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48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29 12:47:10

  梁乙埋听说西使城危急,火速派兵数万前去增援,援军刚到汝遮谷(今甘肃榆中万川河谷),就听说西使城已经丢了,此时李宪正往汝遮谷赶来,一场遭遇战在所难免。
  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总之打了很长时间(从中午打到下午,大概6个小时),宋军可能占了上风,之后西夏人退到了一个山涧里面。李宪原本就觉得西夏人退的有点莫名其妙,又看到此山涧既深又宽,恐有伏兵,遂下令部下不准追击。
  李宪估计的没错,西夏人的确在此设下了伏兵,想给宋军狠狠来上一下,可没想到李宪是属狐狸的,不上这个当。伏击不成,西夏人只好撤兵,退往龛谷城(今甘肃榆中县境内)。
  龛谷城是西夏的国家储备库,里面屯有大量的粮食和兵器,西夏人称之为“御庄”。此等战略要地,城防必然十分坚固,李宪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恶仗要打,可没想到西夏人已经被李公公打怕了,听说李公公的大军前来,纷纷四散奔逃,李宪不战而得龛谷城,缴获了大量粮食和兵器,便乘胜进攻兰州。
  兰州的西夏守军也少的可怜,李宪很轻易就将其攻下。
  听说李宪攻下了兰州,神宗命李宪切勿停留,要么赶紧东进与其他几路一起攻下灵州,要么就北渡黄河攻占西夏的凉州。李宪认为十几万人渡河难度太大,而且孤军深入很危险,保险起见,他决定东进。
  从兰州出兵到灵州,需要再次经过汝遮谷和西使城,李宪一路上又接连击败西夏军队,招降了不少归附西夏的吐蕃人,进军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境内)。

  天都山是西夏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一处山清水秀的风景地,李元昊就曾在此修建过规模宏大的行宫,供其游玩。
  面对如此壮丽的行宫,李宪毫不客气,一把火全烧了,之后他又率兵击败了前来保护行宫的西夏统军仁多零丁,自此兵势达到强盛。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总结一下宋朝五路大军到目前为止的表现情况。种谔的鄜延军表现良好,攻占城池最多,但此时已经粮草不济,不得不停止进军,原地驻兵等待粮草。王公公的河东兵打出兵起就是一个笑话,什么谎报战功、私减粮草、草木皆兵之类的错误全犯了,唯一的“战功”是屠杀了宥州城内的五百户老弱病残,遭人唾弃。而且王公公的河东军一直受到缺粮的困扰,指望这一路再有啥惊天动地的战功,恐怕很困难。泾原军在猛将刘昌祚的带领下敢打硬仗恶仗,是目前五路大军中进展最快的一路,很有前途。高遵裕的环庆军由于没有听从张守约奇袭灵州的正确意见,所以现在只能以正常行军速度朝灵州赶,好在有刘昌祚在前面开路,高遵裕倒也省下了不少力气,不出意外,环庆军将紧随泾原军,第二个到达灵州。李宪公公的熙河军则是一路凯歌,战果颇丰,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路上打仗又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现在进度落后于高遵裕,但比种谔和王公公要强。

  反观西夏这边,由于宋朝五路伐夏声势浩大,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王公公除外),所以要想打好这场事关国家存亡的防御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战术,不能蛮干。西夏可动用的防御兵力本来就不多,本该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一路宋军,再用此战术依次对付其他几路,可以收到奇效,可梁太后这些人却采取了分兵抵御的战术,使得每一路宋军所要对付的夏军都很有限,自然连战连捷,而西夏则不可避免地连战连败。

  眼看宋军就要攻到灵州城下了,此时若再不改变战术,西夏危矣!梁太后急的六神无主,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与各位大臣商量对策。
  面对如此危机的局面,许多年轻将领纷纷进言,皆要再整兵马,与宋军决一死战。唯独有一位老将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说:“不需要再派兵抵敌了,我们只需要坚壁清野,放敌军深入进来,然后把国内精兵聚集在一起,固守兴、灵地区,再派轻骑袭击敌军的运量部队,到时候敌人几十万大军没有了粮食,就会不战自溃。”
  什么叫水平?这就叫水平!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断敌粮草,如此精彩的战术,足可以入选军事教科书,成为经典案例供后人学习。可惜,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已经无法获知这位老将的名字了,实在遗憾。
  梁太后就像溺水的孩子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命令各监军司的精锐部队向兴、灵地区集结,同时派出骑兵,袭击宋军粮草。
  夏军一撤,宋军进展明显加快,十一月,刘昌祚率先进军至灵州城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