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59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30 08:52:46

  连载87:魏公公吊孝惹祸端(一)
  前文提到后金派使节来“谢吊”显得很诡异,而袁巡抚又被眼前的局面给忽悠得有些不知所措,居然发出了“尚复何求”的感慨,意思是太理想了。由此可见,当时的袁英雄,完全沉浸在他忽悠后金“成功”的欢喜之中而难以自拔,全然不知自己正在逐渐落入了一个可怕的连环陷阱之中。
  不过,就在袁英雄受九千岁支使,派遣喇嘛僧去后金烧纸,而后金又来“谢吊”的时候,有人便已经发现了要坏事的端倪,这个人就是王之臣。王大人是辽东的老人了,对辽东的情况很熟悉,当他一听说袁英雄去吊孝而皇太极已经派人来回访,便连忙上疏天启,首先申明自己没有拿过这样的主意,接下来便急忙点出,这个事情是要出大问题的(以酿无穷之衅)!可王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时问题已经很严重,而袁大巡抚却还浑然不觉。

  王之臣时任“辽东督师”,管辖范围是“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而之前王之臣是“蓟辽总督”,这个职位跟“辽东经略”、“辽东督师”几乎是平行的。明朝设置的“辽东经略”或“督师”主要是负责对付后金,而“蓟辽总督”则是专门应付蒙古的。
  王大人担任“蓟辽总督”的时间很长,所以在处理蒙古事务方面可以算得上是个专业人才,因此在有关蒙古的问题上他的发言有一定权威性的。而当他一听袁大人跟后金眉来眼去就立刻知道要出问题了,因为他深知蒙古部落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是非常敏感的,稍有闪失就会出大问题。
  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王大人在上疏中很有针对性地提出,由于袁英雄派人去吊孝,故而在蒙古部落那边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王督师说,后金不断向蒙古求和,又多次威胁朝鲜,结果是蒙古没搭理他,而朝鲜也不为所惧;这样的结果证明“四打一”的方略出了效果,而倘若现在跟后金议和,那必然会导致蒙古、朝鲜跟我们离心(彼必离心),如此发展下去势必将会使得“四打一”的局面破裂,而这样做明显是有利于后金,且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1](益敌以自孤也)。

  王大人接下来又分析说,如今的形势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静观其变,如果后金哪天因为天灾或内乱撑不住了,那事情就完结了,何必没事儿找事儿的去搞什么议和呢?[2]
  此时,王之臣之所以要发这个条陈,一再阐明议和的弊端,完全是因为他发现了袁英雄正背着他在和后金接触,并且还打着他王督师的旗号向朝廷报告,所以王大人很是愤慨,立马要和袁英雄划清界限。
  王大人的措辞很严厉,他首先表明对于袁巡抚派人吊孝这个事情,他作为督师是绝不知道;而若是他知道了,那也绝不会同意,并且要勒令返回。可袁大人的动作太快,等他知道了,喇嘛已经走远了。最后,王之臣提到了一桩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便是袁大人在奏报中称,派人吊孝这个事情,他是知会了督师的,并且还是跟他王督师“会同”办理的[3]。
  当时,王之臣官拜“督师”,是袁大人的顶头上司,可是派人“吊孝”这么大的事情,袁英雄连知会都没有一声,得了九千岁的支使,就直接办了,也算过于嚣张了一些。再怎么说,人家王督师毕竟还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这么大的事情不打招呼,您让人家情何以堪啊?就算您袁英雄和魏公公是“声气相应”,关系很铁,但也不能太过分了,至少蒙古人问到王督师,你们到底在干嘛,王大人得有个说法吧?

  由此可见,袁英雄在“吊孝”这个问题上,有欺上瞒下之嫌,而且他跟魏公公之间,应该有专用的联络渠道,所以袁英雄手当时才能眼通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之臣虽挂兵部尚书衔,为一方封疆大吏,但是在阉党内的级别,却远逊于袁英雄;因为老魏谋划吊孝,王大人竟然是一点儿都不知道,过后上的这个条陈还唱了反调,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个现象说明当时王督师还算不上九千岁核心层的亲信,而袁英雄倒似乎更有资格。

  天启在接到王大人的条陈之后给了批复,态度很明确,意思是议和肯定是不行的,但表面上也可以不把话说死了,留些口子以图“用间”,就是留下些余地,好去忽悠后金;不过,断然不可言明,如果谁明确提出“议和”,那马上就要上报(若明立参商)[4]!天启的回复里虽然定了调子,不能明言议和,但其实已经晚了,因为吊孝的喇嘛一到达后金地界,事情就已经失控了。
  后金在派遣使节“谢吊”的同时,已经借魏公公支使袁英雄“吊孝”作足了文章。皇太极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作给蒙古部落看的。后金通过有效渠道,将明朝派人“吊孝”并且送了“金珠无数”的情况,知会了蒙古部落,并且稍微添油加醋了一把,说明朝意图议和。虽然皇太极只告诉蒙古,明朝吊孝之外还有些议和的意图,但对于蒙古部落的震动却很大。
  在明、金之间的漠南蒙古诸部,和北元的残余势力林丹汗并不是一路的,他们两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有矛盾;而漠南蒙古跟后金也不对付,经常打架斗殴;只有明朝给予了他们抚赏的政策,所以漠南蒙古部落和明朝是盟友关系,因此自熊大人提出“三方布置策”开始,就一直将他们作为其中一方,同时也是“四打一”中的一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