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20 13:45:57
1,11月27日夜,柳潭里西北部的战斗。
晚上10点,二十军89师向柳潭里西北部山岭发起进攻,其中267团向1403高地发动进攻,防守该高地的是陆战7团3营H连;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团队番号不详,因为进攻失利,所以在中国的资料上我没查到该部队番号,反正不是265团就是266团。(我前文有错误,第九兵团每个军辖4个师,但每个师可能只有3个团。)防守不知名高地的是美陆战5团2营,防守1403高地的是美陆战7团3营H连。
战斗经过就简略说说好了,先说进攻不知名高地的265团或266团,这个实在没什么好讲,打了一晚上,美军阵地纹丝不动,美军共计战死7人,伤25人,还有60个自己冻伤的。进攻1403高地的267团要好得多,战斗开始几分钟内就击垮了美军右翼阵地,至深夜就控制了1403高地的一部分,虽然在美军组织了反击,但反击很快失利,连长被打死了。虽然美军在新的指挥官指挥下继续组织抵抗,但凌晨4点美军自己撤退了。为什么1403高地拿下,而不知名高地却打的那么差呢?原因很多,我们一个个说。
(1),不知名高地美军是整整一个营——第5陆战团2营,而1403高地是一个连——第7陆战团H连。265团或266团一头撞上的敌人实力比他们自己还强,战而胜之的可能太低。
(2),从战斗过程看,第5陆战团2营中的老兵很多,经验非常丰富,当志愿军第一次试探进攻时,美军没有用枪打,而是大量地投掷手榴弹。在整理重发前的帖子里我曾经讲过,试探进攻是一种侦查手段,为的是搞清敌人的火力点,便于在真正进攻前炮火能给予摧毁。这就造成了该团时进攻美军火力点一个都没能摧毁。
(3),进攻不知名高地的志愿军主攻营的营长、连长们是笨蛋,他们拿不出应对的办法,只是死板地按照计划,在20分钟后开始进攻。既然敌军很有经验,敌军火力点根本就没探明,这么贸然进攻牺牲可想而知。他们完全可以再迅速再组织一次试探进攻,把散兵线拉大,制造投入更多人员加大规模的假象,制造主攻开始的假象,一旦美军射击就迅速回撤。如果美军不射击就将计就计,迅速占领手榴弹射程外的有利地形,以此为依托进行冲击,这样冲击距离可缩短100米以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当时的指挥员富有战斗经验但缺乏教育和知识让大部分志愿军基层指挥官的头脑都比较简单而死板。但也比现在的强多了,现在的军官既没有战斗经验又没有知识又死板又不爱学习。
(4),美军第7陆战团3营营长威廉.F.哈里斯中校是个软蛋。在H连新的指挥官到达稳住阵脚后没多久,这位哈里斯中校就开始担心起他的指挥所的安全问题来,指挥所离前沿只有一英里,要是被端了命就没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想着当将军呢,于是哈里斯先生下令撤退,让H连可耻滴躲到了陆战5团D连背后去,有部分零散人员甚至跑去了右面的陆战5团3营医护所里。这个行为丢大脸了,要知道,各部队间除了战友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往别的部队阵后躲这简直就是军人的耻辱。这个哈里斯先生的老爷子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哈里斯将军,是个典型的“官二代”,8年时间里小哈里斯从中尉晋升为中校,你要是告诉我他家老爷子没有运用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我是绝对不信的,打死我也不信。不过这位“官二代”绝对比中国的“官二代”们强,至少他很勇敢滴上了战场,最后还战死了(战死原因也是因为他的指挥无能)。这点是中国现在所有“官二代”加在一起也比不了的。这也使得H连一直在陆战一师中蒙受着战败逃跑的批评和嘲讽。
(5),陆战7团3营H连连长库克上尉在布置阵地时犯了错误,他把他阵地的倒三角后面这个排布置的太远了,1403高地比较高而陡,最后这个排布置在山脚使得战斗开始后不能有效地支援前面两个点。
(6),不知名高地上的美军射击时打着了一间草屋,熊熊火光使得志愿军战士成了活靶子。
(7) ,打下1403高地的志愿军267团没有能够利用1403高地的突破扩大战果,进行纵深攻击,没能对其他地方的美军形成有效威胁施加压力,比如对不知名高地。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无力再战,二是担任预备队的265团或266团中的一个跑到不知名高地方向去了,因为那边拿不下来需要增援,所以没在1403高地投入战斗。当然如果预备队没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话,那89师师长指挥也出了问题。
(8),89师战斗力本身就较弱,该部队1946年10月才成立,是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师)10旅留在苏北的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的。华野成立后该部为12纵35旅,12纵的司令是陈庆先(中将),政委是曹荻秋(这倒是个名人)。其实12纵就是个地方部队,没什么战功。三野成立时该旅改编为三十军89师,1950年4月师部被调往空军组建伞兵部队,在开封组建空军陆战第1旅。1950年7月因为朝鲜战争,在该师原有各团基础上重建了89师,归二十军建制,师长余光茂(少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