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43节作者:
朝阳沟往事 日期:2012-06-23 08:59:22
3火烧连营(1)
孙子在《孙子兵法·火攻篇》中写道:“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一国之君不能单单因为愤怒就发动战争,军队主帅不能因为生气就仓促投入战斗。有利可图时方可出兵,形势不允许的时候就要按兵不动。发怒了还能再高兴,生气了也能变喜悦,可是亡了的国家不能再存在,死了的人也不能再复活。所以明君良将都会对战争小心谨慎,这是保全国家和军队的方法。
蜀主刘备,将用自己的惨痛经历为孙子的这段精辟论述做生动的注解。
刘备为了歼灭吴军主力,特意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精兵,然后让吴班带一千士兵在平原地带扎营,企图诱使吴军出战。
陆逊在城楼上观察敌情后,下令不准出战。将领们见吴班军人少又防御松懈,纷纷要求出击,陆逊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说:“这其中必定有诈,大家耐心等待一下便知分晓。”
刘备一连在山谷中埋伏了两天不见吴军的动静,见此计不成,只好带着部队从山谷里撤出。陆逊对诸将说道:“我之所以不让各位去攻击吴班,就是猜测敌军一定有埋伏。”
两军相持了半年,转眼进入六月,正是酷暑难当之时,蜀军无法短时间取胜,部队士气低落。刘备又让水军移军陆上,这样水陆两军也不能互相呼应了。同时,由于蜀军深入吴境,在绵延几百里的山地扎营,战线过于长,后勤补给也发生了困难。
陆逊看到反攻的时机成熟,就上书孙权,说:“夷陵是要害之地,国家西部的屏障。如果丢失了,不止是丢失一郡,整个荆州都会危险。现在和敌人争夺夷陵,一定要成功。刘备不守着益州老窝,而自来送死,臣虽然不才,也要为至尊击败他。况且刘备多年来行军打仗,败多胜少,以此推断,不足为虑。刚开始臣担忧蜀军水陆并进,夹击我军。现在他们竟然让水军舍弃大船,到陆地扎营。我详细察看敌情,料定敌人的排兵布阵没有什么变化可言。请至尊只管高枕安眠,不用再为此忧虑。”孙权看了信大喜。
众将得知陆逊要展开反攻,都对他说:“攻击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侵犯时,现在他们在五六百里山地中,首尾相顾扎营七八个月,各个要害之处都以重兵据守,进攻必然会使我方受挫。”
陆逊听了对大家说:“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经过陆逊的深入分析,吴军上下统一了思想,准备大举反攻。而刘备这边,对越来越近的危险,却浑然不觉。
刘备一生中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即将拉开帷幕。
日期:2012-06-24 15:46:18
3火烧连营 (2)
刘备并不是不懂军事,他设下的长蛇阵,自有妙处:击尾则首至,击首则尾至,击腰则首尾俱至。为了找出蜀军的破绽,陆逊决定对蜀军做一次小规模的攻击。
结果派出的部队遭到刘备军队的快速合围,几乎全部战死。
大将们开始发牢骚了,“这不是让士兵们去送死吗?”陆逊听了,并没生气,反而微笑着对面带不满的将军们说:“各位将军,陆某已经找到击败敌寇的办法了。”诸将听了都不以为然,觉得陆逊这个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
陆逊对此不以为意。
再说蜀军,营寨都是由木栅做成的,依山傍水,周围全是树木、野草,此时天气又炎热干燥,一旦起火,必然无法收拾。
要命的是,陆逊从这次试探攻击中,看出了火攻是最理想、破坏力最大的战术,他决定继孙策沙羡火攻黄祖、周瑜赤壁火攻曹操后,再来一次精彩的火攻表演!
他让士兵们每人携带一把茅草,乘夜以优势兵力突袭刘备的中军大营,并顺风放起火来。霎时风助火势,蜀军的营寨到处成为一片火海。慌乱的蜀军狼奔豕突,陆逊乘势发起总攻,蜀军溃败,死伤的不计其数。
刘备带兵西逃,陆逊马上派昭武将军朱然带精兵五千突破敌军前锋,直插蜀军后方,和韩当的部队在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合围了蜀军一部,并切断了蜀军回蜀的陆上通道。
蜀军大将张南带兵从夷道撤退,此时夷道城中一连郁闷了几个月的孙桓来了精神,他马上下令出城追击,孙桓军和朱然的部队南北夹击,张南军大败,张南死于乱军中。
陆逊下令东吴水军封锁了长江,孙桓扼守夷道险要之地,对蜀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潘璋带领他的部队猛攻蜀军冯习部,冯习部无法抵挡潘璋军的猛烈进攻,顿时溃散,冯习也在逃跑中被潘璋部下砍死。
诸葛瑾、骆统、周胤(周瑜次子)等将各带部队配合陆逊直接指挥的主力军在猇亭方向攻击蜀军,接连烧毁蜀军营寨四十多座。蛮夷首领沙摩柯也在战斗中被吴军杀死,蜀军将领杜路、刘宁率部缴械投降。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人。时任偏将军。骆统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和姐姐相依为命长大。20岁担任乌程相,为人憨厚,博学多才。一生向孙权上书三十多次,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为孙权治理吴国提供了很大帮助。
凌统病死后,骆统代替他统领了那一万精兵。并随陆逊攻取宜都,因功升任偏将军。
此次迎战蜀军,陆逊帐下将领几乎全是勇猛刚烈、脾气粗豪暴躁之辈,唯有骆统性情随和,最和陆逊合得来,陆逊经常找骆统商议大事。
再说刘备,在败退中收拢了上万散兵,于是在夷陵地区西北的马鞍山停了下来,凭借马鞍山的险要地形,想要阻击吴军的追兵。
陆逊随即调集来优势兵力,对马鞍山的蜀军四面围攻。吴军压抑了半年的怒火如火山喷发一般,个个不顾山上飞下的飞箭乱石,勇猛冲击。连遭惨败的蜀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经过几轮冲击,又败下阵来,一万人的军队,大部战死,其余的投降了。刘备带着少部分人马继续逃命。
逃到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时,安东中郎将孙桓带兵追了上来,最危急的时候,孙桓的骑兵已经能够看见刘备等人,差一点就生擒了刘备。一直护卫在刘备身边的后卫将军傅彤为了救刘备,反身接战,被孙桓一刀砍死。
危急关头,刘备在吴蜀边境设的驿站发挥了作用,驿站工作人员焚烧了大量败兵丢弃的盔甲衣服军械之类,以火势堵塞了狭窄的山道,刘备才得以逃出生天!
刘备逃入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又羞又恨地对身边人说:“当年我到京师(孙权的前期都城京口)去,孙桓还是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子,没想到今天却把孤逼迫到这个地步!”半晌,他又仰天长叹到:“今日被陆逊这个无名小辈所败,难道这是天意吗?”想到二位义弟的仇无法报,自己却遭此大败,不禁泪流满面。
这时候赵云得知蜀军大败,带兵来接应刘备,进入了白帝城,刘备才感觉心安一些了。
八月,蜀军的镇北将军黄权,因为退路被吴军截断,走投无路,只得投降了曹魏。侍中马良也在本月从南方武陵地区向西北撤退时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
至此,在这场双方参战兵力不相上下的战争中,刘备完败。蜀军的船只器械,粮草装备,全被吴军夺得,蜀军士兵的尸体布满大江中,顺江水漂流而下,江水也为之变红!
原先对陆逊的不服的大将们,终于对他心服口服。孙桓也满怀羞愧低对陆逊说:“刚开始末将确实因为都督不出手援救而心怀怨恨,现在终于明白都督神机妙算,真乃天人!”陆逊连忙答道:“若不是将军们亲冒矢石,奋勇杀贼,谅陆某一介书生又如何能破得了蜀寇!”
后来孙权听说了这些事,他问陆逊:“伯言当初怎么没有把众将不服的事告诉孤呢?”陆逊说:“臣受恩深重,得到的任命远远超出了臣的能力范围。况且这些将军有的是至尊的心腹和爪牙,有的是功臣宿将,有的是宗亲贵胄,都是国家依赖以共图大事的人。臣虽然驽钝懦弱,心中也仰慕蔺相如谦让廉颇、寇恂避让贾复的大义,以此和将军们共济国事。”孙权听完,连声称赞陆逊,说他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真是国之大才。并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战后,围绕乘胜追击还是退兵的问题,吴军上下展开了激烈争论,以徐盛、潘璋、宋谦、孙桓等人为首的一方认为该乘胜进攻,以灭掉蜀国。而陆逊、朱然、骆统认为曹丕大规模集结军队,名义上是帮助吴国进讨刘备,其实是想乘虚袭击吴国,应该回师防御。
陆逊让骆统把这个意思上书给孙权。
孙权同意了陆逊等人的看法,因为通过此前和曹魏的几次外交接触,孙权已经明显感觉到曹丕对自己是否真心臣服开始怀疑。
于是陆逊仅派李异、刘珂二将率部追击刘备到南山(今秭归南岸山),自己统率大军回到江陵防御曹军。
没多久,曹丕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对孙权拔刀相向了。孙权在战胜了刘备后,不得不马上和三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曹魏过招。而这一战,孙权有多少胜算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