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4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没有定论,是一个谜。史书语焉不详,野史则议论纷纷,有说她当时死于武则天的杖下,又推测说是被她的父亲赐死的,但是她的墓志铭语焉不详,大意是说在她丈夫和哥哥死去的时候她并未死去,而是悲惨的活着,最终没有生下孩子,自己也死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李重润和武延基看不惯祖母(姑奶奶)宠幸二张,私下议论,被二张得知,告知女皇,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惨祸。
  根据我对相关史料的查找以及对武则天个性的研究,不太可能是武则天亲自让人杖毙孙子、怀孕的孙女、侄孙,这不符合她的个性,应该是后人讨厌她成为女皇而肆意诽谤的。武则天其实只亲自下令逼死过自己的一个儿子,并未无罪就直接动手打死子孙的,这件事情也未见正史,不太可信。若真有其事,后世一定会大做文章,把她写的无比恶毒。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心中愤怒,但是又不好亲自处罚,又想试探一下儿子李显的反应,于是让李显知道了这件事,并且让他自己处理。
  李显这个人,年轻时候是个不知世事的白痴,说出要将天下分一半个老丈人的话,最终被赶下帝位,流放房陵。在十几年的流放岁月中,他终于知道了母亲的残忍,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每次朝廷派人去看完他,他就以为是赐死他的,十分恐惧,甚至恨不得自杀了事。虽然后来有被接回长安复立为太子,但是这种心中的恐惧应该没有完全消除。

  当女皇让他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定极度惶恐,担心自己一旦处理不慎会再次遭到被贬谪的命运。在房陵的日子实在太恐怖了,他真的很怕再过这样的生活了。
  他到底有四个儿子八个女儿,就算亲如亲子,别人死总比自己死要好,于是他下令让儿子自杀,也要求女婿自杀,女儿因为尚在怀孕,根据大唐律法不适合赐死,因此没有强行逼迫,但是李仙蕙因为打击太大,惊惧交加,当时年纪又轻,发育不够完全(永泰公主陵已经出土,找到被认为是李仙蕙的遗骸,发现她的盆骨比一盘女性略窄),最终胎死腹中,自己也香消玉殒了。

  后来李显继位,觉得对女儿非常愧疚,因此将李仙蕙和武延基合葬,并且修建了一座帝王规格的陵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被冠以“陵”的公主坟墓。若李仙蕙之死是武则天一手包办,李显欲救不得,那他不会这么愧疚。李仙蕙为庶出女儿,李显一直专宠韦后,看他对其他子女的态度,对这个女儿不会太疼爱,就算这女儿死的冤枉,如非愧疚之极,也不太可能逾制修建陵墓。

  这件事情的后遗症就是:因为李重润是李显皇后韦氏唯一的一个儿子,李显一直都非常宠爱这位韦皇后,韦皇后因为深恨害死自己儿子的二张,因为李显的次子跟二张有亲戚关系,因此被贬外放,又不甘心让别人的儿子当太子,又有女皇的先例,于是想立亲生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显也有这个意思,但是被臣子驳斥作罢。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极端愚蠢的毒死李显,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起来诛杀了二人,然后立李显帝李旦为帝,之后,李隆基更是赐死了太平公主,自己登上了帝位,成为历史上的唐玄宗。

  李重润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思想的年轻人,若他当年没有因为这个事件死亡,韦皇后不会考虑立皇太女,更不会毒死李显,太平公主的势力不会急剧膨胀,他应该能稳稳当当的当上皇帝,就不会出现政局动荡,给李隆基为帝的机会。唐代的历史也要就此改写了。
  日期:2012-06-16 13:58:21
  6 乱世公主:隋炀帝公主、李恪母杨氏
  她是隋炀帝的女儿,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当时隋朝已经没落,隋炀帝早已无心理会国事,又或者是在国破的时候她的年纪还小,这位公主连个正式的封号都没有,更没有名字流传下来。
  她和李世民的初次见面史书未有记载,应该是李世民随父攻陷长安,当时隋炀帝在江都,公主留在京都,被李世民看到,于是纳为妾室。
  她跟太宗李世民是有血缘关系的,太宗的父亲李渊和公主的父亲隋炀帝是姨表兄弟,她们也算是第四代旁系血亲,因此生下的儿子李恪是最像李世民的一个儿子。虽然有亲戚关系,但是在皇家,却绝不会因为这种亲戚关系而厚待某人,一切恩宠只因为那男人是否喜欢而已。就如同汉武帝,将为自己即位成帝立下大功的表姐陈阿娇弃如敝履,废入冷宫,最终幽禁而死,帝王家的无情可见一斑。

  公主的两个儿子都是在李世民为秦王的时候诞下的,长子名恪,次子名愔,分别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和第六子,可以推测,在李世民为太子的时候,年轻艳丽的杨氏还是很得他的宠爱的。只是后来杨氏未曾再有生育,可能是因为当了皇帝的李世民有了更多的美女,因此对杨氏也淡了一些。
  李世民为帝的时候,除了不能给杨氏皇后的名分之外,更将贵妃的名分给予了另一个女子韦珪。这个女子曾经嫁过一次人,生育了一个女儿,寡居多年,此时尚未为李世民生育儿子,而且还比李世民年长。李世民不仅封了韦珪贵妃,更封了韦珪和前夫所生的女儿为县主。县主是唐代郡王女儿的封号,仅次于公主、郡主。
  由此可见,李世民已经将爱情给予了长孙皇后、韦贵妃,以及其他的一些女子,给予杨氏淑妃的封号,可能只是因为她的血统高贵,她的容貌艳丽,她已生育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这时候已经很大了,而且很聪明。
  “恪”字的意思是恭敬,谨慎,“愔”字的意思是形容安静和悦,静寂无声,深沉,等等。而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的名字则分别是“承乾”、“泰”和“治”,都是非常好的字样。杨妃两个儿子都有这样的名字,是否是暗示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一辈子和儿子一起安守本分,这样才能平安一生呢?
  后来,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让韦贵妃统领后宫一切事务,可见他心中更信任韦珪。虽然他曾有想立杨氏为皇后的意思,那恐怕也是因为疼爱儿子李恪,想让他成为嫡子继而为太子的缘故,不见得是为了杨妃。如同清代的康熙,因为很欣赏德妃的两个儿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所以尽管德妃已垂垂老矣,早已不是韶华争宠之年,依旧封她为皇贵妃。

  杨妃确实安守本分,也从未企图让儿子李恪去争夺太子之位。即使是最喜欢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的史书也没有提到过李世民宠爱儿子想立杨妃为后是因为杨妃怂恿而为的。
  这大约是因为她生于帝王之家,一生见多了皇族的血腥屠杀,因此只想两个儿子平安安稳做个富贵王爷度过一生足矣。只是可惜,她这样微小的一点愿望也无法实现。
  因为太宗曾对他儿子动过立储的心思,因为李恪各方面确实英武不凡,一心想独占朝纲的长孙无忌不肯放过她的儿子。因为长孙皇后十分贤德,李世民也算是明君,宫中一直平安无事,没有可怕的倾轧争斗,杨妃未曾生过触碰政治的念头,她以为只要自己避开政治的漩涡不去招惹权力,就不会有人动她。
  只是可惜,长孙皇后贤德无私不等于她的哥哥也一样贤德无私。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谋反之事硬要牵连李恪,迫其自杀,将李恪四子全部流放,还牵连到杨妃另一个儿子李愔,他也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几年之后死去。这个李愔本就是个不成器的主,在太宗在世的时候就下旨责骂过,想必杨妃也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李恪身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