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44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21 09:33:05

  一月,李秉常在亲信大臣以及皇族的支持下,下诏令全国从今以后停行番礼,改行汉礼。
  当初改番礼为汉礼是梁太后亲自指定的决策,现在秉常要改过来,矛头自然直指梁太后。
  哎,秉常毕竟还太年轻,根本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此时的秉常实力还太弱小,根本无法和梁家相比,所以目前的正确策略应该是表面上努力装好孙子,暗地里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实力达到可以翻脸的程度,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招制敌,自然大功告成,当年他爹就是这么干的。再看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远的不谈,隋朝时杨广与他哥杨勇争夺太子之位,杨广就在独孤皇后跟前装孙子(当然也在杨坚跟前装,但主要走的是夫人路线),把独孤皇后哄的那叫一个高兴。杨坚本人比较怕老婆,独孤皇后这枕头风一吹,杨坚就动了换太子的心思,加上杨勇的表现确实差劲,杨坚就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立杨广为太子。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也没少在唐玄宗面前装孙子,唐玄宗一高兴,就让安禄山当上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20万重兵。后来安禄山翅膀硬了,自然不再认唐玄宗这个干爹,说反就反了。
  铁一样的事实证明,装孙子这招可谓屡试不爽,实乃抢班夺权、对付大敌的不二选择。
  现在的李秉常在实力不济、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出击,实在凶险,让人不得不替他捏一把汗。
  果然,秉常此令一出,大臣中那些依附梁家的人就开始大唱反调,劝秉常别这么干。
  梁太后更是气得不轻,心想刚让你亲政你就不把老娘我放在眼里了,连我当初定下的规矩都敢改?
  不过气归气,梁太后却并不冲动,很明显对方来者不善,一上来就出杀招,没看到秉常的那些亲信全都撸袖子上阵了吗?此时绝不能以硬碰硬。
  梁太后决定来招软的,先对秉常好言相劝,看看对方有没有松口的可能。于是梁太后和梁乙埋轮番上阵,对秉常反复相劝,希望秉常能够回心转意,勿行汉礼。

  秉常没答应。
  秉常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就敢向梁太后叫板,此时自然不肯答应,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决一死战的势头,就连空气中似乎都充满了火药味。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梁太后要反击的时候,梁太后却让步了,她见劝秉常无效,索性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老实讲,如果硬碰硬的话,秉常未必会是梁太后的对手,梁太后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可她为何又退缩了呢?
  我认为这正是梁太后的可怕之处。此时固然可以把秉常撂翻在地,然后自己继续垂帘听政,可仅凭这样一件小事就这么干,实在难以服众,搞不好会国内大乱,到时候自己就算赢了也是惨胜,实在划不来。
  所以她选择了忍让,我惯着你,让你先跳吧,看你能跳多久!
  第一回合,表面上秉常赢了,实际上他不仅输了,而且输的很惨,他正一步一步朝梁太后给他挖好的陷阱走去。
  可惜秉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一次的胜利让他觉得,敌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自己看来高估了对手。
  于是乎他打算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把梁氏集团除掉,实现真正的亲政。
  西夏大安七年(1081),第二回合较量开始。
  三月,秉常的心腹大臣李清向秉常建议,把西夏黄河以南的不毛之地归还宋朝,以改善两国关系,并可借助宋朝的力量来削弱梁家的势力。秉常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打算派李清亲自去宋朝联系此事。

  可惜这俩人保密工作没做好,此事被梁太后知道了,梁太后大怒,发誓要杀了李清,而且绝不轻饶秉常。她与自己的亲信兼面首(没想到梁太后也好这一口)罔萌讹商量了一下,决定诱杀李清。他们摆了一桌酒席,然后请李清来赴宴,李清哪里知道这是鸿门宴,傻乎乎地就去了,结果一进门就被周围冒出来的壮汉们五花大绑,之后就被梁太后杀了。
  杀了李清后,梁太后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把秉常幽禁在兴庆府的木寨,距皇宫只有五里远,这样秉常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就这样她还不放心,又命梁乙埋与罔萌讹等人拆了通往木寨的桥梁,让秉常从此再无翻身的可能。之后,梁太后历数秉常亲政后犯的种种错误,宣布再次垂帘听政。
  第二回合,秉常完败,梁太后完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