了!”
于是李斯以谋反诛族,这位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最初设计者,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一个后人误认为是太监的佞臣给干掉了。
冯去疾、李斯死后,赵高独为中丞相,大权独揽。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赵高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测试——指鹿为马。
赵高拿了只鹿对大家说:“这是马。”秦二世面对赵高虽然在权力上一直有强烈的自卑感,但那一刻智商上的优越感却油然而生,笑道:“丞相错了,谓鹿为马。”然后问左右如何。左右有些不说话,有些顺着赵高说就是马,有些说那明明就是鹿。
其实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那是鹿,赵高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明显的错误来测试大家——当他和皇帝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而且他明显是错的,大家是否也会绝对服从他。测试后,赵高根据回答情况划分了阵营,回答是马的划入己党,不作声的居于中立,回答是鹿的就打压报复。秦二世也迅速从沉浸于只有自己智力正常的喜悦状态中回到残酷的现实,但他确实被无它法,唯有老老实实躲进后宫,从此全身心致力于促进粮食消费,不再过问政事。
很显然,胡亥是名义上的秦二世,但实权在赵高手中。所谓的秦朝暴政,未必真该由秦二世负责,而秦帝国的整体崩溃,更未必是所谓暴政引起。
日期:2012-05-18 20:31:23
六、二世而亡不怨我,怨社会
秦始皇在时,用严刑峻法将全国治理得服服贴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秦始皇一死,叛乱(起义)便风起云涌,最先揭竿而起的是著名的陈胜吴广。陈胜吴广是普通公民,他们的口号是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个反对人类社会划分阶级的政治诉求,这在中国先秦或西方封建社会都是绝不允许,事实上也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妨将其视为秦朝,也就是有中国特色封建社会模式开启后,国家公民的第一次政治宣言。
但陈胜吴广很快就被镇压,并未撼动秦帝国的统治基础,更多的是起了一个导火索作用,唤醒了原六国势力,这其中包括六国贵族和六国民众。
秦国统一中国很快,直接要求全国都套用原秦国的社会体系,取消一切贵族特权,用统一的郡县制直接管理全国人民。显然这操之过急了,当初商鞅用了各种技巧才在秦国达成变法,现在要用严刑峻法强迫全中国人跟随,这当然可以成为六国旧贵族号召全民反秦的好理由。而由于秦朝不搞殖民,原秦国民众付出极大艰辛征服六国,却并未获得任何实惠。原六国民众虽然战败,却同样是国家公民而无须沦为奴隶分给原秦国民众。那既然这样原秦国民众还拼命支持你秦国干啥?你的国号更好听么?
陈胜吴广打响反秦第一枪后,原六国贵族纷纷站了出来,恢复旧秩序的号召得到大多数人道义上的响应,大家共同推举楚怀王熊心为义帝(“义”是假借的意思,在此用法相当于义足、义肢),带领大家共同反秦,目标是废除秦朝苛政,取回六国故土。
由于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叛军很快发展壮大,而秦军主力一部分还在北方打匈奴,更大的五十万大军正在征讨岭南。面对国难,这些部队都采取观望,不回救咸阳。拱卫咸阳的只有王离、章邯等部,但人数较少,士气又低落。赵高又强征大量民夫,甚至组织刑徒充军,秦军士气和训练值被进一步拉低。
叛军中的原楚国旧将项羽最猛,直扑关中,王离、章邯率军迎战。项羽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更被后人吹成一代战神。其实论战斗力,在自商鞅时代传承而来的大秦锐士面前,什么西楚霸王,吸杵靶王还差不多,无非是秦国内政出了问题,秦军不愿打而已。项羽也深谙其理,必须速战速决,不然匈奴或者岭南的主力随便回来一支,他就真的就会被秦军弩阵杵成靶王。所以项羽玩了一出著名的“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后砸烂自己的船和锅,不留后路,只用三天时间大败秦国刑徒和民夫大军,避免真正的秦军赶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