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夥贼男女打甚麽紧!我看他如何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於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这里的“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於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不知不觉的流露出了卢俊义内心深处的意识。他并不是老庄那样的出世,而是有着儒家的入世思想。有本事,就得扬名天下,这也可以从他功成名就后不听燕青的劝阻而留恋官场窥探得一二。
从另一个方面讲,宋江的大名卢麒麟不会不知道,梁山的作风他也不是不晓得,所以他的抉择难啊!员外想啊想,想了几个不眠之夜,最后终于想到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要实践,想到这里卢俊义卷起包袱背着口粮去梁山进行了实际考察。
经过一路的调研也许卢俊义打算做个良民,也许他是假装正经,但是,没想到梁山就没有给卢某人退路,李固这个小人刚好排上用场,一番冤狱又开始了。
那么卢俊义怎么能坐上老二的椅子呢?
第一,晁盖。第二,宋江。第三,林冲。第四,吴用。这就叫公共关系学!我曾大胆的提出一个论断:所有工作都是关系。不要误解,这里的“关系”不是“你爸是李刚”之类的说辞。而是说我们干的所有的事业,都是在和关系打着交道。卢俊义由于宋江和晁盖发生的关系而有了上山的机会,卢俊义和吴用的关系使得他最终上了山,而林冲和吴用一番说辞,坐上第二把交椅,这都是关系。
总结:卢员外,一个聪明、出身好、有钱、武功好、长相英俊而且善于表演的人为什么会走向梁山?这是最应该向社会拷问的,可是,怪谁呢?怪皇帝?怪奸臣?非也!这个问题是我们以后要好好讨论的问题!还有,这个完美的男人怎么最终栽在了小人李固的手上?而且栽在了老婆和小人手上!看来“小人与女人真的很难养也”!宋江还没有说完,我们现在的人都要学习宋江,他不仅是第一个把公关做到梁山和朝廷的人,他的故事也可以给未成熟的大人们以惊醒。
日期:2012-05-21 19:44:17
三、我们的理想
吴用没有发迹的时候叫吴学究,道号“加亮先生”,职业是人民教师。一个教书的先生怎么会沦落为一次惊天抢劫案的总策划呢?是吴用一出生就是做贼的好材料,还是他一直以做贼为己任?以吴用的智商,完全可以盖过晁盖,可为什么还是当了晁盖的小弟呢?
民间流传过这样的故事:
吴用曾经前往京师赶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点吴用状元。但在定状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点他“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形象?”皇上认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吴用永不录用!
本着相信人民群众胡言乱语创造历史的精神,我旁征博引了过来。可见吴用的老子老吴是个俗人,他也一直想着自己的儿子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在老吴的熏陶下,小吴同学很努力的读书,以求有个功名。谁料想因为名字没有起好,被赵王君剥夺了考试资格——终身!对于小吴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也不是人活着没钱花了,而是你自认为有才,却没有门路施展!
学究本出自科举取士的制度,而吴用的字偏偏就是这个学究,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我们从吴用的字号中也可看出他对金銮殿的向往。可是,时运不济,吴用选择了当时落榜士子普遍的道路,做个教书先生。
如果按照套路出牌,吴学究应该这样终老一生:手挥戒尺,读着被嚼烂的四书五经,教着成群的顽童。
可是人要觉得自己太有才而没能施展那就不好办了,吴用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他自命不凡。“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干出惊人的业绩,那样和苟延残喘有什么分别?这样,吴用处心积虑的观察着,行动着。
接着吴教授做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教唆晁老大收了一伙小弟而且劫了生辰纲,接着教唆豹子头干掉王伦。晁盖能当山大王,吴用确实是必须记特等功的。但是,当梁山在晁天王的领导下要走向壮大的时候晁天王却遇到了比生辰纲更棘手的事情:宋江!宋江往哪儿摆?
且说晁盖火并了王伦后对吴用说道:
“俺们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於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
吴用道:“兄长不必忧心,小生自有摆划(注意这句话);宋押司是个仁义之人,紧地不望我们酬谢。虽然如此,礼不可缺,早晚待山寨粗安,必用一个兄弟自去。白胜的事,可教蓦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可脱身。我等且商量屯粮造船,制办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枪刀弓箭;防备迎敌官军。”
晁盖道:“既然如此,全仗军师妙策指教。”
晁老大刚说要谢宋江,吴用就说他“自有摆划”,看来他真是比“及时雨”还及时!不光道出了自己的打算还在老大面前为宋江做了广告(记住:梁山好汉不看疗效,只看广告)。这很让人怀疑军师是上山前和宋江就约好的还是上山了才想起自己投错了主子?其实不管什么时候都不难看出聪明的吴用对宋江的感情是胜于晁盖的。以前,只要宋江请命要去打家劫舍吴用总会相伴左右,但是当晁大哥嚷嚷着要去打曾头市的时候吴用为什么没去?晁盖点兵的时候没有点吴用,吴用更没有主动请缨。看官们想想以前宋江每次下山打仗的时候总是带上“军师”,可晁老大要出去了竟没带“军师”,这是多么让鲁智深(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啊!
还有,在“戴宗假传信”一节中,聪明异常的吴用怎么会把信弄出差错呢?个人认为,这完全让梁山的粗人着了文化人的道。大家先要劫牢,老吴不让去,非要自己出一个计,等到信送去了,才“阿爷”一声,说自己有疏忽。以吴用的智商,怎会如此粗疏?我个人觉得,心思缜密的吴用不会犯常识性错误!个人觉得这里面有猫腻(当然是个人猜测,不同意的人可以反驳):这完全是吴用给宋江的欢迎仪式,劫牢和劫法场是档次完全不同的两次抢劫,前者是劫牢,只是劫牢,而劫法场就不同了,用宋丹丹的话说:
日期:2012-05-21 20:15:43
“那家伙…… 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
法场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公共场所,根据我国《刑法》:聚众抢劫罪,可判死刑。大家商量着要去静静的抢大牢,吴先生的意思是要闹就闹大点,但又不能明说,所以送了个有问题的信,把宋江直接从死刑缓期几天执行推到了斩立决的情形。这时候大家都急了,就算是劫东京也得去呀!这样,宋江在捕快们的簇拥下来到法场的时候,梁山们的爷们、将要成为梁山爷们的爷们,以及来不及做梁山爷们的爷们一个个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李逵自然是护着宋江不让人靠近,宋江很快就得救了。可是大家到白龙庙时宋江又不干了,宋江起身与众人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