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13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曹公所以要网络我,并非仅仅是名声的原因,名声只是一个起点,是他注意到我的原因。曹公用人不只看名声,他要的是真正的人才,为此他甚至可以不在乎一个坏名声,此即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是你们认为他颠覆了儒家传统道德,和历代用人制度的选拔使用方式。
  但是世家大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他没法忽视,不敢忽视,所谓的人才由于文化垄断的原因,也更多出现在这些家族之中,更兼那些低等出身,出没草野的能人不易发现,所以曹公基本还得从这些家族中的弟子中去发现,去衡量,去寻摸,去争取。
  曹公是一个极为重视人才的人,任何一个想成事的霸主都离不开人才,所以他对此从来不遗余力,眼线密布。他与州郡抢人才,与朝廷抢人才,与天下抢人才,恨不得将天下的人才都抢到他的幕府之下,无一遗漏。他的府下也的确人才济济,各路英豪充斥。曹公的成功有一大半与他拥有无数的人才,与他最善于笼络使用利用人才有关。

  曹公热衷追猎人才,他用人不惟出身门第,所以他盯上了我。如此说来我在曹公眼里不但是人才,而且不是一般的人才,我很荣幸。能够被大名鼎鼎,威震天下的曹公视为人才这甚至比许劭一评还具有影响,我足该荣幸。
  我无疑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名声,无疑将因此走向更高的起点,但是我必须为此先付出一定的代价,经受一番煎熬。
  日期:2012-06-09 09:45:28
  201年,正是曹公与袁绍的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曹公威震天下。官渡之战后,曹公于201年四月炫耀武力于黄河岸边,又趁势将袁绍赶回了冀州老巢。战事告一段落,曹公遂于九月份回到许都,着手收拾曾经帮助过袁绍的刘备和黄巾军首领共都——他对我发出的征召令就在这一时间。
  此时的我当然不能从命。

  上计掾我未必一定要做,也未必不做,这无关紧要,问题却在其时的曹公已被很多人看清,大家都认为他是乱世奸雄,汉室逆臣。年轻时的我如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还心地纯正,未经世事浸染,抱有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怀,所以我不打算做曹氏的走狗,违背大汉。我得守节。
  而我父亲也不同意我去,他说:“曹操居心叵测,事曹则容易留下骂名。我司马家数代侍奉大汉,若果曹操有反叛之心,到时你退则无门,进则失身失计,司马家族的声望不复存矣。”他的意思是宁可做一个闲云野鹤终老此生,也不可贪图富贵卖身求荣,甚至宁可玉碎不求瓦全。
  已经身在曹营的大哥却又是另一种说法,他说:“我出仕之际,正是汉室将倾,皇帝蒙难之时,曹公以兴复大汉为旗帜兴起义兵,号召天下,我不为无智无德。此时曹公野心未彰,我抽身无名,也抽身极难,容易给家族招来大祸,所以我只能暂时屈身尸位,以大汉复兴为我宗旨,尽心周旋。但你不同,你当其时接受曹氏任命,如陷牢井,极不可取。你但安心学问,养你之志,扬你声名坐以待时即可。天下事未可预料,汉室兴,你再出仕不晚,曹氏兴,你应天命而出,不为反复,你我兄弟暂时各处一营方为上策。”

  大哥与父亲殊途同归,都是劝我不要轻出,但是父亲的观点主要在道德节操,而大哥的立足点主要在现实智慧,就这一点来说,我与大哥更为合辙。除了理想观念道德情感的根本,我当时其实同样做了许多实际的考虑。
  第一,我要利用曹公的征召养我的名声。他越要征召我,越能增加我的声望,他越征不到我,世人越会认为我了不得,越会认为我“服膺儒教”,“概然有忧天下之心”。名声意味着你想成为举足轻重之人,你的名誉心越强烈,你越希望自己成为举足轻重之人,我那时的确已经有极强烈的欲望,我要做就想做最好的。
  第二,正如诸葛先生所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群雄逐鹿之际,曹公虽然经官渡之战后俨然已成霸主,但天下大势并不十分明朗,到底鹿死谁手尚难一锤定音。曹公虽然英武,也曾遇九死一生,已俨然霸主的曹公貌似根基扎下,但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如果一旦出现什么变故,散沙局面立刻形成——甚至一鲁莽荆轲都足以置他于死地,我犯不着那么急于出山。

  我最好在天下大势已经明朗,曹公已经胜券在握的时候再去赶他的顺风船。
  以此而论我的确不是那种开拓之主,我既没想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一片天地,占山为王,也没想用自己的身躯去支撑起大汉这座危厦,种种限制甚至阻止我在曹公已经成势的时候做一个曹氏功臣——如果曹氏得逞,那当然会比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再去更能为他看重,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似乎也过于谨慎胆怯,没有更超出的见识,那时有很多人都早认识到汉室将亡,曹氏当兴。但是他们果真都是管辂一流的人物,能预知未来吗?他们只是出于赌徒的心理,急于求取功名罢了。他们不过是在押宝,压自己以为最大的宝,他们有幸压对了而已。
  我在某种时候也是一个赌徒,但我不是一个盲目的赌徒,那些人也未必都是,但是我虽然也权力欲强盛,却比他们更懂得忍耐,更善于忍耐,忍耐一直是我的强项。
  我想的很多,但这与我那时的道德观念理想追求感情信仰连在一起,是主要的三点,这基本没有超出大哥的见识。我比大哥想得更多的是,拒绝的方法和善后,父亲与大哥对这件事想得有点简单了。
  曹公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拒绝的人,他当年为了追求名声,都能够去威胁大名鼎鼎的许劭,他如今为了得到一个人,会更加不择手段。我未必是他必不可少的人,但我的拒绝必将有损他的面子,伤害他的情感。如今的他面子比天子还大,情感已类同于帝王的情感,他怎肯轻易罢休?一旦他为了面子,出于情感,出于笼络天下的手段,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我,我将怎么办?如果纠缠毫无效果,他恼怒成羞,焉知他还能不能顾及他与我父亲的情谊,以及司马家族的影响,世家大族的影响?单个家族的势力并达不到左右天下的程度,司马家族也不是最有名望势力的家族,这样中等的家族在天下虽不至于比比皆是,但也不为少数,并非缺一不可。曹公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人,而且还极有办法,他甚至能够掩人耳目悄悄下手,事后滴血不沾,还博得某个美名。

  因此,为了避免种种麻烦,我决定用装病来回绝曹操,而且这病还不能很轻,要一时半会治不好。
  我选择了风痹症。
  日期:2012-06-10 09:20:14
  风痹在中医上指的是因风湿寒三邪导致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古医学认为:“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病,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此病临床症状为肢体酸痛,疼痛游走不定。所以我是阴阳一概不和,全身麻木疼痛,卧床不起。
  这种病远不是那么容易装的,它要人整日哼哼,还要终日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演尽绝望痛苦之态。这对于一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尤其不易,但我将它作为一种考验,一种训练,一种经历咬牙承受了下来。政治家需要有非凡的演技,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这些对我这样一个出身官宦世家,饱读经书,经历过无数书本和现实教育的人来说,是早明白了的。

  几十年后,那曹爽居然派了一个李胜去考察我病的真伪,他真是愚蠢到家,当年的曹公都被我骗过去了,李胜算什么东西!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早已有过这种经历,早已修炼到第九层功力了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