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林冲到了沧州遇见了柴进,也遇见了另一个教头。可是这个洪教头实在不怎么滴,不但对林冲极尽讽刺而且不识好歹要与林冲比武。我们看到这里也要庆幸,为什么呢?也多亏这个洪教头让林冲终于在柴进的府邸风光了一次(这也是对苦难之人的一种安慰):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林冲两三招把洪教头打倒在地的时候,柴进终于觉得林冲是个人才了,他想招揽的正是这样的人。可林冲是个罪犯,柴进虽是丹书铁卷在身可也不能收留林冲这样的囚犯,于是柴进只好写了书信给沧州牢营并与许多银两赠与林冲。也多亏柴进的书信和银两,使得苦命的林冲才免去了一百杀威棒,而在天王堂内谋了个每日只是烧香扫地的清闲活儿。
可是,高俅没有放过他,陆谦也没有想过向林冲忏悔。他们也自以为很聪明:斩草要除根!但是他们也很愚蠢:对于一个良民,一个可怜又天真的顺民,哪用得着这样啊!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斩草要除根的一厢情愿让林冲成了真正的男人。
管营和差拨是小人那自不必说(当时,整个北宋社会给小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陆谦也一直把小人这个角色视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初中的时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章节都是课文中重点学习的篇目,其地位和鲁迅的文章差不多。不知道现在的课本还有没有《水浒》的节选,但那个叫鲁迅的人的文章被渐渐的踢出了教科书我是知道的(这个人对现在社会的讽刺太深了!)接着说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掉陆谦、富安、管营和差拨,确实给了一直为林冲牵动着心的广大人民群众一丝慰藉。记得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拍着桌子动情的说:“终于反了!”在他看来林冲造反好像是很应该似得。可是造反毕竟是条不归路,走上这条路他就和家人、美好的顺民生活彻底的说再见了。是的,林冲是被逼的,他是实实在在的被逼的!要是从忠义的角度讲,宋江是《水浒》中绝对的主角。但是从逼上梁山这个角度看,林冲可以说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忍,忍到别人要他命的时候还悲天悯人!
日期:2012-05-26 22:20:22
2、逼上梁山的实质
我曾天真的认为“逼上梁山”这个说法有些夸张,因为我们可以给上梁山的108个人清晰的界定上上动机(在这只说几个典型的):
逼上梁山:这以林冲为杰出代表。
主动上山:时迁,段景住,张清夫妇等。
引荐上山:汤隆,吕方,郭盛等。
连带上山:顾大嫂,孙立,孙新(受解珍和解宝连带)。
被俘上山:呼延灼,扈三娘等。
拉拢上山(也可以说被骗上山的):萧让,徐宁等。
但如果我们看到事情的本质的话,就会晓得:要是没有法子谁会愿意当土匪,还有那些主动要求做土匪的、被牵连的、引荐的、被俘的,在其上梁山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逼”字。
吾尝终日而思矣,为什么像林冲这么有本事的人会反呢?“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如果我们参透《水浒》的奥妙了,就觉得这是一个不用去想的问题: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就是一个土匪集团消灭另一个土匪团伙的过程么?刘邦赶走了秦朝的暴君,没过多久就有叫做曹阿蛮的家伙把他的江山夺走了 ……赵官家何尝不是呢?别以为是好多脑残为了顺应天意强烈的要求赵匡胤当皇帝而把赵检点推到叫陈桥驿的地方给他黄袍加身,大家也别以为柴进的先人们是笑着把皇位交给这个曾经的下属的,孤儿寡母,很容易被欺负的。
我们相信这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不是说土匪不能做皇帝,只说他做了皇帝后,要对那些贱民好些。有很多君王都说全国老百姓是自己的子女,并且曾认真的把他们当子女看过,甚至唐太宗李世民把那些贱民比作水把自己比作舟而道出了:“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当然原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者不是为了开玩笑而颠覆唐太宗的名言,而是觉得说“煮粥”更能体现出封建时代君民之间的本质关系。)”之类的名言。大多皇帝还虚伪的宣称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个人觉得这些理论宣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作为,即当了皇帝后不要扰民、不乱搞、不逼他们、不破坏老百姓的正常的生活就行了。林冲的要求也就如此,这就是朴实的老百姓,老实的贱民的最朴素的理想!
鲁迅先生曾经在《灯下漫笔》中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两种时代: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可以说鲁迅先生的论断是精辟的。封建社会对于人的奴隶意识渗透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比如明清的文字狱尤为典型。可笑的是,很多人当上皇帝后吃着奴隶的血肉还要大呼:朕即天下,或者说我是你们的爹妈!西方托学者马斯?潘恩在论及政府的形成时还有比鲁迅先生更为精辟的论断:
“政府并不存在于监狱与宫殿、贫穷与富贵的对比中;政府的建立不是为了去掠夺穷苦人仅有的一点东西,使苦人更苦。”
这个“政府不去掠夺穷苦人仅有的一点东西”指的就是人们想安安稳稳的当个奴隶的愿望!而当一个政府把他的人民逼迫到生存的极限的时候,那个政府就离他所谓的“万劫不复”不远了!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反?这是一个很难探讨的问题。很多学派很多吃饱了没事干的人都在以人性为出发点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的先人们形成了很多说法:
首先跳出来的是儒家,他们称赞道:“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由于外部的逼迫或者是外部环境的恶化而让善良的人走上了不归路。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是改变环境,第二是改变自己。但是这个第一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最优选择,实质就是教人成为忍(仁)者。仁者嘛,就是文明人。如果有人要反,那些个圣人就会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日期:2012-05-26 22:20:49
(接上)另有一种说法是法家。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提倡让土匪的头头(也就是皇帝)制定个法律,然后“依法治国”,来教训不遵守君主抢掠规则的人。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很好,因为秦国正是因为严刑峻法才给陈胜吴广制造了再就业的机会。试想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误期当斩”,或者在当时的秦国误了期限让当官的“潜规则”了或者送点什么回扣之类的东东也能糊弄过去的话,陈胜、吴广会壮烈宣布革命么?但恰恰是这个法律,它不容情,所以陈、吴的结果除了死还是死!按法律是必死,造反是可能死,所以智商正常的他们选择了造反!
第三种观点是一个叫洛克的英国人提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能力是天赋的,知识是后得的。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这就是“白板说”。
这样围绕人的天性基本形成了三种观点:“善”、“恶”、“白板”。人们常以此为据来争论人的后天发展和教育,也有大学乐滋滋的把这个话题搬上了一个叫辩论会的戏台。大家冷静思考这个造反或者后天的人的行为与这些学说有关吗?或者说人是善的他就不会造反?人是恶的,他就一定会造反的?人是白板他就一直纯洁吗?
个人是很赞同比洛克稍晚的卢梭的说法的,他只说了四个字:天赋人权!当然这个“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的中国就是人们想做奴隶的权利!这个是他们的底线也是他们生存的最后救命稻草。但是当他们想做奴隶而不能的时候他们只有最后的一条路了:学陈胜和吴广!于是一个个“反贼”奔赴梁山,这就是逼上梁山的实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