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残局——中国式王朝的崩溃路径》
第43节作者:
麻辣摇滚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范文虎一个人的耻辱(范文虎是不是真的有耻辱感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还是一个王朝的耻辱。
而且接下来,这个王朝还有机会亲眼目睹一场更大的耻辱。
刘整死了。
刘整是被气死的。
因为他看到吕文焕争先恐后,愤勇杀敌,觉得自己为大元朝立头功已然无望,一时急火攻心吐血而亡。
这真是一个行将灭亡王朝的大耻辱。因为不管是刘整还是吕文焕,他们都曾经是南宋这个王朝的将领,现如今,降将们以争先恐后灭宋为荣,以甘居人后、不立头功为耻,这样的王朝不亡,那真是没天理了。
贾似道亲自出马了。
他也只能亲自出马,因为守将们都降得差不多了。他的身后,只有那个四岁的娃娃皇帝以及年迈的太皇太后。
贾似道是领着十三万人马来到芜湖的。这十三万人马差不多是这个王朝的全部家当了,贾似道不舍得全部拉出去打。他一到芜湖,就想方设法遣使议和,但是元军最高军事统帅伯颜拒绝了他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乞和请求。他希望贾似道有骨气一点,像个男人一样痛痛快快地干一仗。
贾似道哭了,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死亡气息的来临。在最后的时刻,他上书太皇太后要求迁都,以求在形式上保持一个王朝的存在感,以求在形式上让他再做这个王朝的宰相。但是太皇太后解除了他的所有职务——这个远比贾似道有主见的女人在形式上解除了这个男人与这个王朝之间的一切联系。
贾似道时代结束了。
元兵像潮水一样对这个王朝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临安城的百官们像潮水一样出城逃难。
太皇太后目睹此情此景,悲壮地下了诏书: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诏书情真意切,一字血一字泪,但百官们依旧像潮水一样出城逃难,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王朝快完蛋了,诏书已经不顶事了。他们同时还明白另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太皇太后的诏书最终形同废纸。的确,在这样的时刻,道德恐吓已经无济于事。这个年迈的女人注定会和她年幼的孙子一样,成为这个偏安王朝最后的殉葬品。没有人会拉她一把,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殉葬。这既是一个王朝的悲哀,又是历史背后难与人言的潜规则。
公元1276年,也是所谓的南宋德佑二年,我们这个帝国的道德最终未能佑护这个国家继续生存下去。正月十八,太皇太后向伯颜呈交降表和国玺,表示无条件投降。伯颜接受了降表和国玺,并希望宋廷宰相来营商谈具体事宜。但是此时宋廷差不多人去楼空了。宰相陈宜中逃到温州去了,另一位名义上的宰相(少傅)张世杰也跑了。最后只有文天祥站出来代表宋廷来到了元营,开始了一个王朝最后也是最屈辱的投降仪式……
江山唱晚。南宋曲终人散。
日期:2012-06-25 19:01:07
元朝:
那些勾心斗角 那些风生水起
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不一样
公元1294年农历4月,元史上最强悍的皇帝之一忽必烈心有不甘地死去,不过大元朝的皇位继承却出了问题。
因为没有太子。
太子真金在9年前就悄悄地死掉了。虽然他被忽必烈命名为真金,但这真金还是怕火炼——强悍如忽必烈者,面对天意那也是无可奈何。
好在真金生前留下了三个儿子。经过反复考虑,忽必烈在他逝世前一年决定,把太子之印交给真金的小儿子铁木耳。
但是关于谁做皇位继承人这件事,忽必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看起来对这三个孙子都不太满意,如果一定要矮子里面挑长子的话,他似乎倾向于铁木耳。
在忽必烈死后一年,铁木耳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元朝的皇帝。这个叫做元成宗的男人后来的表现的确像忽必烈生前所预测的那样,是个矮子里面的长子。他孝敬母亲和其他长辈,对没能当上皇帝的哥哥也是优待有加。当然私下里他也爱喝点酒,喜欢摆摆大场面,以彰显大元盛世的宏大主题。不过在实际政绩方面,他还是个守成的皇帝,不像列祖列宗们那样喜欢打仗,喜欢以军刀说话。除了在西南方面有点战事以外,整个国家他搞得还是比较安定团结的。
在他统治的第一年,大元GDP是一万九千两金、六万两银、三百六十万锭钞。这个数字不大不小,最主要的是没有水分,很能体现一个守成皇帝的风格。但是让他烦恼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帝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至元钞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中统钞的五分之一。老百姓们开始骂娘,但说到造反,他们还是没有这个胆的。所以铁木耳在大都的宫殿里对骂娘声充耳不闻,继续喝他的酒。
对于一个守成的皇帝来说,只要老百姓没起来造反,那就是胜利。
但是,铁木耳的酒喝到1307年的正月再也喝不下去了。
因为身体不行了。
他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木真的身体,经不起酒精考验。
所以1307年的正月成了铁木耳生命的临界点。这个守成皇帝在一声叹息之后放下了他的酒杯,与这个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的国度永别。
但他的身后事却是相当的麻烦。
因为和忽必烈辞世前一样,铁木耳伤感地发现,大元后继乏人。
太子德寿在一年前就病死了。更要命的问题还在于,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铁木耳无法解开这个历史的死结。
在铁木耳死后,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大元这个王朝开始了一次勾心斗角和刀兵相见。
争斗的双方分属两大势力:一派以皇后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为代表,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安西王阿难答;另一派以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代表,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怀宁王海山。
这两大势力其实并不均衡。因为皇后站在了中书左丞相阿忽台这一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安西王阿难答将胜出。
但是哈剌哈孙却认为,皇后站在哪一边不重要,重要的是军队站在哪一边。皇后说到底只是个女人,特别是在皇帝去世之后,新帝未立之时,皇后不可能有什么发言权。
在哈剌哈孙的运作下,军队进京了。这支悍然进京的军队是由一个名字非常饶口的人统帅的,他叫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个沉默的男人依靠武力不由分说地将皇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以及安西王阿难答等人给抓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大元人都知道了,原来爱育黎拔力八达是海山的亲弟弟。打虎亲兄弟,这一回这俩兄弟结结实实地把许多大老虎给打了。随后,统帅着三万精兵的海山在上都召开宣判大会,判处阿难答等人死刑,附带地选举自己为可汗。
大元朝武宗皇帝海山就这样在刀光剑影中产生了。“武宗”两个字可谓名副其实。但是哈剌哈孙却觉得这个男人不可捉摸。因为政变成功不到两个月,武宗就把他调离中央,去做和林的行省副书记。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确实不错,不过谁能做新朝的大臣,不是靠简单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来的,也不是靠过去的功劳就可以上位的。
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不一样。
哈剌哈孙只能黯然地上路,留在中央欢天喜地的是武宗认为于他有用的那些人,这其中包括经济大臣脱虎脱、三宝奴等。
因为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了,不治理整顿是不行了,武宗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成立尚书省,然后让脱虎脱等人放手改革。结果尚书省右丞相脱虎脱施展铁腕手段,完全把中书省的六个部都架空了,改革成了新一轮权利分配的代名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行省副书记哈剌哈孙同志看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元乱相,也只能是默不作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