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那些女子心中的秘密》
第17节

作者: 天池洼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16 21:28:35

  【十六】残妆和泪污红绡——江采萍
  绝知世事最难行,为怕伤心不用情。
  借得梅花魂一缕,西窗梦里会仙灵。
日期:2011-05-16 21:29:24

  别院中起笙歌因风送听,递一阵笑语声到耳分明。
  我只索坐幽亭梅花伴影,忒炎凉又何苦故意相形!

  嚼寒香早拼着肝肠凄冷,看林烟和初月又作黄昏。
  惨凄凄闻坠叶空廊自警,他那厢还只管弄笛吹笙。
  泪珠儿滴不尽宫壶漏永,算多情只有那长夜霜衾。
  初不信水东流君王薄幸,到今朝才知道别处恩新。
  怨长门禁不住伤心泪迸,待归房仍对着照影寒灯。
  这段凄美的唱词,是程砚秋先生著名的剧目《梅妃》里的一段,没听过原唱,仅看着词,就已失魂。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只是那是在宋朝以后,气韵激昂的大唐,无论如何不会对寒梅幽兰劲竹瘦菊加以青眼,他们爱的是牡丹,喜的是芍药。
  所以,有人说她早生了二百年,是她最大的不幸,使得两宋的人物风流,一遍又一遍地唱叹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倘若真是如此,只怕后世再无人记起,曾有一位名叫采萍的女子,来过这喧嚷的红尘。

  采萍之父江仲逊,是福建莆田有名的儒医,夜读《诗经》,见到《采苹》一篇,便拿来做了女儿的名字。然而,见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却是汉乐府里那首《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她本就应该是在荷田中采莲的少女,荷花略过人头,俯下纤腰,低头拨弄如水莲子,清灵无限。可是,人生之中总有突然来到的意外,不知是福是祸,是幸福还是无奈。

日期:2011-05-27 11:21:30

  那时,盛世开元,唐玄宗正值风流,宠妃武惠的离去使他心灰意懒,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思,都是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高力士在旁边看的分明,密下江南寻觅国色,为主上排忧。
  既是国色,哪里就那么容易寻求得到?名士倾城,可遇而不可求。走遍了大半个江南,仍旧一无所获。
  一切自有安排。
  这日,高力士到了闽南莆田,阵阵梅香扑鼻而入,访得是来自采萍的小院,一见心惊。惊诧的不仅是那院子前后满是梅枝,更是梅林深处那绝美孤高的容颜。
  一生难得是倾城,那一年她十六岁,跟随高力士来到月下清歌红袖香的长安,光影乱离之中,缘起缘灭,她似乎看到了华丽背后的萧索与冷寂,神伤黯然。见到玄宗,盈盈拜去,眼角轻斜偷看,一个眼神,就已众生倾倒,何况还有惊鸿一舞?
  玄宗扶起,爱之怜之,宠幸非常。高力士自是乖巧,知道采萍痴爱梅花,遣使四下收集。岭南梅花最多,“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便是这里。健马飞驰,往来不绝,一时间皇宫内外栽满了梅花。然而,梅花再多再好,也抵不上采萍一抹浅笑。为了采萍高兴,玄宗命人在梅林之中立了一座小亭,唤作“梅亭”,闲暇之时便携手共赏,旖旎无比。
日期:2011-05-28 16:14:57

  一天的夜晚,月色清洁,满地如银,梅花悄然绽开,寒夜料峭抵不过相依相偎的暖。梅亭里,采萍玄宗软语温存。
  妃子,你看梅花尽开,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好不幽雅,又见你玉骨冰肌,淡妆素服,真乃是梅花逊你三分白了!从此以后,孤家便唤你作“梅妃”如何?
  借得梅花一缕魂,梅妃的称号就此传开,天下知闻。
  采萍欣然答应,转过身去,深情脉脉,但愿得一生一世都是这般才好。玄宗微笑,有朕在,卿可安心,他日若有薄幸,愿得天责地谴。
  一个说的诚挚,一个听的天真,只是,命运另有它的意思。
  发过的誓言,极少能够兑现,不是当时不够真诚,而是抵抗不了命运的作弄,当人早已习惯了造化无情,到最后却发现原来是天意弄人。所以,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让说,不存奢望,结束了之后,或许还可以不致太过纠结。
  万事难由人做主,一生且看命安排。

  十九年后,命运开始转变。
  采萍专宠了十九年,按说十九年的时光并不算短。一个人可以专心致志地爱十九年,本就难能,何况后宫佳丽千人的一国之君。玄宗另有所爱看似无可厚非,只不过人未在其中,不知其情。但凡爱了,要的就不是一个给定的年限,而是今生今世,除非从中抽身的早,中途之时,已不再有情。可惜,采萍不明白。
  安意如说,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
  也许,玄宗并非故意。换做别的男子,只怕他也会选择玉环。采萍孤高如梅,太过清冷,如红楼黛玉,使人不敢亲近。开始时爱的再深,久而久之,也只枯味索然。《隋唐》里借玉环之笔为采萍作诗一首: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